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1194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包括粉碎机构、焚烧炉、碳化炉、混料器、碎屑转运机构、灰渣转运机构以及混料系统,混料器内部具有混合腔,混料系统具有风机、进风管、出风管和进料管,其利用风机将焚烧炉内秸秆燃烧形成的低氧高温烟气输送至混料器内,再从混料器进入到碳化腔,在此过程中利用焚烧炉的烟气为碳化腔提供热源及营造出低氧的环境,不仅如此,焚烧炉的烟气在到达混料器内能够促进秸秆碎屑和秸秆灰渣混合,使秸秆碎屑和秸秆灰渣同时携带热量进入到碳化腔内分散,实现以混合加热法的形式对碳化腔内的秸秆进行加热,提供高温环境,加热碳化效率高且均匀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尤其是一种秸秆焚烧碳化装置


技术介绍

1、秸秆其实指的就是成熟农作物的茎叶,比如小麦、水稻、玉米等,从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每年收获作物之后产生的秸秆数量非常多。

2、秸秆处理的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机械化秸秆还田、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用于生物降解材料及秸秆碳化等。对于秸秆碳化而言其主要采用的是在高温低氧的环境下对秸秆进行碳化处理,而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抽真空机构对碳化腔进行抽真空以营造出低氧或缺氧的低氧环境,而后再采用电加热器或燃烧器经过对流传热、辐射传热或传导传热等方式对低氧环境下的秸秆进行碳化,由于碳化腔内环境恶劣导致抽真空机构容易发生损坏,而且碳化过程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提供一种秸秆焚烧碳化装置。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包括:

3、粉碎机构,具有粉碎腔、粉碎入口和粉碎出口,所述粉碎入口用于向粉碎腔装填秸秆,所述粉碎机构用于将粉碎腔内的秸秆粉碎形成秸秆碎屑,所述粉碎出口用于排出粉碎腔内的秸秆碎屑;

4、焚烧炉,内部具有供秸秆燃烧的炉膛,所述焚烧炉的上端开设有与炉膛连通的炉入口,所述炉入口处盖设有炉盖,所述炉膛的下端开设有与炉膛连通的炉出口,所述炉膛内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位于炉入口和炉出口之间,所述炉膛内秸秆燃烧产生的秸秆灰渣通过第一滤网过滤后到达炉出口;

5、碳化炉,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秸秆的碳化腔;

6、混料器,内部具有混合腔;

7、碎屑转运机构,用于将粉碎出口排出的秸秆碎屑转移至混合腔内;

8、灰渣转运机构,用于将炉出口排出的秸秆灰渣转移至混合腔内;

9、以及混料系统,具有风机、进风管、出风管和进料管,所述风机的进风口通过进风管和炉膛内部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和混合腔的一端连通,混合腔的另一端通过进料管与碳化腔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碳化腔的下端通过平衡管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上设有用于允许气体从炉膛向风机流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平衡管上设有用于允许气体从碳化炉向风机流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平衡管上开设有开关阀。

11、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炉的下端设有与碳化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气体沿碳化炉至排气管方向流动的第三单向阀。

12、进一步地,所述碳化腔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平衡管靠近碳化腔的一端端部相对设置,用于对进入平衡管的气体进行过滤;

13、进一步地,所述碳化腔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与排气管靠近碳化腔的一端端部相对设置,用于对进入排气管的气体进行过滤。

14、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的进口位于炉膛内部的上端。

15、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炉的上端设有与碳化腔连通的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处盖设有加料盖;

16、所述碳化炉的下端设有与碳化腔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阀门。

17、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通过弯曲的分散管与碳化腔连通,所述分散管位于碳化腔内,所述分散管上开设有若干与碳化腔连通的分散孔。

18、进一步地,所述碎屑转运机构采用星型卸料器,所述碎屑转运机构的一端和粉碎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混料器固定连接,所述碎屑转运机构的入口和粉碎出口连通,碎屑转运机构的出口和混合腔连通;

19、进一步地,所述灰渣转运机构采用星型卸料器,所述灰渣转运机构的一端和焚烧炉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混料器固定连接,所述碎屑转运机构的入口和炉出口连通,碎屑转运机构的出口和混合腔连通。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利用风机将焚烧炉内秸秆燃烧形成的低氧高温烟气输送至混料器内,再从混料器进入到碳化腔,在此过程中利用焚烧炉的烟气为碳化腔提供热源及营造出低氧的环境,从而可省去额外的对碳化腔抽真空的机构,简化结构,降低秸秆碳化成本,不仅如此,焚烧炉的烟气在到达混料器内能够促进秸秆碎屑和秸秆灰渣混合,使秸秆碎屑和秸秆灰渣同时携带热量进入到碳化腔内分散,进一步利用焚烧炉产生的热量,并使得部分热量能够以秸秆碎屑和秸秆灰渣为载体长时间的停留并分散在碳化腔内,实现以混合加热法的形式对碳化腔内的秸秆进行加热,提供高温环境,加热碳化效率高且均匀性好,可以有效提高碳化速度。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腔(301)的下端通过平衡管(706)与风机(70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702)上设有用于允许气体从炉膛(201)向风机(701)流动的第一单向阀(7021),所述平衡管(706)上设有用于允许气体从碳化炉(3)向风机(701)流动的第二单向阀(7061),所述平衡管(706)上开设有开关阀(70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炉(3)的下端设有与碳化腔(301)连通的排气管(303),所述排气管(303)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气体沿碳化炉(3)至排气管(303)方向流动的第三单向阀(30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腔(30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04),所述第二过滤网(304)与平衡管(706)靠近碳化腔(301)的一端端部相对设置,用于对进入平衡管(706)的气体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腔(301)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网(305),所述第三过滤网(305)与排气管(303)靠近碳化腔(301)的一端端部相对设置,用于对进入排气管(303)的气体进行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702)的进口位于炉膛(201)内部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炉(3)的上端设有与碳化腔(301)连通的加料口(302),所述加料口(302)处盖设有加料盖(3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704)通过弯曲的分散管(705)与碳化腔(301)连通,所述分散管(705)位于碳化腔(301)内,所述分散管(705)上开设有若干与碳化腔(301)连通的分散孔(705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转运机构(5)采用星型卸料器,所述碎屑转运机构(5)的一端和粉碎机构(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混料器(4)固定连接,所述碎屑转运机构(5)的入口和粉碎出口(103)连通,碎屑转运机构(5)的出口和混合腔(40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渣转运机构(6)采用星型卸料器,所述灰渣转运机构(6)的一端和焚烧炉(2)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混料器(4)固定连接,所述碎屑转运机构(5)的入口和炉出口(203)连通,碎屑转运机构(5)的出口和混合腔(401)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腔(301)的下端通过平衡管(706)与风机(70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702)上设有用于允许气体从炉膛(201)向风机(701)流动的第一单向阀(7021),所述平衡管(706)上设有用于允许气体从碳化炉(3)向风机(701)流动的第二单向阀(7061),所述平衡管(706)上开设有开关阀(70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炉(3)的下端设有与碳化腔(301)连通的排气管(303),所述排气管(303)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气体沿碳化炉(3)至排气管(303)方向流动的第三单向阀(30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腔(30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04),所述第二过滤网(304)与平衡管(706)靠近碳化腔(301)的一端端部相对设置,用于对进入平衡管(706)的气体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秸秆焚烧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腔(301)内设置有第三过滤网(305),所述第三过滤网(305)与排气管(303)靠近碳化腔(301)的一端端部相对设置,用于对进入排气管(303)的气体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绮马建锋梁丽萍杨慧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