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3417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包含正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一绕镀层;位于光电转换单元背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在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中,第二绕镀层与第一绕镀层至少部分接触连接,第二透明导电层外侧形成有留白区,这相比于相关技术减少了留白面积,在避免漏电现象的同时通过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增加对载流子的收集,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绕镀层与第一绕镀层之间设置有减反射绝缘层,减反射绝缘层一方面可以阻止漏电,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位于光电转换单元外侧的覆盖区的光子收集,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是一种将太阳光通过光生伏打效应转成电能的装置。目前常见的太阳能电池为硅太阳能电池,以硅半导体材料制成的pn结构成光电转换单元,光电转换单元将光能转换成电信号。

2、如何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业界普遍考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种太阳能电池,其包括:

3、光电转换单元;

4、位于光电转换单元正面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及其外侧的第一绕镀层;

5、位于光电转换单元背面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外侧的第二绕镀层;

6、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背离光电转换单元一侧的第一电极;

7、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背离光电转换单元一侧的第二电极;

8、其中,第一绕镀层与第二绕镀层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如下一种:

9、第一绕镀层与第二绕镀层至少部分接触连接,且第二透明导电层从上到下分成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第二绕镀层形成于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的外侧形成有留白区;或者,

10、在第一绕镀层与第二绕镀层之间设置有减反射绝缘层。

11、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设置为在不同工艺步骤中形成的叠层结构。

12、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第一子透明导电层和第二子透明导电层,第二子透明导电层具有包覆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的本体段及从本体段沿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向外侧延伸的外延段;

13、第一分区形成于外延段及外延段内侧的第一子透明导电层;

14、第二分区形成于本体段及本体段包覆的第一子透明导电层。

15、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分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分区。

16、在可选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17、第三透明导电层及其外侧的第三绕镀层;

18、第三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与光电转换单元之间,第一绕镀层和第三绕镀层均位于减反射绝缘层的内侧且至少部分接触;或者

19、第三透明导电层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背离光电转换单元的一侧,第一绕镀层和第三绕镀层位于减反射绝缘的外侧且至少部分接触。

20、在可选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单元为异质结光电转换单元。

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22、制作光电转换单元;

23、在光电转换单元正面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及其外侧的的第一绕镀层;

24、在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外侧的第二绕镀层;

25、在第一透明导电层背离光电转换单元的一侧形成第一电极,及在第二透明导电层背离光电转换单元的一侧形成第二电极;

26、第一绕镀层与第二绕镀层之间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如下一种:

27、第一绕镀层与第二绕镀层至少部分接触连接,且第二透明导电层从上到下分成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第二绕镀层形成于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的外侧形成留白区;或者,

28、在第一绕镀层和第二绕镀层之间形成减反射绝缘层。

29、在可选实施例中,在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包括:

30、在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第一子透明导电层作为第一分区;

31、在第一子透明导电层背离光电转换单元的一侧形成第二子透明导电层,第二子透明导电层作为第二分区。

32、在可选实施例中,在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包括:

33、在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一子透明导电层;

34、制作第二子透明导电层,第二子透明导电层具有包覆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的本体段及从本体段沿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向外侧延伸的外延段,第一分区形成于外延段及外延段内侧的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第二绕镀层形成于外延段,第二分区形成于本体段及本体段包覆的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第一子透明导电层和第二子透明导电层构成第二透明层。

35、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分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分区。

36、在可选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37、在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绕镀层和减反射绝缘层形成之前或之后,在光电转换单元的背面形成第三透明导电层及其外侧的第三绕镀层;

38、第一绕镀层和第三绕镀层均位于减反射绝缘层的同一侧且至少部分接触连接。

39、在可选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单元为异质结光电转换单元。

4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41、在一种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中,第二绕镀层与第一绕镀层至少部分接触连接,且第二透明导电层从上到下分成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第二绕镀层形成于第一分区,第二分区的外侧形成有留白区,这相比于相关技术减少了留白面积,在避免漏电现象的同时通过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增加对载流子的收集,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4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二绕镀层与第一绕镀层之间设置有减反射绝缘层,减反射绝缘层不仅可以隔绝第一绕镀层与第二绕镀层的作用,还可以保证覆盖区域的光的摄入。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导电层周边无留白区,但通过设置减反射绝缘层,减反射绝缘层一方面可以阻止漏电,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位于光电转换单元外侧的覆盖区的光子收集,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设置为在不同工艺步骤中形成的叠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第一子透明导电层和第二子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子透明导电层具有包覆所述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的本体段及从所述本体段沿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向外侧延伸的外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为异质结光电转换单元。

7.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及其第二绕镀层,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分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为异质结光电转换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设置为在不同工艺步骤中形成的叠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第一子透明导电层和第二子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子透明导电层具有包覆所述第一子透明导电层的本体段及从所述本体段沿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背面向外侧延伸的外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分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为异质结光电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纪凡殷志豪杨广涛陈达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