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血管支架是一种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极为重要的医疗器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支架不断更新迭代。目前临床上冠脉支架主要有金属及合金血管支架、非金属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然而这两类支架都存在这一定的弊端。金属及合金血管支架在术后的日常管活动中易发生变形;且金属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在植入血管后会引起局部的细胞过度增生,从而造成二次的血管狭窄;血管支架的加工制造及长时间在血液中的浸泡,都会破坏支架的微观结构,容易造成支架的损坏,同时金属中的微量有害金属元素会释放到血液中,对人体造成伤害。而非金属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通常是由可降解聚合物材料加工而成,其机械性能差,在植入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断裂,严重可将血管刺穿;其次可吸收血管支架在植入后会在血管中发生降解并被人体吸收,然而在降解过程中,支架因强度降低而发生碎裂,支架碎片极易导致血管的堵塞或破坏血管壁。针对现有血管支架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陶瓷血管支架及其3d打印
【技术保护点】
1.陶瓷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2)和连接在上连接环(1)与下连接环(2)之间的至少5条肋板(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板(3)、连接环1和连接环2的厚度为25.0μm~177.0μm。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血管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血管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树脂为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PLA或聚己内
5...
【技术特征摘要】
1.陶瓷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2)和连接在上连接环(1)与下连接环(2)之间的至少5条肋板(3)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板(3)、连接环1和连接环2的厚度为25.0μm~177.0μm。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血管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血管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树脂为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pla或聚己内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陶瓷血管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陶瓷粉末为氧化铝粉末、氧化锆粉末、碳化硅粉末、氮化铝粉末、氮化硅粉末、二氧化硅粉末或羟基磷灰石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陶瓷血管支架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再兴,纪媛,董继东,杨群,范明月,吴亚东,张骥驰,刘一洁,柳韵,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