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968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7:04
本技术公开了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其包括第一基座、连接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托块与第一压紧部,第一压紧部内具有第一压块;第二定位单元,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托块、第二压紧部与顶升部,第二托块、第二压紧部与顶升部分别连接于第二基座上,顶升部内具有顶柱,第二压紧部内具有第二压块;第三定位单元,其包括第一侧压部与第二侧压部,第一侧压端上连接有定位柱,第二侧压部具有可向第一侧压端靠近或远离的第二侧压端,本技术可方便地将不同的零件平放或竖放地组装至后围外板,并且定位对零件定位限制的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后围外板的组装焊接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尤其涉及一种后围外板焊接夹具


技术介绍

1、后围外板在组装焊接时,现时一般是将后围外板的整个主体框板放置定位后,再由人工将支架等钣金件逐个定位于主体框板上,然后焊接点位,在此过程中,现时对于钣金件的定位通常直接将钣金件放置于主体框板上,然后压紧定位,此操作方式定位效果较差,只能针对需要平放焊接的工件。因此,亟需一种可将不同的钣金件定位于后围外板上的焊接夹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围外板焊接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3、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其包括第一基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托块与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内具有第一压块,所述第一压块可向下靠近所述第一托块或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托块,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数量有多个;第二定位单元,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托块、第二压紧部与顶升部,所述第二托块、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顶升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顶升部内具有顶柱,所述顶柱可向上移动至凸出于所述第二托块顶侧所在平面或向下移动至所述第二托块顶侧所在平面的下方,所述第二压紧部内具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可向下靠近所述第二托块或向上远离所述第二托块;第三定位单元,其包括第一侧压部与第二侧压部,所述第一侧压部具有可向所述第二侧压部靠近或远离的第一侧压端,所述第一侧压端上连接有定位柱,所述第二侧压部具有可向所述第一侧压端靠近或远离的第二侧压端。

4、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对后围外板组装焊接时,先将后围外板的整个主体框架放置于多个第一定位单元的第一托块上,由多个第一托块对其进行支撑承托,然后第一压紧部内的第一压块向第一托块下移靠近,将后围外板的整个主体框架压紧定位,此时可将需要组装焊接的零件安装定位,对于平放组装至主体框架上的零件,第二定位单元内顶升部的顶柱向上活动,将需要平放组件的零件放置于主体框架顶侧对位的位置上,并使得顶柱向上穿出零件上开设的孔位,从而对该零件精准地限位,然后第二压块再向下靠近第二托块,将该零件压紧定位于主体框架上,从而完成对需要平放组装的零件进行定位,当焊接完成后,第二压块向上远离第二托块,顶柱亦向下移动退出零件上的孔位,方便取出焊接后的整个后围板;对于竖直地组装至主体框架上的零件,先将该零件靠近第一侧压部的第一侧压端,并使得第一侧压端上的定位柱穿过零件上开设的孔位,然后第一侧压端向第二侧压端移动,同样第二侧压部内的第二侧压端亦向第一侧压端移动,将零件夹紧定位,并将零件移送至适合主体框架安装的对应位置,从而完成对需要竖直地组装的零件进行定位,当焊接完成后,第一侧压端与第二侧压端相互远离,方便取出焊接后的整个后围板,如此可方便地将不同的零件平放或竖放地组装至后围外板,并且定位对零件定位限制的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后围外板的组装焊接效率与质量。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部包括顶升驱动与顶升架,所述顶升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顶升架连接于所述顶升驱动上,所述顶升驱动可带动所述顶升架上下活动,所述顶柱连接于所述顶升架上。当需要对平放组装至后围外板主体框架上的零件进行定位时,顶升驱动通过顶升架带动顶柱向上活动,使得顶柱向上凸出于第二托块顶侧所在平面,此时可将零件上的孔位正对于顶柱,从而对零件放置定位,当焊接完成后,再由顶升驱动通过顶升架带动顶柱向下活动,使得顶柱与零件相互分离。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基座上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柱的一侧,所述顶升架上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柱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互正对的一侧顶角分别设置有倒圆角。当顶升驱动带动顶升架向上活动后,第二限位块亦向上移动到位,此时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限位空隙,可将零件放入限位空隙内限位,在放入时,由于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相互正对的一侧顶角分别设置有倒圆角,可使得零件放入时更加方便,如此可提高对零件放置定位的效果,提高产品焊接质量。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压紧部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与第二压臂,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压臂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顶侧,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压臂的一端,所述第二压块连接于所述第二压臂的另一端。第二直线驱动活动端带动第二压臂在第二基座上转动,使得第二压臂另一端的第二压块向下靠近第二托块,从而将零件进一步压紧定位于后围外板的主体框架上,然后第二直线驱动的活动端反向活动,带动第二压臂在第二基座上转动,使得第二压臂另一端的第二压块向上远离第二托块,从而方便对组装焊接后的后围外板取出。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压块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压臂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压块之间的位置连接有插柱,所述插柱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基座上连接有两个分别正对两个所述第二压块的所述第二托块。第二压臂带动两个第二压块分别向两个第二托块转动下移,将零件上两个第二托块与两个第二压块分别相互正对的位置压紧于后围外板的主体框架上,同时第二压臂上位于两个第二压块之间的插柱亦转动下移,使得插柱穿过零件上开设的孔位,进一步提高对零件放置的准确性。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压部包括第一滑移驱动与滑移座,所述滑移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驱动上,所述第一滑移驱动可带动所述滑移座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侧压部的方向活动,所述滑移座上连接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侧压块,多个所述第一侧压块分别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一侧压端,多个所述第一侧压块正对所述第二侧压部的一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定位柱。滑移座上的多个第一侧压块分别作为多个第一侧压端,将需要竖直放置组装的零件靠近滑移座,使得多个第一侧压块上连接的定位柱分别相对插入零件上开设的多个孔位,当需要对零件定位时,第一滑移驱动带动整个滑移座向第二侧压部靠近,由第二侧压端将零件抵压定位于多个第二侧压块上,如此利用多个定位柱可方便地将零件放置并限位,提高将零件放置时位置的准确性。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侧压部包括固定座、第二滑移驱动与滑移块,所述第二滑移驱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滑移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驱动上,所述第二滑移驱动可带动所述滑移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侧压端,所述滑移块上正对多个所述第一侧压块的位置分别连接有第二侧压块,多个所述第二侧压块分别形成多个所述第二侧压端。多个第二侧压块分别作为第二侧压部内的多个第二侧压端,当需要对零件夹紧定位时,固定座上的第二滑移驱动带动滑移块向第一侧压部靠近,并使得滑移块上的多个第二侧压块分别朝多个第一侧压块靠近,从而从零件不同的位置上施力,更稳定地将零件夹紧定位。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上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部包括顶升驱动(232)与顶升架(233),所述顶升驱动(232)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所述顶升架(233)连接于所述顶升驱动(232)上,所述顶升驱动(232)可带动所述顶升架(233)上下活动,所述顶柱(231)连接于所述顶升架(2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11),所述第一限位块(211)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柱(231)的一侧,所述顶升架(233)上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34),所述第二限位块(234)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柱(23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21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34)相互正对的一侧顶角分别设置有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部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与第二压臂(242),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所述第二压臂(24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10)的顶侧,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压臂(242)的一端,所述第二压块(241)连接于所述第二压臂(242)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块(241)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压臂(242)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压块(241)之间的位置连接有插柱(243),所述插柱(243)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连接有两个分别正对两个所述第二压块(241)的所述第二托块(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部(310)包括第一滑移驱动(312)与滑移座(313),所述滑移座(313)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驱动(312)上,所述第一滑移驱动(312)可带动所述滑移座(313)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侧压部(320)的方向活动,所述滑移座(313)上连接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侧压块(314),多个所述第一侧压块(314)分别形成多个沿所述第一侧压端,多个所述第一侧压块(314)正对所述第二侧压部(320)的一侧分别连接有所述定位柱(3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压部(320)包括固定座(321)、第二滑移驱动(322)与滑移块(323),所述第二滑移驱动(322)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21)上,所述滑移块(323)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驱动(322)上,所述第二滑移驱动(322)可带动所述滑移块(323)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侧压端,所述滑移块(323)上正对多个所述第一侧压块(314)的位置分别连接有第二侧压块(324),多个所述第二侧压块(324)分别形成多个所述第二侧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21)上连接有连接块(331),所述连接块(331)上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柱(3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包括第一直线驱动(132)与第一压臂(133),所述第一压臂(133)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110)的顶侧,所述第一直线驱动(132)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110)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132)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臂(133)的一端,所述第一压块(131)连接于所述第一压臂(133)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部(310)与所述第二侧压部(320)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座(110)上连接有后夹块(325),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0)内的所述第一压臂(133)上连接有前夹块(140),所述前夹块(140)可向下移动靠近后夹块(325)的前侧或向上远离所述后夹块(325)。

...

【技术特征摘要】

1.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部包括顶升驱动(232)与顶升架(233),所述顶升驱动(232)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所述顶升架(233)连接于所述顶升驱动(232)上,所述顶升驱动(232)可带动所述顶升架(233)上下活动,所述顶柱(231)连接于所述顶升架(23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11),所述第一限位块(211)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柱(231)的一侧,所述顶升架(233)上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34),所述第二限位块(234)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顶柱(23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21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34)相互正对的一侧顶角分别设置有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部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与第二压臂(242),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10)上,所述第二压臂(24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10)的顶侧,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压臂(242)的一端,所述第二压块(241)连接于所述第二压臂(242)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块(241)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压臂(242)上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压块(241)之间的位置连接有插柱(243),所述插柱(243)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基座(210)上连接有两个分别正对两个所述第二压块(241)的所述第二托块(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外板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压部(310)包括第一滑移驱动(312)与滑移座(313),所述滑移座(313)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驱动(312)上,所述第一滑移驱动(312)可带动所述滑移座(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道海朱成伟胡松方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福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