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324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2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腔体;分隔板,设于壳体内,并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缩组件,设于第一腔室内,压缩组件设有压缩腔、排气口和中压通道,压缩腔与第一腔室和排气口连通,排气口与第二腔室连通;背压机构,设于第一腔室内,并与压缩组件的一部分围合形成背压腔,背压腔通过中压通道与压缩腔连通,背压机构设有泄压通道,背压腔能够通过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其中,至少部分泄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小于或等于中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涡旋压缩机通常包括由定涡旋组件和动涡旋部件构成的压缩机构。通常,在定涡旋组件的端板上形成有凹部并且在凹部中设置有密封组件。凹部与定涡旋组件和动涡旋部件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压缩腔中的一个流体连通。凹部与密封组件配合形成为定涡旋组件提供背压的背压腔。

2、目前,相关技术中为确保涡旋压缩机可以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可靠运行,将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圈和阀构件,其中,密封圈是降低特殊工况,如除霜过程中的噪音,阀构件是为了防止由于密封圈的密封引起中压腔压力过大造成涡旋磨损。然而,阀构件成本较高,约占整个密封组件成本的50%,导致涡旋压缩机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

3、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

4、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设有腔体;分隔板,设于壳体内,并将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缩组件,设于第一腔室内,压缩组件设有压缩腔、排气口和中压通道,压缩腔与第一腔室和排气口连通,排气口与第二腔室连通;背压机构,设于第一腔室内,并与压缩组件的一部分围合形成背压腔,背压腔通过中压通道与压缩腔连通,背压机构设有泄压通道,背压腔能够通过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其中,至少部分泄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小于或等于中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板、压缩组件和背压机构,具体而言,分隔板与壳体的内壁连接,以将壳体的腔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可以理解的是,背压机构的一部分与分隔板相抵,以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密封分隔。

6、压缩腔与第一腔室和排气口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腔室为低压腔,也即第一腔室为吸气腔,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上还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与第一腔室连通,冷媒自吸气口进入第一腔室,并通过第一腔室进入压缩腔进行压缩,被压缩后的高压冷媒自排气口排出。

7、排气口与第二腔室连通,也就是说,第二腔室为高压腔。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上还设置有排气管路,排气管路与第二腔室连通。具体地,被压缩后的高压冷媒自排气口排出至第二腔室,并通过排气管路排出至壳体外。实现冷媒吸气、压缩和排气的过程。

8、背压机构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具体地,背压机构与压缩组件的一部分围合形成背压腔,且背压腔通过中压通道与压缩腔连通,也就是说,背压腔的压力为介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力之间的中压腔。即当压缩机正常运行时,第一腔室的压力小于背压腔的压力,背压腔的压力小于第二腔室的压力。可以理解的是,背压机构与压缩组件密封连接,从而可以防止第二腔室内的压力向背压腔内泄漏,也能够防止背压腔内的压力向第一腔室内泄漏,进而确保压缩机的稳定运行。

9、而当压缩机处于带液启动的工况下,压缩腔内压缩液体,此时,背压腔中的压力远高于第二腔室的压力,即背压腔中的压力远高于排气侧的压力。也即背压腔中的压力远高于所需的压力,导致压缩组件的动盘和静盘之间的轴向力增大,造成静盘和动盘的磨损。

10、相关技术中,设置能够使背压腔向高压侧单向导通的皮碗密封件,以在压缩机处于带液启动的工况下,当背压腔中的压力远高于高压侧的压力时进行泄压,以降低动盘和静盘之间的磨损,提升压缩机的可靠性。然而,在压缩机处于低压比的工况下,当背压腔中的压力高于高压侧的压力时,由于皮碗密封件能够使背压腔的压力向高压侧进行泄漏,会导致压缩组件的静盘和动盘之间不能很好的啮合,进而产生噪音,例如除霜噪音,冷量降低等问题。

11、背压机构设置有泄压通道,背压腔能够通过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当压缩机处于带液启动的工况下,压缩腔内压缩液体,此时,背压腔中的压力远高于第二腔室的压力,由于背压腔能够通过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以及时对背压腔进行泄压,减少压缩组件的动盘和静盘之间的轴向力,降低动盘和静盘的磨损,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同时,当压缩机处于低压比的工况下,虽然背压腔能够通过泄压通道向第二腔室进行泄压,但由于至少部分泄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小于或等于中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也就是说,中压通道向背压腔内补入的流体的流量大于或等于通过泄压通道向第二腔室排出的流体的流量,即使泄压,也会维持背压腔内的压力,确保动盘和静盘之间的啮合,进而降低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的噪音,确保压缩机的能效。

13、也就是说,通过限定泄压通道,以及限定泄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使压缩机能够在多种工况下实现稳定可靠地运转。

14、此外,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在皮碗密封件的基础上增加密封圈和阀构件,以实现所有工况下运行而言,取消阀构件结构,且无需对压缩机的其他部分构造进行变更或修改,从而能够在实现压缩机多种工况下可靠运行的同时,显著降低背压机构以及压缩机的生产成本。

15、而且,第二腔室为高压腔,即当压缩机处于带液启动的工况或低压比的工况时,背压腔向高压腔进行泄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向低压侧进行泄压而言,还能够确保压缩机的整体工作效率,确保压缩机的性能。

16、需要说明的是,背压腔能够通过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即当背压腔的压力大于第二腔室的压力时,背压腔通过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连通,当压缩机正常运行时,背压腔的压力小于第二腔室的压力,此时,泄压通道与第二腔室截止。

1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压缩机,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泄压通道包括第一泄压部和第二泄压部,第一泄压部相较于第二泄压部背离分隔板设置,背压腔与第二泄压部通过第一泄压部连通,第二泄压部能够与第二腔室连通或截止;其中,第一泄压部的通流截面积小于或等于中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

19、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泄压通道包括第一泄压部和第二泄压部,具体而言,第一泄压部相较于第二泄压部背离分隔板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泄压部和第二泄压部沿压缩组件的轴向方向分布,且第二泄压部靠近分隔板。

20、背压腔通过第一泄压部与第二泄压部连通,且第二泄压部能够与第二腔室连通或截止。第一泄压部的通流截面积小于或等于中压通道的通流截面积。

21、具体地,当压缩机处于带液启动的工况下,压缩腔内压缩液体,此时,背压腔中的压力远高于第二腔室的压力,第二泄压部与第二腔室连通,背压腔通过第一泄压部与第二泄压部连通,以及时对背压腔进行泄压,减少压缩组件的动盘和静盘之间的轴向力,降低动盘和静盘的磨损,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同时,当压缩机处于低压比的工况下,背压腔的压力大于第二腔室的压力,虽然第二泄压部与第二腔室连通,背压腔能够通过第一泄压部和第二泄压部向第二腔室进行泄压,但由于第一泄压部的通流截面积小于或等于中压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组件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包括:

13.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田罗勇罗承卓余世顺纪高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