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82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纳米粒体系中同时含有ICG和purpurin;ICG光热剂不仅可以通过光热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同时还能通过光动力治疗产生活性氧来抑制细胞活性,而purpurin则通过抑制GDH1活性,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的同时切断癌细胞营养供应;基于上述的三种抗肿瘤机制,解决单一性化疗毒性大、治疗效果低等缺点,通过纳米体系联合光动光热治疗提高羟基茜草素对宫颈癌细胞的治疗效果,为解决宫颈癌的易复发、死亡率高等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1、目前,癌症(恶性肿瘤)作为全球最致命的疾病之一,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发病率正在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当涉及恶性肿瘤治疗时,化疗一直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一化疗药物的使用治疗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的新方法用于肿瘤治疗。近年来借助光动力(pdt)、光热(ptt)、联合疗法等诸多潜在治疗策略用于肿瘤治疗广泛引起科研人员的兴趣,其中ptt、pdt因具备无创、副作用小等特点使之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肿瘤细胞内高水平的谷胱甘肽(gsh)严重影响了pdt效果,单一的ptt又依赖过高热的产生,进而造成治疗顺应性差和组织损伤,所以研究人员致力于使用不同方法改善pdt和ptt效果。吲哚菁绿(icg)因被fda批准使用、并同时能够产生光热-光动一体化作用而备受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可是icg半衰期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疗效。

2、大量研究表明,白蛋白作为机体内源性物质在药物递送中是一种理想的载体材料,基于白蛋白设计的联合治疗策略不仅能够克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还能提高各组分药物的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白蛋白作为载体负载吲哚菁绿(icg)在用于肿瘤细胞时,仍然会存在icg光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而会造成治疗顺应性差和组织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设计并成功优化合成了基于双光治疗的功能白蛋白纳米载药(icg&purpurin@bsa,bip)颗粒,其中,羟基茜草素purpurin可通过抑制谷氨酸脱氢酶gdh1功能、限制谷氨酰胺分解进而下调gpx1水平,进而降低癌细胞内gsh含量实现细胞损伤;将其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结合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抑制谷氨酸脱氢酶gdh1来破坏细胞稳态并切断营养供应等机制,构建包含该纳米药物的载药体系,通过增强的pdt协同温和的ptt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最终使联合疗法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2、本专利技术的设计的优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提高药物稳定性的基础上,避免了单一ptt导致温度过高引起的局部组织高热现象,进而实现温和的光热治疗,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purpurin通过减少ros的消耗实现协同增强的pdt效果;综上所述,利用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在提高icg、purpurin稳定性的同时,以实现温和的ptt和协同增强的pdt,将为高效低毒的肿瘤治疗提供潜在新策略。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了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

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重组蛋白中的任一种。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蛋白载药纳米粒中吲哚菁绿终浓度为30μg/ml,羟基茜草素终浓度为2.3~6.9μg/ml。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白蛋白载药纳米粒中吲哚菁绿终浓度为30μg/ml,羟基茜草素终浓度为6.9μg/ml。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8、(1)a液的配制:将吲哚菁绿(icg)和羟基茜草素(purpurin)溶解于二甲亚砜中,避光搅拌均匀后得到a液;

9、(2)b液的配制:将白蛋白溶解于超纯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b液;

10、(3)将b液缓慢的逐滴加入a液中,常温避光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2~6℃搅拌过夜,100kd超滤管纯化,超纯水洗涤,重复超滤,得到白蛋白载药纳米粒。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吲哚菁绿(icg)和羟基茜草素(purpurin)摩尔比为(0.5~2):1;优选为1:1。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所述b液中白蛋白的浓度为2~5mg/ml;优选为4mg/ml。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所述a液与b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5。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摩尔比为1:1时,此时a液中的吲哚菁绿浓度为6mg/ml,羟基茜草素浓度为2mg/ml;b液中白蛋白的浓度为4mg/ml;a液与b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5。

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所述药物包含白蛋白载药纳米粒活性成分,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7、(1)本专利技术白蛋白载药纳米颗粒通过以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提高负载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和治疗作用;并且纳米体系含有icg(光热剂)和purpurin;icg光热剂不仅可以通过光热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同时还能通过光动力治疗产生活性氧(ros)来抑制细胞活性,而羟基茜草素(purpurin)则通过抑制gdh1活性,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的同时切断癌细胞营养供应;基于上述三种抗肿瘤机制(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抑制谷氨酸脱氢酶1来破坏细胞稳态并切断营养供应),解决单一性化疗毒性大、治疗效果低等缺点,设计基于联合疗法的策略和技术方案,通过纳米体系联合光动光热治疗提高化疗药物(羟基茜草素)对宫颈癌细胞的治疗效果,为解决宫颈癌的易复发、死亡率高等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8、(2)本专利技术白蛋白的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合成操作简单便捷,具有合适的粒径大小(电镜下尺寸200nm左右),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能力,能通过疏水作用负载吲哚菁绿与羟基茜草素,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19、在细胞毒性试验中,在808nm激光照射下,与单独装载吲哚菁绿或单独装载羟基茜草素的载药系统(icg@bsa,bi或purpurin@bsa,bp)对hela细胞的存活率相比,吲哚菁绿与羟基茜草素共同装载在纳米体系后(icg&purpurin@bsa,bip)对hela细胞的存活率大大减少,证明了此纳米系统在icg和purpurin的协同作用下,减少icg产生ros消耗的同时,能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通过测定吲哚菁绿的光热疗法诱发温度变化、活性氧产生能力、载药系统生物相容性等,确定载药纳米体系的抗肿瘤效果;

20、(3)本专利技术的白蛋白载药纳米颗粒,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剂量的同时,通过协同光热疗法和光动力疗法,提高药物对宫颈癌细胞的治疗效果,对探索利用纳米材料作为载体的联合疗法用于递送抗癌药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提高pdt效果提供一种潜在策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和重组蛋白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载药纳米粒中吲哚菁绿终浓度为30μg/mL,羟基茜草素终浓度为2.3~6.9μ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载药纳米颗粒中吲哚菁绿终浓度为30μg/mL,羟基茜草素终浓度为6.9μ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吲哚菁绿ICG和羟基茜草素purpurin摩尔比为(0.5~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B液中白蛋白的浓度为2~5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A液与B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摩尔比为1:1时,此时A液中的吲哚菁绿浓度为6mg/mL,羟基茜草素浓度为2mg/mL;B液中白蛋白的浓度为4mg/mL;A液与B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5。

10.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含白蛋白载药纳米粒活性成分,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在制备用于治疗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由白蛋白负载吲哚菁绿和羟基茜草素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为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卵清蛋白和重组蛋白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载药纳米粒中吲哚菁绿终浓度为30μg/ml,羟基茜草素终浓度为2.3~6.9μ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蛋白载药纳米颗粒中吲哚菁绿终浓度为30μg/ml,羟基茜草素终浓度为6.9μ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治疗的白蛋白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琪李森陈中凯羊杜涛蔡燕飞金坚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