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16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杂交稻子和生产方法,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三系杂交稻或二系杂交稻的恢复系,使恢复系获得抗除草剂基因,具备抗除草剂特性,再用所体得到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三系不育系或二系不育系杂交,生产杂交稻种子。该方法可以克服因杂交稻种子纯度不够所致的生产上无法使用的问题,并能及时清除假杂种植株。(*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三系杂交稻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水稻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世界范围内的水稻牛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极易引起生物学和机械混杂,必须十分谨慎。杂交稻种子中若混杂5-10%假杂种,就不能作为生产用种子出售,从而造成制种的经济损失。日前,为保证三系杂交稻制种纯度,要采取许多措施,因而增加了杂交稻制种的成本。目前,二系杂交稻的研究和应用已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前景,二系杂交稻较三系杂交稻有更强的杂种优势,拟将是我国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的新技术。但二系杂交稻的应用屡屡受挫,其原因是二系的光敏不育系的育性不稳定,育性随不同年份、不同地点而改变。二系制种时,在杂交种子中总混有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的假杂种,假杂种的比例在5-10%左右,甚至更高,水稻生产上无法利用,二系杂交稻的优势不能发挥。近几年的大田试种造成重大经济赔偿,至今,二系杂交稻技术尚未找到出路。现有的二系和三系杂交稻制种种子纯度的鉴定技术,化费时间长而且效率较低。从随机抽取制种种子播种直至开花,需要几个月才能明确该批杂交种可否出售给农民,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抗除草剂基因(bar)是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三系杂交稻或二系杂交稻的恢复系,使恢复系获得抗除草剂基因,具备抗除草剂的特性,再用所得到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三系不育系或二系不育系杂交,生产杂交稻种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杂交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三系杂交稻或二系杂交稻的恢复系,使恢复系获得抗除草剂基因,具备抗除草剂的特性,再用所得到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三系不育系或二系不育系杂交,牛产杂交稻种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除草剂基因是bar基因。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系杂交稻的不育系是珍汕9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年杨炜薛锐肖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