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022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其包括一数据线、一底座、一可旋转的连接在该底座上的数据接头及一USB接头,所述数据接头及底座之间设有一定位空槽,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数据接头上,该数据线的另一端弯折并反转后从所述定位空槽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定位空槽的另一端,然后再连接至USB接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使得数据线于底座的一端形成有一挂绳类结构,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并起到装饰的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及传输数据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及传输数据的 吊绳饰件。
技术介绍
目前数码移动设备如手机、MP3/MP4、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通常使用内置充 电电池供电,当移动设备中的内置充电电池的电能用完需要充电时,通常利用一充电器连 接移动设备来对内置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让移动设备继续使用。且现今的数码移动设备通 过电脑或者其他主机进行数据交互时是利用数据线来建立连接的。然而目前的充电器设备 中所配备的线及数据交互时用到的数据线往往较长,不方便整理和携带,不能真正达到“随 身”便携的功能且容易丢失。另,目前充电或者传输数据都是使用电线,造型单一,不符合当 今大众的审美潮流;而现今的装饰吊绳又仅仅用于装饰,并不能用于充电或传输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达到充电或传输数据 的功能且方便携带还能起到装饰作用的吊绳饰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其包括一 数据线、一底座、一可旋转的连接在底座上的数据接头及一 USB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数 据接头及该底座之间设有一定位空槽,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数据接头上,数据线 的另一端弯折并反转后从所述定位空槽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定位空槽的另一端,然后再连接 至USB接头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一基板,该基板内侧上开设有贯穿该基板的定位空槽。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接头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数据接头的定位空槽。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一基板,基板的两侧延伸形成有两侧板,每一侧板上开设 有一第一枢接孔;所述数据接头包括一旋转架、一盖于旋转架上的上盖及一置于旋转架及 上盖之间的插接部,旋转架的两侧向外凸伸形成有两分别枢接于第一枢接孔中的第一枢接 部。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部具有一卡持于旋转架及上盖之间的第一基部,第一基部的 一端凸伸形成有一伸出于旋转架的第一舌板。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还包括有一可旋转的连接在底座上的 保护盖,所述数据接头凸伸形成有一收容于所述底座中的第一舌板,所述保护盖具有一覆 盖于第一舌板上的保护板。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具有一基板,基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两侧板,每一侧板上 开设有一第二枢接孔,所述保护板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两连接耳,连接耳上凸伸形成有 两分别枢接于第二枢接孔中的第二枢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还包括有一保护套套设于所述USB接 头上,所述USB接头具有一第二基部,第二基部上凸伸形成有一第二舌板及一与第二舌板 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弹性臂,该弹性臂的自由端延伸形成有一卡扣部;所述保护套为一中空 且开口朝向所述USB接头的壳体,该保护套的一内壁上开设有一固持孔,所述第二舌板收 容于该保护套中,所述卡扣部卡持于固持孔中而所述弹性臂则抵顶于该内壁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通过于底座及数据接头之间设 置有定位空槽,数据线的一端连接至数据接头而另一端则弯折并反转后从所述定位空槽的 一端贯穿至所述定位空槽的另一端,然后再连接至USB接头上。因而使得数据线于底座的 一端形成有一挂绳类结构,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并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数据接头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底座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保护盖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上盖的立体图;图6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USB接头及保护套未组装时的立体图;图7为图1所示本技术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 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1包括一呈扁平长条形的数 据线10、一底座20、一连接于数据线10 —端且可旋转的收容于底座20中的数据接头30、 一枢接于底座20 —端的保护盖40、一连接数据线另一端的USB接头50、一套设于USB接头 50上的保护套60及一连接USB接头50的吊绳70。请参阅图1及图3,所述底座20具有一大致呈矩形的基板21,所述基板21的两相 对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两相对的侧板22。所述基板21及两相对的侧板22围设形成有一收容 空间23。所述基板2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大致呈矩形且纵向贯穿所述基板21的定位空槽 211。所述侧板22的两相对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枢接孔221及一略高于第一枢接孔221且 与之相间隔开的第二枢接孔222。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述数据接头30收容于所述底座20的收容空间23的一 端且包括一可旋转的连接于底座20 —端的旋转架31、一盖于旋转架31上且与之相匹配的 上盖32及一位于上盖32及旋转架31之间的插接部33。所述旋转架31具有一大致呈矩形 的底板311,所述底板311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两相对的第一侧壁312。所述底板311的 前端向上呈圆弧状延伸形成有一连接两相对的第一侧壁312的第一前板313。所述第一前 板313的顶端向下凹设形成有一大致呈矩形的第一缺槽3131。所述旋转架31的左前角向 上凸伸有一圆柱形的卡持部314。所述第一侧壁312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有一第一夹持块 315及一位于第一夹持块前端的第一阻挡块316,在所述第一夹持块315及所述第一阻挡块316之间形成有一大致呈矩形的第一收容槽317。所述第一侧壁312的外侧向外凸伸形成 有一与第一枢接孔221相对应的第一枢接部318。所述上盖32具有一大致呈矩形且与所述 底板311相对应的上板321。所述上板321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有两相对且与所述第一侧 壁312分别对应的第二侧壁322。所述上板321的前端向下呈圆弧状延伸形成有一连接两 相对的第二侧壁322且与所述第一前板313相对应的第二前板323。所述第二前板323的 底端向上凹设形成有一呈矩形的且与第一缺槽3131相对应的第二缺槽3231。所述上盖32 的一角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架31的卡持部314相对应的卡持槽324。所述第二侧壁322的内 壁上向内凸伸形成有第二夹持块325及位于第二夹持块325前端的第二阻挡块326,在所 述第二夹持块325及所述第二阻挡块326之间形成有一大致呈矩形的第二收容槽327。所 述插接部33具有一大致呈矩形的第一基部331,第一基部331的中部向后凸伸形成有一第 一舌板332。所述第一基部331两侧的前端向里凹设形成有两相对应的夹持槽333,相对应 的,第一基部331两侧的后端分别形成有两固持部334。请参阅图1及图4,所述保护盖40具有一大致呈矩形的保护板41。所述保护板41 两侧的后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有两相对的大致呈圆弧状的连接耳42。所述连接耳42的外 侧向外延伸形成有一与第二枢接孔222相对应的第二枢接部43。请参阅图1至图5,组装时,所述上盖32盖于旋转架31上而后将插接部33的前端 置于旋转架31及上盖32之间。所述固持部334的下部收容于第一收容槽317中而其两端 则分别抵顶于第一夹持块315及第一阻挡块316上。所述固持部334的上部收容于第二收 容槽327中而其两侧则分别抵顶于第二夹持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及传输数据的吊绳饰件,其包括一数据线(10)、一底座(20)、一可旋转的连接在该底座(20)上的数据接头(30)及一USB接头(50),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头(30)及底座(20)之间设有一定位空槽(211),所述数据线(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数据接头(30)上,数据线(10)的另一端弯折并反转后从所述定位空槽(211)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定位空槽(211)的另一端,然后再连接至USB接头(5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兴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慧衍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