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199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所述光源由两个以上的点光源排列而成,位于两端的点光源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架、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模组,其宗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将组成光源的两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中,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能够增强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暗区的光强,使得整个背光源画面亮度均匀。(*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下简称IXD)具有体积小、功耗小、无辐 射等特点,在屏幕尺寸和显示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无论是电脑显示器还是电视机 方面都快速取代CRT成为了市场主流产品。LCD是有源光学元件,但是它本身是不发光的,因此需要安装在LCD板背面的背光 组件来提供光源来显示图面。现阶段作为背光组件的光源有以下几种形式冷阴极荧光灯 CCFL、发光二极管LED、热阴极荧光灯HCFL或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其中LED背光源具有薄 型化、低功耗和亮度高的优点,LED正取代传统的CCFL,作为LCD的背光源。目前采用侧光 式LED的LCD,其背光光源的光路示意图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LED灯采用水平排列的 方式为LCD提供光源,受光线方向的限制,在导光板左右两端的区域的光线密度明显小于 其他部分,即亮度不均,如图2所示,中间区域A点的亮度比B点和C点的亮度高30%左右。由上可知,在现有技术中LED以水平排列的方式形成灯条,并为LCD提供的光源, 具有亮度不均勻的缺点,使得在液晶显示器画面水平方向的两端会出现暗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以实现液晶显示器画面亮度均勻。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 的至少一个侧边,所述光源由两个以上的点光源排列而成,位于两端的点光源向所述背光 模组外侧倾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靠近所述光源一侧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受光部。上述点光源为发光二极管。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的倾斜角度为0 0/2,0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具体为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灯条两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灯条平行 设置,且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或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灯条水平设置,位于所述灯条两端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灯 条呈一定角度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其他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灯条平行设置。所述导光板上的受光部设置有聚光结构。所述聚光结构为棱形结构、半圆形结构或梯形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架、液晶面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模 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背光模组。承载所述驱动电路的电路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光源外侧。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将组成光源的两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中,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导光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受 光部,能够增强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暗区的光强,使得整个背光源画面亮度均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侧光式背光模组的光强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LED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倾斜设置的LED的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上受光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受光部的光路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针对现有技术中在侧光式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存在暗区的缺点。本技术实施 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3所 示,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和导光板2,所述光源1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的至少一个侧边,所述 光源1由两个以上的点光源排列而成,位于两端的点光源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 具体的可以是发光二极管3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组成光源的两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中、位于 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能够增强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暗区的光 强,使得整个背光源画面亮度均勻。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在导光板2上、靠近所述光源1 一侧的一端 或两端设置有受光部,进一步的,可以在靠近所述光源1 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受光部21。上述 在导光板的对应位置设置受光部,能够提高对倾斜设置的光源(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的 接收,并提高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暗区的光强。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将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 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使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灯条两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发光二极管 与所述灯条平行设置,且位于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例如图8 所示的实施例,该种实施方式适合使用侧面发光的LED。二是承载所述发光二极管的灯条 水平设置,位于所述灯条两端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灯条呈一定角度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 斜设置,其他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灯条平行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该种实施方式 适合使用顶部发光的LED。图4给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LED灯条的结构示意图,位 于LED灯条两端的LED倾斜设置,以改变LED出光方向,并将存在的暗区区域进行光强的增强,以提高画面亮度的均勻性。另外如图5所示,位于两端的LED的倾斜角度可以为0 e/2,其中0为发光 二极管的发光角度。通过设置0 e /2的倾斜角度,能够将两端的LED部分光分配给背 光源水平方向两端,且在接近9 /2的角度时,倾斜设置的LED发出的光线基本垂直于LGP 的受光部的入光面,既能保证LED的出光线尽量的调配在导光板的两端暗区处,又能防止 Hotspot (画面出现明暗交替的画面现象)的形成。如图3所示,在导光板2上设置有受光部21,以更好的接收来自LED的光源,另外 上述的导光板上的受光部可以设置有聚光结构。图6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聚光结构的示意 图,即在受光部的接近光源的侧面设置棱形的结构,另外上述的聚光结构还可以是半圆形 结构或梯形结构等。上述导光板上的微结构可以通过模具设计成型。图7给出了通过图6所示的聚光结构进行处理后的光路,上述聚光结构使得光线 行进方向由向导光板中间或者远端转向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暗区,这样就能够提高上述 区域的光强。通过光学模拟发现,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背光源水 平方向两端暗区的亮度,能够使得暗区亮度与中间区域的亮度差距缩小,亮度差可以降到 11. 3%。在进行LED的电路连接时,可以是先将x个LED进行并联,再将并联后的x个LED 进行n组串联,由于模组上的电路IC的焊盘(PAD)数大多为偶数,因此可根据实际数量进 行偶数组串联,并将两端的LED的焊脚进行调节。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外框架、液晶面 板、驱动电路和背光模组,其中的背光模组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通过使用两端LED倾斜设置的侧光光源, 能够提高背光源水平方向两端暗区的亮度,为液晶面板均勻提供光源,以提高液晶显示器 的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由两个以上的点光源排列而成,位于两端的点光源向所述背光模组外侧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