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07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三系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方法及相应的栽培技术,其主要特征在于:采用品质优良的不育系品种和/或品质优良的恢复系品种,使其杂交种子生产出的稻谷品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又由于采用了广恢3550作为恢复系亲本或作为恢复系亲本的杂交亲本之一,从而得到了感光型的三系杂交稻,使其在品质改良的基础上有效地延长了生长期,增加了产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杂交稻种子既可以作为单季稻种子,也可经作为双季晚稻种子应用于生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系杂交稻的种子生产方法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目前国内外籼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基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三系法(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基于条件性核不育系的两系法(光敏型、光温敏型或低温型核不育系和恢复系)。自从1973年我国首先实现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以来,本
我国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七十和八十年代,我国汕优系统和威优系统三系杂交稻得到快速发展;在九十年代,四川的冈优系统、湖南的II优系统、优优系统、广西的博优系统和安徽的协优系统三系杂交稻在生产上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籼稻区。1992年湖南育成的低温敏型条件性核不育系培矮64S使人国两系法杂交稻步入生产应用阶段。近年来,我国籼型杂交稻年种植面积已达1500万公顷,其中三系杂交稻约占96%。由于目前两系法杂交稻的条件性核不育系存在制种纯度风险,以及生产上可资利用的条件性核不育系较少等问题,因此预计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三系法仍然是籼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然而,传统上三系杂交稻生产强调的是高产,这导致了杂交稻的品质长期得不到重视,所以其品质差一直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改善三系杂交稻稻米的品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在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其产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其采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其特征在于不育系采用品质优良的亲本(1)。在杂交稻的三系中,影响品质的主要方面是其不育系亲本(即母本),其在杂交稻种子三倍体胚乳中占有2/3遗传因子(即占了二倍体),因此,对不育系亲本(1)的品质改良是提高杂交稻品质的主要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以这样完善恢复系采用品质优良的亲本(2),亲本(1)可以是粤丰A或华丰A,亲本(2)可以是广恢3550或广恢688。粤丰A、华丰A、广恢3550和广恢688均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近年培育成功的杂交稻亲本品种。广恢3550含有互补感光基因,并且耐肥、抗倒伏;其与品质优良不育系品种杂交后形成具有感光特性的杂交种,广恢688品种是广恢3550×广恢468杂交育成,其不但是含互补感光基因的品种,而且品质得到有效地提高;其与品质优良不育系亲本杂交育成品质优良感光型杂交种。本专利技术育成的品质优良且具感光性三系杂交稻种子既可以作为单季稻种子种植,也可以作为双季晚稻种子种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上述的杂交稻种子在感温型水稻品种的传统播种期之前,可以提前10天-15天内播种(10-15天为优选提前量),若作为单季稻种子用时,提前量还可以加大,例如作为冬小麦和早季杂交稻轮作时可以在小麦或早季杂交稻收割以后立即进行本专利技术种子的播植。由于采取了上述完善,因此,杂交稻的生长期得到有效地延长,无论是稻谷的淀粉还是其它理化品质性状等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即品质和产量都得到提高,尤其是在双季稻的情况下,它不仅不会影响早稻的生长,而且有效地提前了晚季稻的播种季节,从而在有效提高原来三系杂交稻品质的前提下,增加了后季水稻的产量。本专利技术在传统三系杂交稻育种的基础上选用了品质优良的不育系(母本)亲本(1)及恢复系(父本)亲本(2)[尤其是亲本(1),其占杂交种子优良品质基因的2/3]。从而解决了传统三系杂交稻品质欠佳的难题。又由于本专利技术亲本(2)采用了含有互补感光基因的广恢3550或其衍生的含同样感光基因的广恢688与不育系亲本(1)的杂交,使育成的杂交稻从感温型变成了感光型,从而有效地延长了具优良品质杂交稻的全生长期,达到了优质、增产的目的。实施例1亲本(1)粤丰A(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亲本(2)广恢68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粤丰A×广恢688→丰优688(三系杂交种)粤丰A的性状特点及其培育过程该不育系千株群体不育株率达100%,花粉不育度达99.95%;在广州3月初播种至始穗天数为87-90天;在海南三亚1月初播种至始穗天数为86-91天;在广州7月下旬播种,播始天数为73-75天;粤丰A的正常株高约80cm;叶色淡绿;谷粒有少量顶芒;千粒重22.5-23.5克,糙米长宽比为3.4-3.7;外观透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均为0;直链淀粉含量15%左右;胶稠度90mm左右;饭滑软,香味浓;柱头乳色,柱头外露率约80%,异交结实率可达40%以上。粤丰A的育成过程如下1992年以国际水稻研究所优质抗病野败型保持系IR58025B作母本与国内安徽育成的野败型保持系协青B杂交,定向选育优质抗病新保持系。每年经在广州早晚季2个世代连续选育,于1995年早造育成农艺性状趋于稳定F5代株系18个。1995年晚造在这些株系中选符合不育系目标性状的优良单株与珍汕97A(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供体)成对杂交;1996年早造种植F1,经镜检选花粉败育彻底单株进行连续回交;1997年晚造在B4F1代有3个转育群体不育性彻底且农艺性状趋于稳定,其中区号为97-2925回交群体编号为25A被用于新组合测配,1998年取名为粤丰A,对应的保持系父本取名为粤丰B。广恢688的性状特点及其培育过程该新恢复系在广州早造3月初播种播始穗天数为100±3天,在海南三亚冬季12月中旬播种播始穗天数为100±3天,基本上与其亲本之一广恢3550相仿;具长大粒型,千粒重26.5克左右,糙米长宽比3.2,外观半透明,少垩白;剑叶短厚挺窄,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强;高抗稻瘟病。广恢688是由广恢468×广恢3550杂交育成,其选育过程为1996年秋采用温汤去雄法以广恢468作母本与广恢3550作父本杂交选育目标恢复系。其中亲本广恢468具有感温性、长大粒型、稻米外观品质优、叶色淡绿、生长繁茂、株型略散和含野败型不育系恢复基因;亲本广恢3550具感温性但含互补感光基因和恢复基因,具有高抗稻瘟病、耐肥抗倒、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强和食味品质优等特性,但其糙米粒型短粗,外观垩白米率高。1996年冬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种植上述F1杂交种,1997年秋在广州对其F2代群体定向选择具有双亲互补优良特征的长大粒、稻米外观半透明、剑叶短、挺、茎秆粗壮优良单株16个,每年晚季在广州、冬季在三亚种植加代和定向选育目标单株。从F4代起对中选单株(株系)进行加代选育的同时,还在病区对中选单株的稻瘟病抗性进行筛选鉴定。1999年秋育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优良株系96-468-3550-8,取名广恢688。丰优688三系杂交种的性状特点及培育过程丰优688是1998年以广恢688作父本(96-468-3550-8)与粤丰A作母本(97-2925)杂交育成的一代杂交种。该杂交种株高100-105mm;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剑叶上举挺直,耐肥抗倒性强;在广州作早造于3月初播种表现感光不能正常抽穗;在广州可于7月10日前后播种,一般比生产上感温型品种或感温型杂交稻组合提早10-15天播种。丰优688一般于10月上旬抽穗;因而其全生育期比感温型品种可延长10-15天或更长时间,从而实现高产。在栽培上,丰优688每亩大田用种量为1kg,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5kg,秧龄15-20天,株行距16.5cm×19.8cm,亩栽1.5-1.8万穴,亩插基本苗6万,亩有效穗可达16-19万个;一般每穗180粒左右;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其采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其特征在于:不育系采用品质优良的亲本(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其采用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其特征在于不育系采用品质优良的亲本(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亲本(1)是粤丰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恢复系采用的是品质优良的亲本(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国伍应运梁世胡王丰符福鸿彭惠普李曙光陈友订黄德娟廖亦龙刘振荣柳武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