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736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换热器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壳体二、壳体一以及壳体三;位于壳体二内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一次换热组件、二次换热组件以及旋转板,旋转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旋转板分别转动安装于壳体二的两端,一次换热组件在旋转板上滑动安装有多组,且一次换热组件的其中一端与进料空腔相连通,二次换热组件滑动安装于旋转板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一上;以及往复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换热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往复组件的配合设置,避免了现有管壳式均温换热器普遍较为传统,内部结构简单,冷介质与热介质之间难以充分接触,严重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相关,具体是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主要的热交换设备,它通过封闭在壳体中的管束壁面进行热交换。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它可以用于各种结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而且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在电力工业中,它被用于加热空气、煤油和过热蒸汽。在化工行业中,它被用于加热原料和冷却产品。

2、现有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普遍较为传统,内部结构简单,冷介质与热介质之间难以充分接触,严重影响换热效果。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提供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二、壳体一以及壳体三,壳体一和壳体三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二的两端,壳体一与壳体二之间形成驱动空腔,壳体三与壳体二之间形成进料空腔;所述壳体二上还设置有冷介质入口和冷介质出口,壳体三上设置有与进料空腔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

4、位于所述壳体二内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一次换热组件、二次换热组件以及旋转板,所述旋转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旋转板分别转动安装于壳体二的两端,所述一次换热组件在旋转板上滑动安装有多组,且一次换热组件的其中一端与进料空腔相连通,所述二次换热组件滑动安装于旋转板上,且二次换热组件与一次换热组件之间通过伸缩导管连通;

5、用于带动旋转板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一上;

6、以及用于带动一次换热组件和二次换热组件在壳体二内往复移动的往复组件。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次换热组件包括:

8、一次换热管,所述一次换热管在旋转板上滑动安装有多组,且一次换热管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封闭式结构的一端通过伸缩导管与二次换热组件连通,一次换热管的另一端伸入至进料空腔内;

9、扩展组件,所述扩展组件设置于一次换热管上。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扩展组件包括:

11、扰流板一,所述扰流板一在一次换热管上至少设置有一组,且扰流板一内具有与一次换热管相连通的空腔;

12、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在一次换热管上设置有多组,且支撑框架内具有与一次换热管相连通的导流通道;

13、以及固定安装于支撑框架内的换热扩展管,所述换热扩展管与支撑框架内的导流通道相连通,且换热扩展管设置有多组。

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次换热组件包括:

15、二次换热管,所述二次换热管滑动安装于旋转板上,且二次换热管的一端为封闭式结构,封闭式结构一端与伸缩导管相连接,二次换热管的另一端贯穿壳体三;

16、以及扰流板二,所述扰流板二在二次换热管上固定安装有多组。

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往复组件包括:

18、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转动安装于壳体三内,且导流板上还设置有多组与一次换热管滑动连接的导流管,且导流板上开设有与导流管相连通的圆孔;

19、以及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通过支撑管固定安装于壳体三上,且支撑管与二次换热管之间滑动配合,封堵板上还对称开设有两组通孔。

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

21、往复板,所述往复板固定安装于二次换热管上;

22、以及弹性绳,用于所述往复板与所述旋转板之间的连接,且弹性绳设置有多组。

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24、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旋转板上固定安装有多组;

25、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固定安装于联动杆上;

26、以及用于带动驱动板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一上,且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板固定连接。

2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支撑脚。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冷介质将通过冷介质入口进入到壳体二内,需要冷却的热介质将通过热介质入口进入到进料空腔内,热介质将由进料空腔进入到一次换热组件内,经过一次换热后的热介质将由伸缩导管进入到二次换热组件内,进过二次换热后,冷却的热介质将通过二次换热组件排出,完成换热,通过两次换热的方式,能够延长冷介质与热介质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冷却效果,驱动组件通过带动旋转板转动的方式,能够带动一次换热组件和二次换热组件在壳体二内旋转,并配合往复组件带动一次换热组件和二次换热组件在壳体二内往复移动的方式,能够实现换热组件内的热介质与壳体二内的冷介质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换热效果;通过换热组件、驱动组件以及往复组件的配合设置,避免了现有管壳式均温换热器普遍较为传统,内部结构简单,冷介质与热介质之间难以充分接触,严重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二、壳体一以及壳体三,壳体一和壳体三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二的两端,壳体一与壳体二之间形成驱动空腔,壳体三与壳体二之间形成进料空腔;所述壳体二上还设置有冷介质入口和冷介质出口,壳体三上设置有与进料空腔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换热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换热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支撑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二、壳体一以及壳体三,壳体一和壳体三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二的两端,壳体一与壳体二之间形成驱动空腔,壳体三与壳体二之间形成进料空腔;所述壳体二上还设置有冷介质入口和冷介质出口,壳体三上设置有与进料空腔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换热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壳式均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沛杨凌云李伟赵攀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密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