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623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53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在光轴附近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孔径光阑;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在光轴附近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在光轴附近其像侧面为凸面且轴外具有极值点;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tan(Fov/2)/TTL<6;其中,Fov为光学镜头拍摄最大范围的景物角度,TTL为光学系统总长。通过合理搭配光焦度和面型、分配参数,保证该光学镜头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使得镜头兼具小型化、超大视场角以及日夜共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尤其涉及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1、近几年,随着光学镜头表现的边界不断发展,持续加强超广角光学镜头的表现为行业趋势,这种镜头广泛地应用于安防、车载、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方面。在某些复杂的环境里面,还要求镜头在白天和黑夜情况下都能有效工作以满足拍摄需求。从而需要光学镜头在具有超广角的同时,还需要具有日夜共焦的特点,同时还要保证高的成像质量,这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镜头为获得超广角、克服复杂的环境,通常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并且成像效果差强人意,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通过采用五片透镜组成的光学镜头,并限制了镜头参数,解决了视场角较小、体积较大和日夜共焦等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其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在光轴附近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孔径光阑;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第四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在光轴附近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折射力,在光轴附近其像侧面为凸面且轴外具有极值点;

4、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5、2<tan(fov/2)/ttl<6;

6、其中,fov为光学镜头拍摄最大范围的景物角度,ttl为光学系统总长。满足上述条件后,镜头在超广角范围也能捕捉到图形并清晰成像,同时还能实现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7、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r8/efl<8;

8、其中,r8为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efl为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后,可以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光学镜头有效焦距的比值,有效改善温漂对光学系统的影响,提高环境的适应性。

9、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fno/sd1<1.5;

10、其中,fno为光学镜头的f数,sd1为光学镜头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半口径。满足上述条件后,可以保证镜头拥有较小的f数,同时控制头部尺寸。

11、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fbl/epd<4;

12、其中,fbl为光学镜头的光学后焦,epd为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满足上述条件后,可以有效控制光学镜头总长,保证充足的通光量,提高镜头普适性。

13、进一步地,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435nm<λ<850nm;

14、其中,λ为光学镜头的工作波长。满足上述条件后,光学镜头在白天和晚上都有拥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具备日夜共焦性。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主要由五片透镜组成,并且至少三片采用塑胶非球面设计,通过合理搭配光焦度和面型、分配参数,保证该光学镜头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使得镜头兼具小型化、超大视场角以及日夜共焦等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日夜共焦超广角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田滢王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