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5868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在丙酮等偶极溶剂中制备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以二氟一氯甲烷(R22)为起始原料,由离子交换体系提供碱性环境,催化R22产生二氟卡宾。离子交换体系促使其中的氰化钠与三正丁基氯化铵发生阴离子交换,促进其氰根与二氟卡宾发生亲核反应得到二氟乙腈,经过快速水解氧化、酸化和精馏得到二氟乙酸。工艺收率在62%以上,纯度大于99%。较现有的制备二氟乙酸工艺相比,本反应过程中的氰源来源于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促进反应进行;且在无水体系下进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有机合成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二氟乙酸是乙酸的含氟衍生物,作为精细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含氟的医药、农药和染料,亦可作为玻璃镀膜工艺用原料:是酯化反应和缩合反应的催化剂,羟基和氨基的保护剂,用于糖和多肽的合成:是许多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剂,也是有机反应的优良溶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制备二氟乙酸的工艺方法,如公开号为cn10342956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报道了由二氟一氯甲烷(r22)和氰化钠为原料,在水体系中通过碱催化反应制备二氟乙腈及其衍生物。而此反应是在水体系下进行,生成的二氟卡宾会很快水解,导致收率不高。

3、公开号为cn10320124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报道,以四氟乙烯为原料,在任意一种有机溶剂卤代脂肪族化合物,醚、醇、二醇、酮、酯、酰胺下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碳酸氢盐、氢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金属磷酸盐或磷酸氢盐作用下生成二氟乙酸盐获得二氟乙酸。由于四氟乙烯转化为盐的量是一定的,因而该路径二氟乙酸产量也较低,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温度较高。

4、公开号为cn11363692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报道,在干燥的反应器内加入二烷基胺,第一有机溶剂和体积浓度为10%-40%液碱,滴加二氯乙酰氯,有机相减压脱溶浓缩,得到二氯乙酰二烷基胺,向另一反应容器内加入氟化钾、第二有机溶剂和二氯乙酰二烷基胺,摩尔比为3:5:1,得到二氟乙酰二烷基胺,将其等质量与10%-30%液碱混合,回流4-10h,蒸馏后釜底液加入盐酸调节ph=1,再次蒸馏得到二氟乙酸。在烷基胺制备过程中较复杂,且温度高;会产生的三废固体。

5、综上所述,现有的二氟乙酸制备方法存在着反应时间长,产物收率低,反应体系复杂,对工艺设备要求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的二氟乙酸制备方法存在的反应时间长,产物收率低,反应体系复杂,对工艺设备要求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向装有三正丁胺的容器中充入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将其反应产物三正丁基氯化铵加入含有氰化钠的偶极溶剂中,构成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

3、(2)向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中充入二氟一氯甲烷,升温搅拌,使二氟一氯甲烷在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所提供的碱性环境下催化产生二氟卡宾,二氟卡宾与该离子交换体系中的氰根发生亲核反应,生成二氟乙腈;

4、(3)降温,加入液碱进行水解,加入过氧化氢进行淬灭,而后经过滤、漂洗、酸化和常压蒸馏得到二氟乙酸。

5、优选的,三正丁胺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1.0-1.4:1。

6、优选的,氰化钠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0.8-1.2:1。

7、优选的,步骤(1)中,氯化氢的充入过程及其与三正丁胺的反应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8、优选的,步骤(1)中,三正丁基氯化铵的加入是以滴加的方式进行,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时控制体系温度在25℃以下进行。

9、优选的,步骤(1)中,偶极溶剂为丙酮、乙腈或丁酮中的任意一种。

10、优选的,步骤(2)中,升温搅拌的温度为30-50℃,反应时长为3.0-5.0h。

11、优选的,步骤(3)中,水解是指:步骤(2)结束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以1.0-2.0ml/min速率加入液碱,在室温下水解2.0h,液碱为氢氧化钠溶液,液碱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2:1。

12、优选的,步骤(3)中,淬灭是指,水解反应结束后以1.0-2.0ml/min速率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在室温下淬灭2.0h,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2:1。

13、优选的,步骤(3)中,淬灭反应结束后,过滤、漂洗得到滤液,滤液加入浓硫酸酸化,常压蒸馏收集120-140℃区间馏分得到二氟乙酸。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二氟一氯甲烷(r22)与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发生亲核反应制备二氟乙酸的方法。在丙酮等偶极溶剂中制备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以二氟一氯甲烷为起始原料,由离子交换体系提供碱性环境,催化r22产生二氟卡宾。离子交换体系促使其中的氰化钠与三正丁基氯化铵发生阴离子交换,促进其氰根与二氟卡宾发生亲核反应得到二氟乙腈,经过快速水解氧化、酸化、精馏得到二氟乙酸。工艺收率在62%以上,纯度大于99%。较现有的制备二氟乙酸工艺相比:

16、1、减少氢氰酸自身聚合的副反应;反应仅在等摩尔当量的比例下即可实现较高收率;氰化钠-三级有机胺-氯化氢离子交换体系促使氰化钠发生阴离子交换,能提高氰源在偶极溶剂中的溶解性,从而提高氰根参与亲核进攻的可能,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改善了固态氰化钠不溶的弊端。由固液相反应变为均相反应,有利于亲核进攻,提升二氟卡宾与氰根结合效率,并最终提高反应效率缩短反应时间;

17、2、反应体系简单,制备二氟乙腈的工艺过程在无水条件下进行,避免了副反应的竞争,提高反应选择性,与直接使用氰化钠参与的反应相比具有更好的选择性;

18、3、反应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即可,对设备没有特别的要求;反应物三正丁胺可回收重复利用,回收步骤简单,提高利用率;

19、4、相较于以四氟乙烯为原料的合成工艺原子利用率高,产物收率高,成本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正丁胺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1.0-1.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钠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0.8-1.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氯化氢的充入过程及其与三正丁胺的反应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三正丁基氯化铵的加入是以滴加的方式进行,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时控制体系温度在25℃以下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偶极溶剂为丙酮、乙腈或丁酮中的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升温搅拌的温度为30-50℃,反应时长为3.0-5.0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水解是指:步骤(2)结束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以1.0-2.0mL/min速率加入液碱,在室温下水解2.0h;所述液碱为氢氧化钠溶液,所述液碱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2: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淬灭是指,水解反应结束后以1.0-2.0mL/min速率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在室温下淬灭2.0h,所述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2: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淬灭反应结束后,过滤、漂洗得到滤液,滤液加入浓硫酸酸化,常压蒸馏收集120-140℃区间馏分得到二氟乙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正丁胺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1.0-1.4: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氰化钠与二氟一氯甲烷的摩尔比为0.8-1.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氯化氢的充入过程及其与三正丁胺的反应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三正丁基氯化铵的加入是以滴加的方式进行,滴加速率为1.0ml/min,滴加时控制体系温度在25℃以下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氟乙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偶极溶剂为丙酮、乙腈或丁酮中的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银程贺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邦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