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合成方法及LEDs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合成方法及LEDs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12687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合成方法及LEDs应用。两种晶体的合成方法是选用具有柔性电子结构的优降宁(HC≡CC<subgt;9</subgt;H<subgt;12</subgt;N)作为保护配体,Cu(I)为铜源,PPh<subgt;3</subgt;或dppy(dppy=二苯基‑2‑吡啶膦)作为第二辅助配体,CH<subgt;2</subgt;Cl<subgt;2</subgt;和MeOH作反应溶剂,通过简单的室温一步化学反应,首次合成得到两种不同结构和发光性能的优降宁‑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炔簇晶体[Cu<subgt;4</subgt;(C≡C‑C<subgt;9</subgt;H<subgt;12</subgt;N)<subgt;3</subgt;(PPh<subgt;3</subgt;)<subgt;4</subgt;](PF<subgt;6</subgt;)(QH‑Cu<subgt;4</subgt;)和[Cu<subgt;6</subgt;(C≡C‑C<subgt;9</subgt;H<subgt;12</subgt;N)<subgt;4</subgt;(dppy)<subgt;4</subgt;](ClO<subgt;4</subgt;)<subgt;2</subgt;(QH‑Cu<subgt;6</subg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有机纳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合成方法及leds应用。


技术介绍

1、具有精确结构的铜基团簇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和物理化学性能,在生物传感、发光信号和光电器件等方面展现出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已公开发表的铜基团簇主要集中在卤素或n,p配体上。近年来,炔配体(hc≡c-r)凭借结构多样性和丰富的配位能力逐渐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hc≡c-r)中的π体系与金属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直接影响团簇的光学性质使团簇展现出有趣的发光性能。但是由于炔配体保护的铜基团簇易形成聚合物,增加了分离提纯的难度。且在少数已报道的炔配体保护的铜基团簇中存在发光单一及发光效率低等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因此,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获得优异发光性能的cu(i)炔簇并实现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合成方法及leds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所述cu(i)簇晶体为[cu4(c≡c-c9h12n)3(pph3)4](pf6)或[cu6(c≡c-c9h12n)4(dppy)4](clo4)2,其中,dppy为二苯基-2-吡啶膦,优降宁的分子式为hc≡c-c9h12n。

4、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的合成方法:以优降宁作为保护配体,cu(i)为铜源,pph3或dppy作为第二辅助配体,ch2cl2和meoh的混合液作为反应溶剂,在[cu(mecn)4](pf6)或[cu(mecn)4](clo4)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室温一步化学反应,合成得到两种不同结构和发光性能的优降宁-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炔簇晶体。

5、进一步的,所述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n2气氛下,将优降宁加入到含有[cu(mecn)4](pf6)或[cu(mecn)4](clo4)的ch2cl2-meoh溶液中,搅拌3h后,产生黄色固体;随后缓慢加入pph3或dppy,继续反应1h后,过滤,滤液用乙醚于室温下气体扩散结晶,一周后得到橙色晶体[cu4(c≡c-c9h12n)3(pph3)4](pf6)和黄色晶体[cu6(c≡c-c9h12n)4(dppy)4](clo4)2。

6、应用:所述的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在leds中的应用。

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两例cu(i)炔簇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采用简单的一步合成法,无需添加还原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提纯方法简单、产率高等优点;所合成的铜纳米团簇固体和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均可在空气环境下长时间稳定保存。晶体qh-cu4和qh-cu6分别展现出新颖的开口的“折叠伞状”和独特的“蝴蝶状”结构,并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晶体qh-cu4和qh-cu6在室温下分别展现红色(λem=636nm)和黄色(λem=590nm)的磷光,发光量子效率可分别高达88.5%和40.2%;寿命分别为23.43μs和6.41μs。两个簇的发光波长具有不一样的温度响应。随着温度的降低(298-80k),晶体qh-cu4发光波长从636nm逐渐蓝移到573nm,发光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晶体qh-cu6由590nm红移至605nm,并伴随着强度的增强。所合成的两例cu(i)炔簇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均可在空气环境下长时间稳定保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其特征在于,Cu(I)簇晶体为[Cu4(C≡C-C9H12N)3(PPh3)4](PF6)或[Cu6(C≡C-C9H12N)4(dppy)4](ClO4)2,其中,dppy为二苯基-2-吡啶膦,优降宁的分子式为HC≡C-C9H12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优降宁作为保护配体,Cu(I)为铜源,PPh3或dppy作为第二辅助配体,CH2Cl2和MeOH的混合液作为反应溶剂,在[Cu(MeCN)4](PF6)或[Cu(MeCN)4](ClO4)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室温一步化学反应,合成得到两种不同结构和发光性能的优降宁-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炔簇晶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N2气氛下,将优降宁加入到含有[Cu(MeCN)4](PF6)或[Cu(MeCN)4](ClO4)的CH2Cl2-MeOH 溶液中,搅拌3h后,产生黄色固体;随后缓慢加入PPh3或dppy,继续反应1 h后,过滤,滤液用乙醚于室温下气体扩散结晶,一周后得到橙色晶体[Cu4(C≡C-C9H12N)3(PPh3)4](PF6)和黄色晶体[Cu6(C≡C-C9H12N)4(dppy)4](ClO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在LEDs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其特征在于,cu(i)簇晶体为[cu4(c≡c-c9h12n)3(pph3)4](pf6)或[cu6(c≡c-c9h12n)4(dppy)4](clo4)2,其中,dppy为二苯基-2-吡啶膦,优降宁的分子式为hc≡c-c9h12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降宁和膦配体共同保护的cu(i)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优降宁作为保护配体,cu(i)为铜源,pph3或dppy作为第二辅助配体,ch2cl2和meoh的混合液作为反应溶剂,在[cu(mecn)4](pf6)或[cu(mecn)4](clo4)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室温一步化学反应,合成得到两种不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巧华黄秋琴林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