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732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7 00:30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包括罩壳、输送带、抛丸机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输送带贯穿罩壳的下部,所述抛丸机和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罩壳内、且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与抛丸机传动连接,以控制抛丸机的出料口方向,所述抛丸机的出料口朝向所述输送带,多个抛丸机的抛丸区域交叉设置。本技术的装置可解决难以根据产品表面特点调节抛丸角度的问题,增强了抛丸装置的适用性,提升产品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材料表面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


技术介绍

1、抛丸,即用高速旋转的叶片将钢丸抛射到被加工的工件表面,以获得更高的工件表面强度。抛丸过程中,将大量的钢丸抛射到工件表面,金属工件表面产生极为强烈的塑性形变,使零件表面产生一定厚度的冷作硬化层,称为表面强化层,此表面强化层会显著地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2、现有铝合金车轮行业,在抛丸工序中,由于抛丸机的安装角度固定,一般是正对着产品进行抛丸。对于外表面包含多个不同平面的车轮来讲,固定角度的抛丸作业,抛丸后产品的表面强化程度不够均匀,部分需强化的位置硬化不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适应产品待加工角度进行抛丸角度灵活调节的抛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以解决难以根据产品表面特点调节抛丸角度的问题,增强装置的适用性,提升产品加工品质。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包括罩壳、输送带、抛丸机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输送带贯穿罩壳的下部,所述抛丸机和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罩壳内、且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与抛丸机传动连接,以控制抛丸机的出料口方向,所述抛丸机的出料口朝向所述输送带,多个抛丸机的抛丸区域交叉设置。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本技术的装置,可以根据待加工产品的结构不同,快速调整抛丸的角度,通过优化抛丸的角度,对所需加强处理的部位进行加强抛丸,对不需要抛丸的部位进行少抛丸或者不抛丸,减少产品在产线上调整位置的时间,提升了抛丸的效率,提升产品抛丸加工品质。由于抛丸的角度可反复调节、甚至在抛丸过程中动态调节,以适用于多种表面形状的产品,增强了装置的适用性。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伸缩缸、拉杆、转轴、主动齿轮和转盘,所述转轴活动安装在所述罩壳内、且可绕自身轴向旋转,所述拉杆沿转轴的径向设置,所述拉杆的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缸的伸缩端铰接,所述伸缩缸上背离伸缩端的另一端与罩壳内的支撑件铰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方向垂直于转轴的轴向,所述伸缩缸进行伸缩时驱动拉杆带动转轴绕转轴的轴向旋转;所述主动齿轮与转轴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罩壳活动连接、并可沿自身的中心旋转,所述转盘上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所述抛丸机与转盘固定连接,当主动齿轮与转盘啮合传动时,驱动抛丸机的出料口角度同步改变。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伸缩缸进行伸缩,驱动拉杆绕转轴的轴向旋转,拉杆与转轴固定连接,使得转轴同步进行周向旋转,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主动齿轮同步旋转,而主动齿轮与转盘上的齿啮合传动,进一步驱动转盘旋转,从而调整转盘上的抛丸机的出料口的角度,以调节装置的抛丸角度。

7、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抛丸机安装位,所述抛丸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上,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设有从动内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嵌入所述从动内齿轮、并与所述从动内齿轮啮合传动。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将抛丸机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旋转过程中,抛丸机的出料方向同步改变,实现抛丸角度的调整。主动齿轮嵌入从动内齿轮中,既实现啮合传动,又实现径向定位,使得角度调节过程中装置运行更加稳定。

9、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侧面上设有抛丸机安装位,所述抛丸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上;所述转盘的周向设有从动外齿轮,所述从动外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主动齿轮与转盘之间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外齿轮的啮合关系进行传动。通过设置不同齿数的从动外齿轮,可灵活调节主动齿轮与从动外齿轮的速比,从而调节抛丸机角度调节的速率以及精度。

11、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抛丸机安装位,所述抛丸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上,所述转盘的另一侧设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为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通过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之间的啮合传动关系,调节转盘以及抛丸机的角度。可通过采用不同锥度的锥齿轮,以调整转轴与转盘的配合角度,减少角度调节机构、抛丸机与罩壳之间的结构干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结构设计。

13、进一步的,所述转盘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罩壳连接,所述滚动轴承的轴心与所述转盘的旋转中心重叠。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滚动轴承的内圈与外圈可相对旋转,转盘通过滚动轴承与罩壳内的支撑件连接,滚动轴承既可为转盘以及转盘上的抛丸机提供结构支撑,又可满足转盘进行旋转运动的需求,且摩擦力小、阻力小。

15、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上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设有拉杆安装位,所述拉杆安装位沿转轴外周设置,所述拉杆严密套设在所述拉杆安装位上,且拉杆安装位垂直于转轴轴向的截面呈非圆形。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将拉杆安装位的截面设置为非圆形,且拉杆上用于与拉杆安装位相配合的通孔严密套设在所述拉杆安装位上,使得拉杆旋转时能有效带动转轴同步旋转,防止拉杆与转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17、进一步的,所述截面为多边形或异型。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相比于圆形截面,多边形或异型截面能保证拉杆与转轴之间具有较好的跟转效果。

19、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缸为气缸,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气动阀,所述气动阀一端通过气路连接气源、另一端通过气路连接所述气缸。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气动阀的开闭状态以调节气缸的伸缩状态,从而间接调整抛丸机的角度。

21、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缸为电动缸或液压缸。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电动缸的伸缩或液压缸的伸缩,从而间接调整抛丸机的角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1)、输送带(2)、抛丸机(3)和角度调节机构(4),所述输送带(2)贯穿罩壳(1)的下部,所述抛丸机(3)和角度调节机构(4)安装在罩壳(1)内、且位于输送带(2)的上方,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与抛丸机(3)传动连接,以控制抛丸机(3)的出料口(301)方向,所述抛丸机(3)的出料口(301)朝向所述输送带(2),多个抛丸机(3)的抛丸区域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伸缩缸(401)、拉杆(402)、转轴(403)、主动齿轮(404)和转盘(405),所述转轴(403)活动安装在所述罩壳(1)内、且可绕自身轴向旋转,所述拉杆(402)沿转轴(403)的径向设置,所述拉杆(402)的一端与转轴(40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缸(401)的伸缩端铰接,所述伸缩缸(401)上背离伸缩端的另一端与罩壳(1)内的支撑件铰接,所述伸缩缸(40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转轴(403)的轴向,所述伸缩缸(401)进行伸缩时驱动拉杆(402)带动转轴(403)绕转轴(403)的轴向旋转;所述主动齿轮(404)与转轴(403)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05)与罩壳(1)活动连接、并可沿自身的中心旋转,所述转盘(405)上设有与主动齿轮(404)相啮合的齿,所述抛丸机(3)与转盘(405)固定连接,当主动齿轮(404)与转盘(405)啮合传动时,驱动抛丸机(3)的出料口(301)角度同步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5)的一侧设有抛丸机安装位(4051),所述抛丸机(3)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4051)上,所述转盘(405)的另一侧设有从动内齿轮(4052),所述主动齿轮(404)嵌入所述从动内齿轮(4052)、并与所述从动内齿轮(4052)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5)的侧面上设有抛丸机安装位(4051),所述抛丸机(3)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4051)上;所述转盘(405)的周向设有从动外齿轮(4053),所述从动外齿轮(4053)与所述主动齿轮(404)啮合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5)的一侧设有抛丸机安装位(4051),所述抛丸机(3)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4051)上,所述转盘(405)的另一侧设有从动锥齿轮(4054);所述主动齿轮(404)为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4054)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5)通过滚动轴承(4055)与所述罩壳(1)连接,所述滚动轴承(4055)的轴心与所述转盘(405)的旋转中心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03)上远离主动齿轮(404)的一端设有拉杆安装位(4031),所述拉杆安装位(4031)沿转轴(403)外周设置,所述拉杆(402)严密套设在所述拉杆安装位(4031)上,且拉杆安装位(4031)垂直于转轴(403)轴向的截面呈非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面为多边形或异型。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401)为气缸,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还包括气动阀,所述气动阀一端通过气路连接气源、另一端通过气路连接所述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401)为电动缸或液压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1)、输送带(2)、抛丸机(3)和角度调节机构(4),所述输送带(2)贯穿罩壳(1)的下部,所述抛丸机(3)和角度调节机构(4)安装在罩壳(1)内、且位于输送带(2)的上方,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与抛丸机(3)传动连接,以控制抛丸机(3)的出料口(301)方向,所述抛丸机(3)的出料口(301)朝向所述输送带(2),多个抛丸机(3)的抛丸区域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4)包括伸缩缸(401)、拉杆(402)、转轴(403)、主动齿轮(404)和转盘(405),所述转轴(403)活动安装在所述罩壳(1)内、且可绕自身轴向旋转,所述拉杆(402)沿转轴(403)的径向设置,所述拉杆(402)的一端与转轴(403)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伸缩缸(401)的伸缩端铰接,所述伸缩缸(401)上背离伸缩端的另一端与罩壳(1)内的支撑件铰接,所述伸缩缸(401)的伸缩方向垂直于转轴(403)的轴向,所述伸缩缸(401)进行伸缩时驱动拉杆(402)带动转轴(403)绕转轴(403)的轴向旋转;所述主动齿轮(404)与转轴(403)同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转盘(405)与罩壳(1)活动连接、并可沿自身的中心旋转,所述转盘(405)上设有与主动齿轮(404)相啮合的齿,所述抛丸机(3)与转盘(405)固定连接,当主动齿轮(404)与转盘(405)啮合传动时,驱动抛丸机(3)的出料口(301)角度同步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405)的一侧设有抛丸机安装位(4051),所述抛丸机(3)固定安装在所述抛丸机安装位(4051)上,所述转盘(405)的另一侧设有从动内齿轮(4052),所述主动齿轮(404)嵌入所述从动内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少强陈舒飞宋旭波刘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马可迅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