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1064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膜放卷并与第一托底膜复合,对红膜进行模切后将废料排出;将第三托底膜与防水料进行复合,对防水料进行模切形成防水框膜,然后分别对防水框膜的内部废料和外部废料进行排废;在防水膜框上复合一层双面胶后,对双面胶进行模切形成与防水框膜相同的框型形状后,带有双面胶的一面与红膜进行转贴复合;对第三托底膜进行排废,并对双面胶废料进行剥离排废;将硅胶膜坯料贴合于防水框膜上,并使用平刀对硅胶膜坯料进行模切;对硅胶膜框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排废,将蓝膜贴合于排除废料后的硅胶膜框上,形成产品主体。通过上述方法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切,尤其涉及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复合膜产品多通过走带的形式,将双层或者多层膜进行复合,再按照设定的形状进行模切、排废后形成所需产品;然而当产品为多层需要模切后复合而成时,需要多个模切设备串联起来间歇工作,或者上一模切工序生产完成后,人工将半成品再转移放入下一模切工位继续完成下一步生产需求,上述作业方式需要更多的生产设备及操作人员;

2、相关技术中,如图1中所示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包括红膜01、防水框膜02、硅胶框膜03和蓝膜04,其中防水框膜02和硅胶框膜03均为内部中空的框型结构,二者在复合时需要分别进行模切,然后排除框内和框外废料后再进行复合成型;

3、然而专利技术人在生产时发现,上述内框复合结构对于精度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模切复合很难保证复合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采用结构的改进以提高内框复合膜产品的合格率。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0:红膜复合模切,将红膜放卷并与第一托底膜复合,对红膜进行模切后将红膜的废料排出;

4、s20:防水框膜复合模切,将第三托底膜与防水料进行复合,接着对防水料进行模切形成防水框膜,然后分别对防水框膜的内部废料和外部废料进行排废;

5、s30:双面胶复合模切,在防水膜框上复合一层双面胶后,对双面胶进行模切形成与所述防水框膜相同的框型形状后,带有双面胶的一面与所述红膜进行转贴复合;

6、s40:二次排废,对第三托底膜进行排废,并对双面胶废料进行剥离排废;

7、s50:硅胶膜坯料贴合,将硅胶膜坯料贴合于防水框膜上,并使用平刀对硅胶膜坯料进行模切;

8、s60:三次排废,对硅胶膜框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排废;

9、s70:蓝膜贴合,将蓝膜贴合于排除废料后的硅胶膜框上,形成产品主体。

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中,红膜放卷与第一托底膜复合时,还在所述第一托底膜底部同时复合第二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在所述红膜模切后收卷排废。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0中,所述防水料包括保护膜、防粘膜和防水膜,三者复合后再进行模切。

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0中,在防水框膜复合双面胶时,先对双面胶的离型纸面进行排废,然后再进行双面胶的模切,模切后的双面胶翻转至所述红膜上复合。

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框膜贴合双面胶与所述红膜复合后,在步骤s40中,先对第三托底膜进行排废,再对双面胶外框进行排废。

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双面胶外框排废后,先在防水框膜上复合一层离型膜之后,进入至缓冲机构,在进行硅胶膜坯料贴合之前,先将该离型膜撕除。

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50中,所述硅胶膜坯料为平面结构包括硅胶框膜、设置在硅胶框膜内部的内部定位膜以及设置在所述硅胶框膜外部的定位框。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胶膜坯料的贴合采用机械手进行取料、转移和贴合,并通过ccd相机视觉识别矫正、位置贴合。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定位膜上具有凸起的定位标志,所述定位标志的上表面与外部的所述定位框的上表面齐平。

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产品主体后,还包括步骤s80:

19、在产品主体的下表面将第一托底膜剥离并复合pe静电膜和pet护膜,同时在产品主体的上表面通过粘尘膜粘离灰尘后再复合pe静电膜和pet护膜。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圆刀模切与平压冲切的结合的方式,实现两种框体结构的复合,并且在硅胶膜框复合时,先使用硅胶膜坯料进行贴合,贴合完成后再进行模切排废的方式,保证了贴合的精度,进而提高了产品复合的合格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红膜放卷与第一托底膜复合时,还在所述第一托底膜底部同时复合第二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在所述红膜模切后收卷排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所述防水料包括保护膜、防粘膜和防水膜,三者复合后再进行模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在防水框膜复合双面胶时,先对双面胶的离型纸面进行排废,然后将双面胶与防水框膜复合,然后再进行双面胶的模切,模切后的双面胶翻转至所述红膜上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框膜贴合双面胶与所述红膜复合后,在步骤S40中,先对第三托底膜进行排废,再对双面胶外框进行排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双面胶外框排废后,先在防水框膜上复合一层离型膜之后,进入至缓冲机构,在进行硅胶膜坯料贴合之前,先将该离型膜撕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0中,所述硅胶膜坯料为平面结构,包括硅胶框膜、设置在硅胶框膜内部的内部定位膜以及设置在所述硅胶框膜外部的定位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膜坯料的贴合采用机械手进行取料、转移和贴合,并通过CCD相机视觉识别矫正、位置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定位膜上具有凸起的定位标志,所述定位标志的上表面与外部的所述定位框的上表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产品主体后,还包括步骤S8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0中,红膜放卷与第一托底膜复合时,还在所述第一托底膜底部同时复合第二托底膜,所述第二托底膜在所述红膜模切后收卷排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中,所述防水料包括保护膜、防粘膜和防水膜,三者复合后再进行模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在防水框膜复合双面胶时,先对双面胶的离型纸面进行排废,然后将双面胶与防水框膜复合,然后再进行双面胶的模切,模切后的双面胶翻转至所述红膜上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框复合膜产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框膜贴合双面胶与所述红膜复合后,在步骤s40中,先对第三托底膜进行排废,再对双面胶外框进行排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平陈强张智勇裴明辉何荣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哈德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