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876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3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件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模具组合,所述模具组合包括匹配的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合模后形成注塑型腔,第二模座包括移动模座和固定模座,固定模座包括支撑杆座和支撑盘板,第一模座和移动模座的座体内围绕所述注塑型腔设置有中空的控温腔,第一模座和控温腔之间开设有过水流道,移动模座和控温腔之间开设有热水流道、冷却水流道、排空流道;模具组合还配置有缓冲开模机构,缓冲开模机构包括弹性支撑机构和弹性驱动机构,移动模座的底端和第一模座的顶端通过弹性支撑机构进行合模方向的弹性支撑,弹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移动模座和第一模座之间进行开模方向的弹性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件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注塑模具在实际使用时,用于将产品制作成型,通过将热融化的塑料从注塑口注入成型腔内,成型后再通过冷却、脱模后得到成品。

2、但是现有的产品通常是以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后进行脱模,由于成型腔内温度高,冷却速度慢,也导致产品脱模的速度较慢,效果差;

3、并且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在注塑件成型后的脱模存在一定的困难,成型的注塑件会与模具内壁黏连,不容易进行脱模。在实际工厂中,与模具配套使用的还有对应的脱模机构,也就是直接对注塑件进行瞬时用力来位移脱模,在出现模具与注塑件黏连的情况下,这种强行脱模的方式,这就容易造成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组合,所述模具组合包括匹配的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所述第一模座(1)的底部和第二模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型腔凹陷,所述第一模座(1)和所述第二模座合模后形成注塑型腔(2),所述第一模座(1)的顶部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内配置有底端带有注料阀门的注料管(3),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开模机构还设置有底部底座台(12)和顶部固定板(13),所述支撑杆座(5)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底座台(1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若干底部弹性支撑杆(14)和若干顶部弹性支撑杆(15),所述底部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包括模具组合,所述模具组合包括匹配的第一模座(1)和第二模座,所述第一模座(1)的底部和第二模座的顶部均设置有型腔凹陷,所述第一模座(1)和所述第二模座合模后形成注塑型腔(2),所述第一模座(1)的顶部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内配置有底端带有注料阀门的注料管(3),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开模机构还设置有底部底座台(12)和顶部固定板(13),所述支撑杆座(5)的底端与所述底部底座台(1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机构包括若干底部弹性支撑杆(14)和若干顶部弹性支撑杆(15),所述底部弹性支撑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的连接所述底部底座台(12)顶面和所述移动模座(4)的底面,所述顶部弹性支撑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固定板(13)的底面和所述第一模座(1)的顶面,所述顶部弹性支撑杆(15)和所述底部弹性支撑杆(14)均为可伸缩的杆体,所述第一模座(1)和所述移动模座(4)合模时,所述顶部弹性支撑杆(15)和所述底部弹性支撑杆(14)均处于弹性收缩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顶部弹性支撑杆(15)和所述底部弹性支撑杆(14)均包括第一内套杆(16)、第一外套杆(17)以及支撑弹簧(20),所述第一内套杆(16)的一端外侧设置环形凸起沿(18),所述第一外套杆(17)套接于所述第一内套杆(16)的一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起沿(18)匹配的环形卡台(19),所述支撑弹簧(20)设于所述第一内套杆(16)和所述第一外套杆(17)的内部,所述支撑弹簧(2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内套杆(16)和所述第一外套杆(17)相对远离的一端,所述顶部弹性支撑杆(15)和所述底部弹性支撑杆(14)在不受外力时,处于伸长到最大长度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件的成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弹性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1)、驱动柱(22)、上移驱动座(23)、下移驱动座(24)、弹力连接机构,所述驱动电机(21)的固定部固定的设置于底部底座台(12)顶面,所述驱动电机(21)的转动部与所述驱动柱(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柱(22)的顶端与所述顶部固定板(13)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柱(22)的外侧在对应于第一模座(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驱动柱(22)的外侧在对应于第二模座的位置设置有反向的第一螺纹,所述上移驱动座(23)和所述下移驱动座(24)的中心分别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孔壁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惠利隆塑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