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430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3:10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件和固定设置在斜顶件上的衔接件,所述斜顶件由向后方倾斜的斜顶杆和设置在斜顶杆顶部的斜顶头组成,所述衔接件顶面与斜顶头的顶面齐平,衔接件和斜顶头的顶部设置有注塑成型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前后活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斜顶头的正面和衔接件的背面,且滑动块的前端能够与所述斜顶头的正面上下齐平,所述斜顶件的背面后侧设置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与所述滑动块的后端相抵触。这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适应性强,结构紧凑灵巧,操作简单,能够有效阻止注塑产品被斜顶机构带动,从而顺利脱模,有效保证注塑加工的正常生产,保证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注塑加工时,注塑产品因分模产生的倒扣通常会用注塑模具中设置的斜顶机构进行成型和脱模,斜顶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注塑产品的成型区域,但是如果斜顶顶部成型区域较大时,其会造成注塑产品在斜顶顶部成型区域的附着力过大,在脱模时,通常会发生注塑产品被斜顶机构中斜顶带动做横向位移的动作,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注塑产品倒扣没有从斜顶机构中的斜销中完全脱离,导致注塑产品发生不良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常的方式一般会采用增加定位顶针的方式来阻止注塑产品在脱模过程中的横向位移现象,但是,如果因注塑产品结构限制,在无法增加定位顶针空间的情况下,此时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注塑生产,影响注塑加工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注塑产品在脱模过程中能够顺利脱模且适应性强的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件和固定设置在斜顶件上的衔接件,所述斜顶件由向后方倾斜的斜顶杆和设置在斜顶杆顶部的斜顶头组成,所述斜顶头与所述斜顶杆一体成型,所述衔接件固定设置在斜顶头的背面,其顶面与斜顶头的顶面齐平,所述衔接件和斜顶头的顶部设置有下凹的注塑成型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前后活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斜顶头的正面和衔接件的背面,且滑动块的前端能够与所述斜顶头的正面上下齐平,所述斜顶件的背面后侧设置有与其前后对应的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与所述滑动块的后端相抵触。

3、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块由滑块体、顶头和抵触部组成;所述滑块体呈扁平状的矩形结构,所述顶头设置在滑块体的后端,其与导向销相抵触,所述抵触部设置在滑块体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其与滑块体和顶头一体成型;所述斜顶头上对应滑动块的前端的部位设置有前后连通且与所述滑块体前后滑动配合的顶出孔,衔接件背面对应滑动块后端的部位设置有内凹的滑槽,所述滑块体后端及抵触部均位于所述滑槽内,其端面形状与滑块体的后端端面形状相吻合,所述抵触部正面与所述斜顶头背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衔接件背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前后连通的驱动孔,所述驱动孔的数量及位置与滑动块后端的顶头数量及位置前后对应,且所述顶头与所述驱动孔前后滑动配合,顶头的外端穿过驱动孔与所述导向销相抵触。

4、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前后间距大于抵触部的前后厚度,便于抵触部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所述滑槽内前后滑动;所述抵触部的背面设置有方便弹簧后端套接的后定位孔,所述斜顶头背面对应后定位孔的部位设置有便于弹簧前端套接的前定位孔。

5、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具有两组,其对称设置在抵触部正面靠近左右两端的部位。

6、作为优选,所述斜顶头背面中心位于顶出孔上下两端的部位设置有上下对应的插接口,所述衔接件正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口位置前后对应且插接配合的接头,所述接头与对应的插接口之间通过销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7、作为优选,所述顶头具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滑块体背面靠近左右两侧的部位。

8、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前后间距至少两倍于抵触部的前后厚度。

9、作为优选,所述斜顶杆相对于水平面的后倾角度为95°,其底面中心设置有呈“t”型结构的衔接口,所述衔接口内套接有顶部与其嵌入式配合的顶杆。

10、作为优选,所述衔接件的后端面为顶部向外倾斜的斜面,其相对于衔接件底面的外倾角度为95°。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这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适应性强,除了能够在常规注塑模具中使用外同时能够在斜顶成型面积比较大、容易带动注塑产品横向位移且又没有办法排布定位顶针的情况下使用,结构紧凑灵巧,操作简单,通过弹簧和滑动块以及斜顶件背后的导向销可以在脱模的同时给注塑产品施加横向顶出力,能够有效阻止注塑产品被斜顶机构带动,从而顺利脱模,有效保证注塑加工的正常生产,保证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件(1)和固定设置在斜顶件(1)上的衔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1)由向后方倾斜的斜顶杆(11)和设置在斜顶杆(11)顶部的斜顶头(12)组成,所述斜顶头(12)与所述斜顶杆(11)一体成型,所述衔接件(2)固定设置在斜顶头(12)的背面,其顶面与斜顶头(12)的顶面齐平,所述衔接件(2)和斜顶头(12)的顶部设置有下凹的注塑成型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前后活动的滑动块(3),所述滑动块(3)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斜顶头(12)的正面和衔接件(2)的背面,且滑动块(3)的前端能够与所述斜顶头(12)的正面上下齐平,所述斜顶件(1)的背面后侧设置有与其前后对应的导向销(4),所述导向销(4)与所述滑动块(3)的后端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由滑块体(31)、顶头(32)和抵触部(33)组成;所述滑块体(31)呈扁平状的矩形结构,所述顶头(32)设置在滑块体(31)的后端,其与导向销(4)相抵触,所述抵触部(33)设置在滑块体(31)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其与滑块体(31)和顶头(32)一体成型;所述斜顶头(12)上对应滑动块(3)的前端的部位设置有前后连通且与所述滑块体(31)前后滑动配合的顶出孔(121),衔接件(2)背面对应滑动块(3)后端的部位设置有内凹的滑槽(21),所述滑块体(31)后端及抵触部(33)均位于所述滑槽(21)内,其端面形状与滑块体(31)的后端端面形状相吻合,所述抵触部(33)正面与所述斜顶头(12)背面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衔接件(2)背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1)前后连通的驱动孔(211),所述驱动孔(211)的数量及位置与滑动块(3)后端的顶头(32)数量及位置前后对应,且所述顶头(32)与所述驱动孔(211)前后滑动配合,顶头(32)的外端穿过驱动孔(211)与所述导向销(4)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的前后间距大于抵触部(33)的前后厚度,便于抵触部(33)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所述滑槽(21)内前后滑动;所述抵触部(33)的背面设置有方便弹簧(6)后端套接的后定位孔(331),所述斜顶头(12)背面对应后定位孔(331)的部位设置有便于弹簧(6)前端套接的前定位孔(1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具有两组,其对称设置在抵触部(33)正面靠近左右两端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头(12)背面中心位于顶出孔(121)上下两端的部位设置有上下对应的插接口(123),所述衔接件(2)正面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口(123)位置前后对应且插接配合的接头(22),所述接头(22)与对应的插接口(123)之间通过销杆(124)固定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头(32)具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滑块体(31)背面靠近左右两侧的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的前后间距至少两倍于抵触部(33)的前后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11)相对于水平面的后倾角度为95°,其底面中心设置有呈“T”型结构的衔接口(111),所述衔接口(111)内套接有顶部与其嵌入式配合的顶杆(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件(2)的后端面为顶部向外倾斜的斜面,其相对于衔接件(2)底面的外倾角度为9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包括斜顶件(1)和固定设置在斜顶件(1)上的衔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件(1)由向后方倾斜的斜顶杆(11)和设置在斜顶杆(11)顶部的斜顶头(12)组成,所述斜顶头(12)与所述斜顶杆(11)一体成型,所述衔接件(2)固定设置在斜顶头(12)的背面,其顶面与斜顶头(12)的顶面齐平,所述衔接件(2)和斜顶头(12)的顶部设置有下凹的注塑成型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前后活动的滑动块(3),所述滑动块(3)的前后两端分别贯穿斜顶头(12)的正面和衔接件(2)的背面,且滑动块(3)的前端能够与所述斜顶头(12)的正面上下齐平,所述斜顶件(1)的背面后侧设置有与其前后对应的导向销(4),所述导向销(4)与所述滑动块(3)的后端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模效果好的注塑模具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3)由滑块体(31)、顶头(32)和抵触部(33)组成;所述滑块体(31)呈扁平状的矩形结构,所述顶头(32)设置在滑块体(31)的后端,其与导向销(4)相抵触,所述抵触部(33)设置在滑块体(31)底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其与滑块体(31)和顶头(32)一体成型;所述斜顶头(12)上对应滑动块(3)的前端的部位设置有前后连通且与所述滑块体(31)前后滑动配合的顶出孔(121),衔接件(2)背面对应滑动块(3)后端的部位设置有内凹的滑槽(21),所述滑块体(31)后端及抵触部(33)均位于所述滑槽(21)内,其端面形状与滑块体(31)的后端端面形状相吻合,所述抵触部(33)正面与所述斜顶头(12)背面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衔接件(2)背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1)前后连通的驱动孔(211),所述驱动孔(211)的数量及位置与滑动块(3)后端的顶头(32)数量及位置前后对应,且所述顶头(32)与所述驱动孔(211)前后滑动配合,顶头(32)的外端穿过驱动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伟李均胡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夏欣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