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500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2:5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驱动元件,驱动元件的右侧设有套杆,套杆由外杆和内杆一大一小套接而成,且内杆的位置被固定,底板的最右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内设有圆孔,外杆的右端位于圆孔中且与圆孔滑动相连,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顶升组件,顶升组件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之间通过纵轴相连,限位件由支撑块和位于支撑块顶部的弹片组成,弹片为右端向上翘起的状态,套块的下表面可与弹片接触。本申请中的顶升机构运行稳定,内杆的位置被固定,外杆的右端穿过圆孔,斜板又有凸轴在U型限位框中滑动,使得该顶升装置牢固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1、机器人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联用性和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就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任务等。

2、工厂里常常进行一些托运工作,若使用人工托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若使用传统的顶升设备,在托举质量较重的大件时,又存在将设备的顶头下压得过低的情况发生,从而对设备造成移动损害。

3、鉴于此,我们在利用场内多余的板件(平板件、斜板件),进行构思、创新,提出一种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之处。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的上表面上设有驱动元件,驱动元件的右侧设有套杆,套杆由外杆和内杆一大一小套接而成,且内杆的位置被固定,底板的最右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内设有圆孔,外杆的右端位于圆孔中且与圆孔滑动相连,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顶升组件。

3、进一步的,顶升组件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之间通过纵轴相连。>

4、进一步的,第二斜板通过纵轴与第一斜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5、进一步的,外杆的右端同样设有套块,套块位于限位板的左侧。

6、进一步的,套块的左端设有缺槽,缺槽中设有限位件。

7、进一步的,第二斜板的右端与套块的外端转动相连。

8、进一步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均对称设有两组,位于靠内一侧的第二斜板与套块的靠内一端转动相连,且相连处延伸出一凸轴,凸轴位于u型限位框中。

9、进一步的,u型限位框的下表面与底板固定相连。

10、进一步的,顶板的下表面设有与驱动元件匹配的控制器和感应器。

11、进一步的,限位件由支撑块和位于支撑块顶部的弹片组成,弹片为右端向上翘起的状态,套块的下表面可与弹片接触。

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机器人的顶升装置,通过驱动元件控制伸缩杆的长度延长或者收缩,通过伸缩杆上的套块带动斜板的运动,进而发挥出斜板将顶板顶起或者下降的功能,同时本申请配有限位件,当伸缩杆带动套块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时,套块被限位件翘起的弹片阻挡无法继续右移,避免伸缩杆长度延长过长、最终避免顶板被下压的程度过于低而在托起物体时存在困难。

14、2.本申请中的顶升机构运行稳定,内杆的位置被固定,外杆的右端穿过圆孔,斜板又有凸轴在u型限位框中滑动,使得该顶升装置牢固可靠。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驱动元件(3),驱动元件(3)的右侧设有套杆(4),套杆(4)由外杆(41)和内杆(42)一大一小套接而成,且内杆(42)的位置被固定,底板(1)的最右端设有限位板(5),限位板(5)内设有圆孔(50),外杆(41)的右端位于圆孔(50)中且与圆孔(50)滑动相连,顶板(2)与底板(1)之间设有顶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升组件包括第一斜板(6)和第二斜板(7),第一斜板(6)与第二斜板(7)之间通过纵轴(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板(7)通过纵轴(8)与第一斜板(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杆(41)的右端同样设有套块(9),套块(9)位于限位板(5)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套块(9)的左端设有缺槽(90),缺槽(90)中设有限位件(10)。

<p>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板(7)的右端与套块(9)的外端转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斜板(6)、第二斜板(7)均对称设有两组,位于靠内一侧的第二斜板(7)与套块(9)的靠内一端转动相连,且相连处延伸出一凸轴(11),凸轴(11)位于U型限位框(12)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U型限位框(12)的下表面与底板(1)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板(2)的下表面设有与驱动元件(3)匹配的控制器(13)和感应器(14)。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件(10)由支撑块(101)和位于支撑块(101)顶部的弹片(102)组成,弹片(102)为右端向上翘起的状态,套块(9)的下表面可与弹片(102)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2),其特征在于:底板(1)的上表面上设有驱动元件(3),驱动元件(3)的右侧设有套杆(4),套杆(4)由外杆(41)和内杆(42)一大一小套接而成,且内杆(42)的位置被固定,底板(1)的最右端设有限位板(5),限位板(5)内设有圆孔(50),外杆(41)的右端位于圆孔(50)中且与圆孔(50)滑动相连,顶板(2)与底板(1)之间设有顶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升组件包括第一斜板(6)和第二斜板(7),第一斜板(6)与第二斜板(7)之间通过纵轴(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斜板(7)通过纵轴(8)与第一斜板(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杆(41)的右端同样设有套块(9),套块(9)位于限位板(5)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套块(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维林万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姜歌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