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回收,具体为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1、矿井下由于设备运行发出的热量以及地热能的原因,矿井下的回风流中蕴含着大量的热能,是很重要的矿井次生能源,而目前矿井的回风一般都是直接的排入到大气当中,不仅大量的热能被浪费,而且热能的直接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2、现如今的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一般是将风通入换热器内部,从而对热能进行回收,但是回风由于在矿井内部吹出,回风可能夹杂着灰尘和细小的颗粒,最终导致气体和回风一起进入换热管,而未经过分离的灰尘和细小的颗粒可能堵塞换热管,最终造成气体不能正常流通,导致气体的热能回收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回收单元、清理过滤单元和表面清理组件;其中,所述余热回收单元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上表面连接有漏斗形导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单元(100)、清理过滤单元(200)和表面清理组件;其中,所述余热回收单元(100)包括进风管(101),所述进风管(101)上表面连接有漏斗形导风管(102),所述漏斗形导风管(102)末端固定设置有回风输入管(1021),所述回风输入管(1021)末端固定设置有换热箱(103),所述进风管(101)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106),所述隔板(106)内部卡接设置有过滤板(10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1)进口处固定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单元(100)、清理过滤单元(200)和表面清理组件;其中,所述余热回收单元(100)包括进风管(101),所述进风管(101)上表面连接有漏斗形导风管(102),所述漏斗形导风管(102)末端固定设置有回风输入管(1021),所述回风输入管(1021)末端固定设置有换热箱(103),所述进风管(101)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106),所述隔板(106)内部卡接设置有过滤板(10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01)进口处固定设置有安装耳(1011),所述安装耳(1011)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012),且所述安装孔(1012)尺寸与热管式矿井输风管道适配,且所述进风管(101)底部固定设置有废料箱(1072),所述废料箱(1072)内部空腔与进风管(101)底部开设的废料缺口(107)适配,且所述废料箱(1072)内部活动插接设置有废料抽屉(1071),所述废料抽屉(1071)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1073),所述把手(1073)表面进行滚花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03)侧壁固定设置有进水管(104),所述换热箱(103)顶部固定设置有出水管(1041),且换热箱(103)内部开设有换热空腔(1032),所述进水管(104)和出水管(1041)均与换热空腔(1032)相互连通,且所述进水管(104)高度低于出水管(1041)高度,所述换热箱(103)底部和进风管(101)上表面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腿(10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输入管(1021)末端固定设置有热交换管(1051),所述热交换管(1051)呈螺旋形,且所述热交换管(1051)置于进水管(104)内部开设的换热空腔(1032)内壁,所述进水管(104)侧壁固定设置有回风输出管(105),所述回风输出管(105)末端热交换管(1051)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理组件还包括转盘(202),所述转盘(202)表面均匀环绕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021),所述连接杆(2021)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2022),所述限位滑槽(2022)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滑块(2023),所述限位滑块(2023)内部贯穿设置有限位插杆(205),所述限位插杆(205)两端固定固定设置在限位滑槽(2022)内壁,且限位插杆(205)侧壁套接设置有挤压弹簧(2051),所述挤压弹簧(2051)其中一侧固定设置在限位滑槽(2022)侧壁,且挤压弹簧(2051)另一侧固定设置在限位滑块(2023)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式矿井回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