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4213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成润滑油由基础油;抗氧剂;降凝剂;清净剂;分散剂;极压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纳米级金属粉剂;三羟甲基丙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纳米硼酸钙;亚磷酸二丁酯;硫化二聚丁烯,聚异丁烯组成,抗氧剂1.5‑4.0%;降凝剂1.5‑4.0%;清净剂0.5‑3.0%;分散剂0.5‑2.0%;挤压剂0.5‑1.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3.0‑5.0%;纳米级金属粉剂0.5‑2.0%;三羟甲基丙烷0.5‑0.8%;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2‑0.5%;纳米硼酸钙0.2‑0.8%;亚磷酸二丁酯0.2‑0.5%;硫化二聚丁烯0.2‑0.5%;聚异丁烯0.5‑1.0%,其余为基础油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案科学,制造方法简单,制得的产品低于其他同类产品价格,能有效的全面提升润滑油的各项性能要求,耐磨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润滑油的,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只要是应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而可以减少两物体因接触而产生的磨擦与磨损之功能,即为润滑油。润滑油、润滑脂统而言之,为润滑剂之一种。而所谓润滑剂,简单地说,就是介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具有减少两个物体因接触而产生摩擦的功能者。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2、国内汽车工业对高档润滑油的旺盛需求带动了技术研发和产品的不断升级。确定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强手如林的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广大的车用润滑油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所在,车用润滑油企业参与市场活动,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主动权,必须依据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科学而合理地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和努力目标。将品牌建设、产品优化与市场拓展三方关系协调统一并形成战略部署,以品牌为保障,以产品带市场,成为国内润滑油市场的发展趋势。

3、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4、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5、在当前润滑油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新老设备的技术创新,汽车工业的发展更为突出,因此润滑油工业为了使各种机械设备的功效达到更高的设计要求也必须不断的研发,不断的创新,目前因为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发动机润滑油占据了润滑油一半的市场,因此受到了各润滑油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有很多研发成果功效突出,效果理想,但在批量生产后品质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追求利益所致。

6、但现在的润滑油抗磨性能较差,研究一种具有良好抗磨性能的润滑油,一直是本行业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究一种具有良好抗磨性能的润滑油。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润滑油由基础油;抗氧剂;降凝剂;清净剂;分散剂;极压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纳米级金属粉剂;三羟甲基丙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纳米硼酸钙;亚磷酸二丁酯;硫化二聚丁烯,聚异丁烯组成;

4、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抗氧剂1.5-4.0%;降凝剂1.5-4.0%;清净剂0.5-3.0%;分散剂0.5-2.0%;挤压剂0.5-1.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3.0-5.0%;纳米级金属粉剂0.5-2.0%;三羟甲基丙烷0.5-0.8%;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2-0.5%;纳米硼酸钙0.2-0.8%;亚磷酸二丁酯0.2-0.5%;硫化二聚丁烯0.2-0.5%;聚异丁烯0.5-1.0%,其余为基础油成分。

5、优选的,所述基础油为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所述抗氧剂为:二叔丁基对甲酚;所述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酚盐;所述分散剂为:琥珀酰亚胺、酯和苄胺;所述极压剂为:高碱性磺酸盐;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烯烷共聚物;所述纳米级金属粉剂为:纳米级铼钼金属粉剂。

6、优选的,所述合成润滑油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抗氧剂1.5%;降凝剂1.5%;清净剂0.5%;分散剂0.5%;挤压剂0.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3.0%;纳米级金属粉剂0.5%;三羟甲基丙烷0.5%;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2%;纳米硼酸钙0.2%;亚磷酸二丁酯0.2%;硫化二聚丁烯0.2%;聚异丁烯0.5%,其余为基础油成分。

7、优选的,所述合成润滑油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抗氧剂4.0%;降凝剂4.0%;清净剂3.0%;分散剂2.0%;挤压剂1.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5.0%;纳米级金属粉剂2.0%;三羟甲基丙烷0.8%;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5%;纳米硼酸钙0.8%;亚磷酸二丁酯0.5%;硫化二聚丁烯0.5%;聚异丁烯1.0%,其余为基础油成分。

8、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将抗氧剂;降凝剂;清净剂;分散剂;极压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纳米级金属粉剂;三羟甲基丙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纳米硼酸钙;亚磷酸二丁酯;硫化二聚丁烯,聚异丁烯按照相应的组分加入基础油中,加热至50-70℃,以转速为200-500r/min搅拌5-25min混合均匀,冷却。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案科学,制造方法简单,制得的产品低于其他同类产品价格,能有效的全面提升润滑油的各项性能要求,耐磨性能优异,有效解决现有润滑油存在的化学性能不稳定、润滑性能不好,既不能耐高温也不能耐低温,不能完全生物降解,容易产生毒性,污染空气和生态环境的问题,且对于润滑油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生产质量具有保障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润滑油由基础油;抗氧剂;降凝剂;清净剂;分散剂;极压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纳米级金属粉剂;三羟甲基丙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纳米硼酸钙;亚磷酸二丁酯 ;硫化二聚丁烯,聚异丁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为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所述抗氧剂为:二叔丁基对甲酚;所述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酚盐;所述分散剂为:琥珀酰亚胺、酯和苄胺;所述极压剂为:高碱性磺酸盐;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烯烷共聚物;所述纳米级金属粉剂为:纳米级铼钼金属粉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润滑油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抗氧剂1.5%;降凝剂1.5%;清净剂0.5%;分散剂0.5%;挤压剂0.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3.0%;纳米级金属粉剂0.5%;三羟甲基丙烷0.5%;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2%;纳米硼酸钙0.2%;亚磷酸二丁酯0.2%;硫化二聚丁烯0.2%;聚异丁烯0.5%,其余为基础油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润滑油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抗氧剂4.0%;降凝剂4.0%;清净剂3.0%;分散剂2.0%;挤压剂1.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5.0%;纳米级金属粉剂2.0%;三羟甲基丙烷0.8%;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5%;纳米硼酸钙0.8%;亚磷酸二丁酯0.5%;硫化二聚丁烯0.5%;聚异丁烯1.0%,其余为基础油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将抗氧剂;降凝剂;清净剂;分散剂;极压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纳米级金属粉剂;三羟甲基丙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纳米硼酸钙;亚磷酸二丁酯 ;硫化二聚丁烯,聚异丁烯按照相应的组分加入基础油中,加热至50-70°C,以转速为200-500r/min搅拌5-25min混合均匀,冷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润滑油由基础油;抗氧剂;降凝剂;清净剂;分散剂;极压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纳米级金属粉剂;三羟甲基丙烷;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纳米硼酸钙;亚磷酸二丁酯 ;硫化二聚丁烯,聚异丁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为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所述抗氧剂为:二叔丁基对甲酚;所述降凝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酚盐;所述分散剂为:琥珀酰亚胺、酯和苄胺;所述极压剂为:高碱性磺酸盐;所述粘度指数改进剂为:烯烷共聚物;所述纳米级金属粉剂为:纳米级铼钼金属粉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抗磨全合成润滑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润滑油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抗氧剂1.5%;降凝剂1.5%;清净剂0.5%;分散剂0.5%;挤压剂0.5%;粘度指数改进剂为3.0%;纳米级金属粉剂0.5%;三羟甲基丙烷0.5%;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钼0.2%;纳米硼酸钙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邦仕顿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