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98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6:02
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通过在下排料管的周侧设置圆孔,圆孔总面积大于上排料管的管口面积,避免出现排料不畅,此外,圆孔可截留反应釜釜体内产生的大块结垢物,避免排料时堵塞排料管;且在排料的过程中,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带着搅拌叶转动的同时,通过带轮一、带轮二和传动带的传动作用,使得连接管带着排垢杆转动,利用转动的排垢杆清除下排料管侧面附着的结垢物,使得排料更加顺畅,通过将氧气进口设置于搅拌机构的正下侧,通入氧气时,可利用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对形成的气泡进行打碎,锥形破泡孔配合分割片更容易将大气泡打碎成更小的气泡,增大气体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炼设备,尤其是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


技术介绍

1、镍、金、锌等金属氧压浸出生产工艺一般采用碳钢内衬砖高压釜、碳钢内衬钛高压釜两种,作为其工艺生产的主要设备。氧压浸出过程采用氧气或空气(空气中的氧)作为氧化剂,氧气通过氧压釜底部的进气口分别进入每个釜内隔室,在搅拌作用下与矿浆进行气、液、固三相混合、传质,进一步与低价物料发生氧化反应,将目标金属浸出进入溶液,完成目标金属的提取。

2、现有氧压浸出工业化生产线压力反应釜的排料基本分为两种方式,即上排料与下排料方式,物料靠压力反应釜内自身压力压出。排出物料多为含固浆料,因此易出现排料管堵塞现象,为改善上述问题,经检索,专利申请号为202121704114.6公开的一种用于卧式连续氧压浸出反应釜的排料管线。包括排料进口、排料釜内管、排料釜外管、接管法兰连接单元,浸出后浆体物料通过排料进口的圆形小孔由釜内排出进入排料釜内管,圆形小孔总面积大于排料釜内管管口面积,避免出现排料不畅,此外,圆形小孔可截留氧压釜内产生的大块结垢物,避免堵塞排料管道。

3、基于以上检索到的公开专利发现,即使圆形小孔可截留氧压釜内产生的大块结垢物,但是截留的大块结垢物依然位于圆形小孔处,造成圆形小孔进料不畅,因此提出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以进一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

2、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包括反应釜釜体,所述反应釜釜体内设有若干个通过隔板隔开的反应隔室,且每个反应隔室均设置有氧气进口、搅拌机构和排料管,且氧气进口位于反应釜釜体的下端,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转轴和搅拌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反应釜釜体的上端,所述转轴的上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贯穿反应釜釜体并与搅拌叶相固定,所述排料管包括上下固定连连通的上排料管和下排料管,所述下排料管的下端闭合,且周侧设置有圆孔,所述下排料管的外侧设置有排垢组件,所述排垢组件与转轴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

3、进一步的,所述排垢组件包括连接管和排垢杆,所述连接管套设于上排料管的外侧,且连接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反应釜釜体的内顶端和下排料管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排垢杆贴合于下排料管的外表面设置,并与连接管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排垢组件还包括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转动连接于下排料管的下端,并与排垢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带轮一、带轮二和传动带,所述带轮一和带轮二分别固定套接于转轴和连接管的外侧,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于带轮一与带轮二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带轮一的直径小于带轮二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且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均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上搅拌叶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破泡孔。

8、进一步的,所述破泡孔为锥形,且破泡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分割片,所述氧气进口位于搅拌机构的正下侧。

9、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通过在下排料管的周侧设置有圆孔,圆孔总面积大于上排料管的管口面积,避免出现排料不畅,此外,圆孔可截留反应釜釜体内产生的大块结垢物,避免排料时堵塞排料管;且在排料的过程中,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带着搅拌叶转动的同时,通过带轮一、带轮二和传动带的传动作用,使得连接管带着排垢杆转动,利用转动的排垢杆清除下排料管侧面附着的结垢物,使得排料更加顺畅;

10、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通过将氧气进口设置于搅拌机构的正下侧,通入氧气时,可利用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对形成的气泡进行打碎,锥形破泡孔配合分割片更容易将大气泡打碎成更小的气泡,增大气体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混合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包括反应釜釜体(1),所述反应釜釜体(1)内设有若干个通过隔板(3)隔开的反应隔室,且每个反应隔室均设置有氧气进口(2)、搅拌机构(4)和排料管(5),且氧气进口(2)位于反应釜釜体(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转轴(42)和搅拌叶,所述驱动电机(41)固定连接于反应釜釜体(1)的上端,所述转轴(42)的上端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2)的下端贯穿反应釜釜体(1)并与搅拌叶相固定,所述排料管(5)包括上下固定连连通的上排料管(51)和下排料管(52),所述下排料管(52)的下端闭合,且周侧设置有圆孔,所述下排料管(52)的外侧设置有排垢组件(7),所述排垢组件(7)与转轴(42)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组件(7)包括连接管(71)和排垢杆(72),所述连接管(71)套设于上排料管(51)的外侧,且连接管(7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反应釜釜体(1)的内顶端和下排料管(52)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排垢杆(72)贴合于下排料管(52)的外表面设置,并与连接管(7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组件(7)还包括连接环(73),所述连接环(73)转动连接于下排料管(52)的下端,并与排垢杆(72)的下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6)包括带轮一(61)、带轮二(62)和传动带(63),所述带轮一(61)和带轮二(62)分别固定套接于转轴(42)和连接管(71)的外侧,所述传动带(63)传动连接于带轮一(61)与带轮二(6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一(61)的直径小于带轮二(62)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搅拌叶(43)和下搅拌叶(44),且上搅拌叶(43)和下搅拌叶(44)均与转轴(42)固定连接,所述上搅拌叶(4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破泡孔(4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泡孔(431)为锥形,且破泡孔(431)的孔壁上设置有分割片(432),所述氧气进口(2)位于搅拌机构(4)的正下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包括反应釜釜体(1),所述反应釜釜体(1)内设有若干个通过隔板(3)隔开的反应隔室,且每个反应隔室均设置有氧气进口(2)、搅拌机构(4)和排料管(5),且氧气进口(2)位于反应釜釜体(1)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转轴(42)和搅拌叶,所述驱动电机(41)固定连接于反应釜釜体(1)的上端,所述转轴(42)的上端与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2)的下端贯穿反应釜釜体(1)并与搅拌叶相固定,所述排料管(5)包括上下固定连连通的上排料管(51)和下排料管(52),所述下排料管(52)的下端闭合,且周侧设置有圆孔,所述下排料管(52)的外侧设置有排垢组件(7),所述排垢组件(7)与转轴(42)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氧压浸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垢组件(7)包括连接管(71)和排垢杆(72),所述连接管(71)套设于上排料管(51)的外侧,且连接管(7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反应釜釜体(1)的内顶端和下排料管(52)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排垢杆(72)贴合于下排料管(52)的外表面设置,并与连接管(71)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红甄伟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嘉峪关创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