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维修,尤其涉及一种多头套筒操作杆。
技术介绍
1、地电位作业搭接引流线时需要使用电动套筒拆卸安装螺栓,在套筒操作杆对准螺栓的过程中,由于距离3米以上受光线、高温及作业人员的视力等因素影响,常常在对准时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体力,对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时间一长体力消耗极大,增加安全隐患。
2、现阶段搭接引流线用的套筒操作杆是单头的,而一个简单的搭接工作共有12颗螺栓,需要操作12次才能完成拆卸作业。安装作业同样需要操作12次。对杆上作业电工的体力消耗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头套筒操作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套筒操作杆只有一个套筒,需要逐一拆装螺栓,导致作业时电工体力消耗很大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头套筒操作杆,该多头套筒操作杆包括:多头旋拧套筒金具、传动杆以及动力单元,多头旋拧套筒金具包括金具外壳、多个旋拧套筒、主齿轮、多个副齿轮以及旋拧传动轴,主齿轮和副齿轮布置于金具外壳内,主齿轮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头旋拧套筒操作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头旋拧套筒金具、传动杆以及动力单元,所述多头旋拧套筒金具包括金具外壳、多个旋拧套筒、主齿轮、多个副齿轮以及旋拧传动轴,所述主齿轮和所述副齿轮布置于所述金具外壳内,所述主齿轮分别与各个所述副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副齿轮与所述旋拧套筒一一对应传动连接以传递扭矩,所述旋拧套筒贯穿所述金具外壳布置并与所述金具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旋拧传动轴贯穿所述金具外壳布置并与所述主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主齿轮转动;所述动力单元经由若干个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旋拧传动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套筒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头旋拧套筒操作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头旋拧套筒金具、传动杆以及动力单元,所述多头旋拧套筒金具包括金具外壳、多个旋拧套筒、主齿轮、多个副齿轮以及旋拧传动轴,所述主齿轮和所述副齿轮布置于所述金具外壳内,所述主齿轮分别与各个所述副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副齿轮与所述旋拧套筒一一对应传动连接以传递扭矩,所述旋拧套筒贯穿所述金具外壳布置并与所述金具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旋拧传动轴贯穿所述金具外壳布置并与所述主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主齿轮转动;所述动力单元经由若干个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旋拧传动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套筒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头套筒金具还包括多个连接组件,所述副齿轮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旋拧套筒对应传动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筒、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套筒内部形成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为圆柱形且与所述连接套筒同轴布置,所述连接套筒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连接套筒中部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卡槽和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所述连接套筒周向布置,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分别位于所述条形槽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圆柱形的第一连接柱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侧面的第一卡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一端与所述副齿轮同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所述连接通孔内并且所述第一卡柱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圆柱形的第二连接柱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侧面的第二卡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一端插入所述连接通孔的另一端内并且所述第二卡柱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旋拧套筒传动连接以传递扭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头套筒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回弹件,所述回弹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并且其一端抵接所述连接套筒,其另一端抵接所述金具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头套筒操作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套筒包括套筒外壳,所述套筒外壳一端形成连接孔,其另一端形成旋拧孔,所述连接孔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旋拧孔用以旋拧螺栓;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连接柱的横截面为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杨锋,方晶晶,程诗恩,圣新超,汪康之,吕文峰,刘磊,周先茂,周冰,王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太湖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