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注塑加工时,注塑产品因分模产生的倒扣通常会用注塑模具中设置的斜顶机构进行成型和脱模,斜顶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注塑产品的成型区域,但是如果斜顶顶部成型区域较大时,其会造成注塑产品在斜顶顶部成型区域的附着力过大,在脱模时,通常会发生注塑产品被斜顶机构中斜顶带动做横向位移的动作,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注塑产品倒扣没有从斜顶机构中的斜销中完全脱离,导致注塑产品发生不良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的方式一般会采用增加定位顶针的方式来阻止注塑产品在脱模过程中的横向位移现象,但是,如果因注塑产品结构限制,在无法增加定位顶针空间的情况下,此时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注塑生产,影响注塑加工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注塑产品在脱模过程中能够顺利脱模且适应性强的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件(1)和固定设置在斜顶件(1)上的衔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1)由向后方倾斜的斜顶杆(11)和设置在斜顶杆(11)顶部的斜顶头(12)组成,所述斜顶头(12)与所述斜顶杆(11)一体成型,所述衔接件(2)固定设置在斜顶头(12)的背面,其顶面与斜顶头(12)的顶面齐平,所述衔接件(2)和斜顶头(12)的顶部设置有下凹的注塑成型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前后活动的滑动块(3),所述滑动块(3)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斜顶头(12)的正面和衔接件(2)的背面,且滑动块(3)的前端能够与所述斜顶头(12)的正面上下齐平,所述斜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件(1)和固定设置在斜顶件(1)上的衔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1)由向后方倾斜的斜顶杆(11)和设置在斜顶杆(11)顶部的斜顶头(12)组成,所述斜顶头(12)与所述斜顶杆(11)一体成型,所述衔接件(2)固定设置在斜顶头(12)的背面,其顶面与斜顶头(12)的顶面齐平,所述衔接件(2)和斜顶头(12)的顶部设置有下凹的注塑成型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前后活动的滑动块(3),所述滑动块(3)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斜顶头(12)的正面和衔接件(2)的背面,且滑动块(3)的前端能够与所述斜顶头(12)的正面上下齐平,所述斜顶件(1)的背面后侧设置有与其前后对应的导向销(4),所述导向销(4)与所述滑动块(3)的后端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由滑块体(31)、顶头(32)和抵触部(33)组成;所述滑块体(31)呈扁平状的矩形结构,所述顶头(32)设置在滑块体(31)的后端,其与导向销(4)相抵触,所述抵触部(33)设置在滑块体(31)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其与滑块体(31)和顶头(32)一体成型;所述斜顶头(12)上对应滑动块(3)的前端的部位设置有前后连通且与所述滑块体(31)前后滑动配合的顶出孔(121),衔接件(2)背面对应滑动块(3)后端的部位设置有内凹的滑槽(21),所述滑块体(31)后端及抵触部(33)均位于所述滑槽(21)内,其端面形状与滑块体(31)的后端端面形状相吻合,所述抵触部(33)正面与所述斜顶头(12)背面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衔接件(2)背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1)前后连通的驱动孔(211),所述驱动孔(211)的数量及位置与滑动块(3)后端的顶头(32)数量及位置前后对应,且所述顶头(32)与所述驱动孔(211)前后滑动配合,顶头(32)的外端穿过驱动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伟,李均,胡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夏欣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