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菌剂,具体涉及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伞形科草本植物,通常分布于海拔1800~3000m的高寒多雨二阴山区,其根入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作用。目前商品当归均来自栽培,产地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生产,正常情况下,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成药,第三年开花留种。然而部分当归植株第二年抽薹开花,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商品药材,这种现象叫当归的早期抽薹,简称“早薹”。当归早期抽薹发生后,根中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的比例减小,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细胞木质化,生活的薄壁细胞和分泌道减少,影响次生产物的形成,导致肉质根木质化并空心,缺乏油气,失去药用价值。目前,早薹已成为影响产区当归生产的最主要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2、当归是低温长日照植物,低温春化和光周期都影响其早期抽薹进程。当归早期抽薹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生理因素:如不同种子的早薹率不同;种苗根直径0.35~0.86cm范围内,根直径越大,抽薹越早且抽薹率越高;不同的贮藏期的温湿度对当归的抽薹率也具有较大影响;海拔是影响当归植株长势和抽薹的主要生态因子,随着海拔高度升高植株早薹率显著下降;早春干旱,当归内源脱落酸含量升高,也会显著的增加抽薹率;施用氮磷化肥均会促进提前抽薹等。尽管现有技术中针对当归早臺采用了诸如-5℃贮藏种苗、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迟效氮磷化肥、大田搭设遮阳网以及喷施矮壮素、烯效唑等赤霉素抑制剂来降低当归的早臺率,但对于
3、调查研究表明,在选择适宜种子、种苗种植的情况下,一般正常年份当归早期抽薹率为20%-30%,极端天气和干旱年份严重者可达60%-80%,甚至更高(参见文献“甘肃道地药材研究-当归研究”,李应东,蔺海明等)。再如2020年甘肃省4个市(州)30个不同种植区域的早薹率为11%~86%,平均约52%(参见文献“光周期阶段当归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研究”,黎洁)。因而,解决早春极端环境造成抽薹率升高的问题迫在眉睫。
4、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通过施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应对早春极端环境所造成的抽薹率升高的问题,且可以有效降低当归的抽薹率,但是降低抽薹率的同时对当归的品质也具有较大影响,而且也不符合新版gap对农资投入品的要求。
5、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具有植物促生作用以及病害生物防治作用,对细菌性、真菌性以及线虫等植物病害均有防治效果,现有技术中存在很多具备抗病功能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如中国专利cn200810100963.3报道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cgmccno.2377,及对多种真菌病害的防治作用;中国专利cn200910153984.6报道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cctcc no:m209157,及对青枯菌的抑菌作用和青枯病的防治作用;中国专利cn201210163886.2报道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cgmccno.6021,及其拮抗太子参根际土壤尖孢镰刀菌的作用等,但是具备抑制当归早薹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菌剂及其应用,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可以有效抑制当归早期抽薹,并具有很好的抗病虫害的作用。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mxdg-1,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495。
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菌剂,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和/或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
4、优选的,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
5、优选的,所述菌剂中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浓度为1×108~1×109cfu/ml。
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菌剂在下述ⅰ~ⅲ任一项或多项中的应用:
7、ⅰ:抑制当归早期抽薹;
8、ⅱ:防治植物真菌病害;
9、ⅲ:防治植物虫害。
10、优选的,所述真菌病害为由镰刀菌属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11、优选的,所述真菌病害包括根腐病、立枯病和麻口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虫害包括线虫引起的病害。
12、优选的,所述植物包括当归。
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抑制当归早期抽薹和/或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方法,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菌剂对当归种苗进行浸泡后进行移栽;
14、以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对苗期的当归植株进行叶面喷施。
15、优选的,所述叶面喷施的条件包括:每两周喷施一次,以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活菌数计,每次喷施的剂量为2×1010~1012cfu/亩,共喷施2~4次;
16、所述浸泡的时间为30~60min。
17、有益效果:
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paenibacilluspolymyxa),并已完成生物保藏。
19、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菌剂,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代谢产物和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所述菌剂通过显著地提高当归植株胁迫抗性;成倍地提高抑制抽薹相关激素褪黑素含量、茉莉酸含量;成倍地降低了促进抽薹相关激素脱落酸及生物活性物质腐胺等的含量,有效改变当归的生理生化状态,起到抑制当归早薹发生的作用。
20、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菌剂具有固氮、不解磷、硝化能力且产嗜铁素的特性,促进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避免过量磷素对抽薹的促进作用;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所具有的产吲哚乙酸、水杨酸、不产赤霉素的特性,避免了因菌液中含有赤霉素所导致抽薹现象的发生;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所具有的木质素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可以降解植物细胞壁,刺激植物产生内源茉莉酸;漆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清除酚胺类和腐胺等促进抽薹的物质;几丁酶活性可以降解真菌细胞壁,提高对病原菌真菌的抵抗力。
21、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菌剂中含有种类较多的抗菌作用物质、抗病毒作用物质、农药或其中间体物质、杀虫作用物质;促生物质吲哚乙酸和群体感应信号物质,有效保证了其在施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起到抗病杀虫的作用。
22、生物保藏信息
23、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mxdg-1,于2023年01月31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Mxdg-1,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495。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和/或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中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浓度为1×108~1×109CFU/mL。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或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菌剂在下述Ⅰ~Ⅲ任一项或多项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病害为由镰刀菌属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病害包括根腐病、立枯病和麻口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
9.一种抑制当归早期抽薹和/或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菌剂对当归种苗进行浸泡后进行移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喷施的条件包括:每两周喷施一次,以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活菌数计,每次喷施的剂量为2×1010~1012CFU/亩,共喷施2~4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mxdg-1,所述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6495。
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和/或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和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发酵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中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的浓度为1×108~1×109cfu/ml。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mxdg-1或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李羽翡,党晟荣,王治业,赵疆,沙洁,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