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325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压缩机包括:压缩组件,压缩组件设有相连通的压缩腔和排气口;止回阀,可活动地设于压缩组件,止回阀能够相对于压缩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排气口;缓冲部,设于止回阀。缓冲部具有缓冲作用,使得止回阀的刚性降低,柔性提升,在止回阀相对于排气口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增加止回阀与压缩组件接触区域的弹性变形,从而增大止回阀与静涡盘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止回阀冲击静涡盘的接触面压,进而有效改善止回阀冲击压缩组件的静涡盘所导致的止回阀外圈以及静涡盘对应位置的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涡旋式压缩机是一种容积式旋转机构,由动涡旋盘绕静涡旋盘做公转运动进行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效果。涡旋式压缩机是一种定容积比和压缩比结构,在高压比耐久或高压差工况下,涡旋压缩机处于欠压缩状态,即压缩终了的气体压力小于设计排气压力,当压缩机停机时排气压力会回灌压缩腔内,导致压缩机出现反转异常。

2、目前,相关技术中为限制涡旋压缩机的停机反转异常,通常设计止回阀组件,利用止回阀片或阀柱关闭静盘排气口,从而限制排气回灌和停机反转的发生。

3、然而,止回阀片或阀柱密封静盘排气口是一种往复且瞬态的冲击过程,导致止回阀片或阀柱与静盘的接触外圈易出现磨亮或磨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

3、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

4、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压缩组件,压缩组件设有相连通的压缩腔和排气口;止回阀,可活动地设于压缩组件,止回阀能够相对于压缩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封盖排气口;缓冲部,设于止回阀。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压缩组件、止回阀和缓冲部,具体而言,压缩组件设置有压缩腔和排气口,其中,压缩腔和排气口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压缩组件包括静涡盘和动涡盘,静涡盘与动涡盘配合形成压缩腔,静涡盘上设置有排气口。

6、具体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和曲轴,曲轴与电机和动涡盘相连,在电机的驱动下,曲轴带动动涡盘相对于静涡盘转动,以对压缩腔内的冷媒进行压缩,被压缩后的冷媒通过排气口排出,从而完成冷媒压缩和排气的过程。

7、止回阀能够相对于压缩组件运动,以打开或封盖排气口。具体地,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自排气口排出的高压冷媒冲击止回阀,使止回阀向远离排气口的方向运动,以使止回阀打开排气口,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排出。

8、当压缩机停机时,止回阀向靠近排气口的一侧运动,以封盖排气口,从而能够有效减小流出压缩腔的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回流至压缩腔内,进而避免压缩机停机时发生反转的问题。

9、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大排气口的横截面面积,以提前排气和减小内容比,进而减小排气阻力,提升能效。然而,在高压比工况下,止回阀在靠近或远离排气口运动的过程中,属于往复且瞬态的冲击过程,导致止回阀与压缩组件的静涡盘相接触的外圈,以及压缩组件的静涡盘对应的位置易发生磨损。

10、缓冲部设置在止回阀上,可以理解的是,缓冲部具有缓冲作用,使得止回阀的刚性降低,柔性提升,在止回阀相对于排气口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增加止回阀与压缩组件接触区域的弹性变形,从而增大止回阀与静涡盘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止回阀冲击静涡盘的接触面压,进而有效改善止回阀冲击压缩组件的静涡盘所导致的止回阀外圈以及静涡盘对应位置的磨损问题,延长止回阀以及压缩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1、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压缩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2、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缓冲部包括缓冲槽,缓冲槽的至少一部分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延伸。

13、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缓冲部包括缓冲槽,也就是说,在止回阀上设置缓冲槽。具体地,缓冲槽的至少一部分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止回阀在压缩组件的轴向方向具有一定弹性,进而使得止回阀的刚性降低,柔性提升。

14、在止回阀相对于排气口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增加止回阀与压缩组件接触区域的弹性变形,从而增大止回阀与静涡盘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止回阀冲击静涡盘的接触面压,进而有效改善止回阀冲击压缩组件的静涡盘所导致的止回阀外圈以及静涡盘对应位置的磨损问题,延长止回阀以及压缩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5、可以理解的是,经压缩组件的中轴线,缓冲槽的纵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u型或半圆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1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缓冲槽的深度d与止回阀的宽度a之间,满足0<d/a<0.5。

17、在该技术方案中,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缓冲槽的深度与止回阀宽度的比值在0至0.5之间,使得止回阀的刚性降低,柔性提升,在止回阀相对于排气口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增加止回阀与压缩组件接触区域的弹性变形,从而增大止回阀与静涡盘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止回阀冲击静涡盘的接触面压,进而有效改善止回阀冲击压缩组件的静涡盘所导致的止回阀外圈以及静涡盘对应位置的磨损问题。

18、可以理解的是,若缓冲槽的径向深度过深,则会降低止回阀的结构强度,在止回阀往复冲击静涡盘的过程中,易发生断裂。因此,需要对缓冲槽的径向深度进行限定。

19、可选地,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缓冲槽的深度与止回阀宽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并小于或等于0.4,也就是说,缓冲槽的径向深度与止回阀径向宽度的比值在0.2至0.4之间,从而能够使得止回阀在往复冲击压缩组件的静涡盘时具有一定缓冲作用的同时,确保止回阀的结构强度,避免冲击断裂。

20、可以理解的是,若缓冲槽的径向深度较浅,即缓冲槽的径向深度与止回阀径向宽度的比值小于0.2,则止回阀的柔性提升较小,进而在止回阀往复冲击静涡盘的过程中,改善止回阀与静涡盘接触区域的磨损问题不明显。若缓冲槽的径向深度过深,即缓冲槽的径向深度与止回阀径向宽度的比值大于0.4,则会降低止回阀的结构强度,在止回阀往复冲击静涡盘的过程中,易发生断裂。

2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缓冲槽的槽口延伸至止回阀的外壁。

22、在该技术方案中,沿压缩组件的径向方向,缓冲槽的槽口延伸至止回阀的外壁,也就是说,缓冲槽的槽口位于止回阀的外壁上,从而使得止回阀的外圈区域形成悬臂结构,进一步降低止回阀外圈区域的刚性,增加止回阀外圈区域的弹性和柔软度。

23、在止回阀相对于排气口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增加止回阀与压缩组件接触区域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增大止回阀与静涡盘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降低止回阀冲击静涡盘的接触面压,进一步改善止回阀冲击压缩组件的静涡盘所导致的止回阀外圈以及静涡盘对应位置的磨损问题,延长止回阀以及压缩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4、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沿压缩组件的轴向方向,缓冲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二槽壁相较于第一槽壁靠近排气口设置;沿压缩组件的轴向方向,第一槽壁和止回阀背离排气口的一侧面之间的间距h1,与止回阀的高度h之间,满足0.25≤h1/h<0.5;和/或沿压缩组件的轴向方向,第二槽壁和止回阀朝向排气口的一侧面之间的间距h2,与止回阀的高度h之间,满足0.25≤h2/h<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7.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陈允彬罗承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