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536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选剂,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氯代脂肪酸浮选剂及其制备方法。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包含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和增效剂原料制备而成,各原料的摩尔比为: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增效剂=1.0∶(9.8-12.3)∶(4.8-5.6)∶(5.5-6.4)∶(1.4-2.2)∶(1.7-2.2)∶(0.03-0.08)。该方法制备的浮选剂的浮选效果较好、受温度影响小,且原料易得,价格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选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氯代脂肪酸浮选剂及其 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磷矿的中的中低品位磷矿多,富矿少,平均品位只有17%,采选难度大,富集 成本高。因此,提高磷矿品位的技术研究迫在眉睫。一股采用浮选法提高磷矿品位。通常 所用的羧酸类捕收剂,由于其在常温下不易分散,捕收性能较差,效果不理想,往往需要对 矿浆进行加温,导致选矿成本增加。由此看出,研制耐低温性能好,且浮选性能优良的新型 捕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浮选药剂的研制或选用的主要趋向是多官能团化、官能团 中心多样化、聚氧乙烯基化、异极性即两性化、弱解离或非离子化以及混合协同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制 备的浮选剂的浮选效果较好、受温度影响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其特 征在于它由包含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和增效剂原料制备 而成,各原料的摩尔比为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 增效剂=1.0 (9.8-12.3) (4.8-5.6) (5.5-6.4) (1.4-2.2) (1.7-2.2) (0.03-0. 08)。所述的强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溶液的浓度为12-18mol/L ;浓 硫酸经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8-12mol/L后使用。按上述方案,优选的各原料的摩尔比为大豆油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氯 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增效剂=1. 0 10. 3 5.3 6.0 2.0 1.9 0.06上述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如下步骤1)按各原料的摩尔比为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 酒石酸增效剂=1.0 (9.8-12.3) (4.8-5.6) (5.5-6.4) (1. 4-2. 2) (1. 7-2. 2) (0. 03-0. 08),准备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和增效剂,备用;2)在80-100°C下,用强碱溶液皂化大豆油,反应3_24h,待反应结束后,将所得的 皂化物加入NaCl进行盐析,按大豆油氯化钠=1.0 1. 2-1. 4加入NaCl ;然后,取上层 皂化物进行水洗,抽滤得皂化产物;浓硫酸经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8-12mol/L的硫酸溶液, 所得的皂化产物在常温下加入硫酸溶液,在80-10(TC下机械搅拌1. 5-3h,静置分液,取上 层油状物用热水(70-90°C水)洗涤,干燥后得到无水脂肪酸;3)按大豆油催化剂=0. 3mol (0. 01-0. 02)mol选取催化剂,取步骤2)所得 无水脂肪酸置于反应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在机械搅拌同时加热,90-100°C下通入氯气8-12 小时后,得到a-氯代脂肪酸,再加入二氯亚砜,反应得到酰氯;4)以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加入干燥的无水酒石酸,配成浓度为 2. 2mol/L的酒石酸溶液,加热搅拌,用恒压漏斗将步骤3)所得酰氯缓慢滴加入酒石酸溶液 中,于80-90°C下微沸搅拌回流16小时,冷却水洗,蒸除溶剂,干燥,得到化合物;化合物中 加入增效剂,混合,得到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即a-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按上述方案,步骤3)所述的催化剂为二氯亚砜或五氯化磷。因作催化剂时,用量 极少,故步骤1)中的二氯亚砜只作为反应物用量。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强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溶液的浓度为 12-18mol/L。所述增效剂为吐温-40 (Tween-40)或吐温-20 (Tween-20)。本专利技术的产品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的结构通式为 式中R为碳原子数为10-22的氯代烃,由于原料为大豆油,皂化酸解后的脂肪酸为 混合脂肪酸,其碳链最短的和最长的分别为花生酸和亚麻酸,所以R为碳原子数为10-22的 氯代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羧酸的a取代增强了阴离子的活 性,提高浮选剂的水溶性,增加了化合物的电导率,降低了表面张力,增加了泡沫性能,改善 了表面活性;增加对Ca2+,Mg2+等离子的适应性,使浮选可在较低温度(20-25°C )下和硬水 中进行;同时两个极性基处于邻位,使浮选剂极性基一端断面增加,可增强药剂的选择性, a位引入亲水极性基后,浮选剂在水中的溶解性增加了,使其对温度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受 温度影响小,浮选无需加热(即不需要加温),浮选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原料易得,价格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有如下步骤1L烧杯中加入大豆油0. 3mo 1,机械搅拌并加热,80°C下加入NaOH溶液200m L(15mol/L),9(TC保温反应至取少量产物于冷水中无油花出现(即完全皂化,时间约为 3h),加入80°C水100m L和NaOH溶液30mL (15mol/L)继续保温反应半小时,得到皂化物; 向皂化物中加入0. 4mol的NaCl静置盐析5小时,取上层皂化物水洗(水量不可多至产生 胶状物),抽滤得皂化产物;浓硫酸经蒸馏水稀释成浓度为12mol/L的硫酸溶液,所得的皂化产物在常温下加入硫酸溶液125mL(12mol/L),90°C保温机械搅拌反应3小时,静置分液, 取上层油状物用80V水洗2次,干燥得无水脂肪酸;上步产物无水脂肪酸置于1L三口烧瓶中,加入0. 02mol催化剂二氯亚砜,搅拌下 升温至90°C时通入氯气(0. lL/min) 1. 7mol,通入氯气12小时后,降至常温,得到a -氯代 脂肪酸,缓慢滴加氯化亚砜(S0C12)0. 45mol,搅拌升温至80°C,微沸回流2小时(所述的微 沸是指温度为80°C ),减压抽气至液体无气泡,即得酰氯;向300m L无水N,N_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加入无水酒石酸粉末0. 66mol,,得到酒石酸溶液(酒石酸的 无水DMF溶液);将上步所得酰氯用恒压漏斗滴入酒石酸溶液中,80-90°C下微沸回流搅拌 16小时(所述的微沸是指温度为80-90°C ),分别用300mL水洗3次,蒸出溶剂DMF,干燥, 得到化合物;化合物中加入0. 009mol的Tween-40 (增效剂),混合,得到产品(氯代脂肪酸 酒石酸酯浮选剂)。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得到的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如图1所示,碳_氧双键的强吸收峰应该在1711. 23cm-1左右,但由于a -氯代的影响,使 得碳_氧双键的频率向高频处移动10 30CHT1,故而在1728. 54cm—1处有碳-氧双键的强 吸收峰。碳_氯键在732. 13cm"1和650. 17cm"1处有两个吸收峰。1380. 89cm"1的吸收峰和 1090. 30cm"1的碳-氧单键的吸收峰是羟基的特征峰,在1200. 05cm"1和1049. 30cm"1处为 碳-氧-碳酯键的吸收峰。1273. 31cm-1的吸收峰和1131. 95cm—1的碳-氧单键的吸收峰是 羟基的特征峰,3375. 38cm-1处为酒石酸上-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氯代脂肪酸酒石酸酯浮选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包含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和增效剂制备而成,各原料的摩尔比为:大豆油∶强碱溶液∶浓硫酸∶氯气∶二氯亚砜∶无水酒石酸∶增效剂=1.0∶(9.8-12.3)∶(4.8-5.6)∶(5.5-6.4)∶(1.4-2.2)∶(1.7-2.2)∶(0.03-0.0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齐茂潘志权黄晶晶周红胡学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