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606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护板、气囊、支架和充放气设备,护板呈竖向延伸的筒状,护板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气囊呈筒状,套接在护板内,在与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开口;气囊包括多个横向排列的囊单元,奇数行的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一囊组,偶数行的囊单元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第二囊组,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之间相互隔离。支架位于护板下方,与护板的底端连接。充放气设备分别与第一囊组、第二囊组连接。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囊组和第二囊组的相互隔离,分别独立的与充放气设备连接,可以实现交替支撑佩戴者的小腿部位,使佩戴者小腿部位的皮肤间歇恢复,并能实现局部加压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患者长期卧床,有发生肌肉萎缩的风险。例如,患者处于完全卧床状态,肌肉力量每周下降10%一15%,3-5周内肌力下降近50%,两个月肌肉体积就会减半。如果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则可降低肌肉萎缩的风险。

2、多数患者因病情限制无法实现高负荷抗阻训练,运用传统的康复手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例如,在踝部术后恢复期间,腿部和髋部肌力较弱、控制力差,当足部接触地面时,由于近端到远端控制关系会影响踝关节复合体,导致足部位置不正确或踝部过分受力,易发踝关节的二次损伤。此外,术后初期,患者站立短时间内脚部就会出现胀痛的现象以至于患者被迫采取卧床休息位。

3、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术后早期卧床开链运动(如仰卧位直腿抬高、俯卧位屈膝训练、侧卧位抬腿练习等)防止腿部、髋周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肌肉萎缩,但是这些训练将肌肉分开练习,不能将各肌肉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调动起来。而且,人体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下肢肌肉的共同参与、协同来完成一个步态周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踝部免负荷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晨李晓石秀秀王丽慧陶格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