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533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属于聚烯烃树脂薄膜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改性纳米填料的制备:将改性纳米填料加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再加入分散剂,经过高速密炼,235‑250℃下熔融挤压造粒后制成母料;薄膜的制备:将母料再通过熔融挤出后依次通过纵向牵引、横向吹胀、后拉伸、测厚、电晕处理、收卷、分切包装后完成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硬脂酸与纤维素纳米晶体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使改性纳米填料均匀地分散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并利用改性纳米填料的超微分子结构,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分子链间嵌入纳米分子从而提高了聚烯烃树脂薄膜对氧气、有机蒸汽的阻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烯烃树脂薄膜,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自1898年hansvon pechman发现聚乙烯树脂以来,它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热塑性树脂之一,聚乙烯树脂由于成本较低,制备简单,易加工成型,综合性能较好,已成为通用树脂中广泛应用的品种,尤其是聚烯烃树脂薄膜。与其他聚乙烯树脂相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树脂具有更好的加工性、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高的机械性能,但是对氧气、有机蒸汽等气体具有较低的阻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以下技术问题:如何提高聚乙烯树脂薄膜对氧气、有机蒸汽的阻隔性能。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一、改性纳米填料的制备:

5、向纤维束纳米晶体中加入二乙二醇、甘油、催化剂甲磺酸,150-165℃下搅拌4-5h后,去离子水洗涤,液氮冷冻70-80h后,加入溶剂去离子水,85-90℃下搅拌2-3h,得纳米纤维素悬浮液;

6、将硬脂酸加入乙醇中85-90℃下搅拌1-2h,得硬脂酸溶液;

7、将硬脂酸溶液与纳米纤维素悬浮液混合,85-90℃下搅拌2-3h后,100-110℃干燥2-3h,得改性纳米填料;

8、硬脂酸与纤维素纳米晶体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反应式如下:

>9、

10、步骤二、母料的制备:将改性纳米填料加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再加入分散剂,经过高速密炼,235-250℃下熔融挤压造粒后制成母料;

11、步骤三、薄膜的制备:将母料再通过熔融挤出后依次通过纵向牵引、横向吹胀、后拉伸、测厚、电晕处理、收卷、分切包装后完成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

12、进一步地,步骤一所述纤维束纳米晶体、二乙二醇、甘油、甲磺酸、溶剂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40-50g:70-80g:30-35g:3-3.75g:60-75ml。

13、进一步地,步骤一所述硬脂酸、乙醇的用量比为0.4-1.8g:10-40ml。

14、进一步地,所述硬脂酸溶液与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00-120:50-100。

15、进一步地,步骤二所述改性纳米填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2:93.5-98:2.8-3。

16、进一步地,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牌号为dfdc7050,标准为q/syfh0628-2019。

17、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牵引的速率为1.0-2.8m/min,横向吹胀的吹胀比为2.2-4。

18、进一步地,所述的分散剂为相对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烯蜡分散剂。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0、本专利技术通过硬脂酸与纤维素纳米晶体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降低了纤维素纳米晶体的极性,使得纤维素纳米晶体间的团聚作用减弱,使改性纳米填料均匀地分散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并利用改性纳米填料的超微分子结构,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高分子链间嵌入纳米分子从而提高了聚烯烃树脂薄膜对氧气、有机蒸汽的阻隔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纳米晶体、二乙二醇、甘油、甲磺酸、溶剂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40-50g:70-80g:30-35g:3-3.75g:60-75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脂酸、乙醇的用量比为0.4-1.8g:10-4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脂酸溶液与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00-120: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填料、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分散剂的质量比为1-2:93.5-98:2.8-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牌号为DFDC 7050,标准为Q/SY FH 0628-20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牵引的速率为1.0-2.8m/min,横向吹胀的吹胀比为2.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相对分子量为10000的聚乙烯蜡分散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束纳米晶体、二乙二醇、甘油、甲磺酸、溶剂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40-50g:70-80g:30-35g:3-3.75g:60-75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脂酸、乙醇的用量比为0.4-1.8g:10-4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脂酸溶液与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00-120: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群华张辉周美云邱智铖陆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