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及其模块化布置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及其模块化布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16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及其模块化布置方法,涉及混动宽体自卸车技术领域,其中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包括动力总成模块及动力源模块,动力总成模块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的内侧,动力源模块固定于动力总成模块后方的车架纵梁上;动力源模块包括高压电池箱及燃油箱,高压电池箱、燃油箱均位于车架纵梁的两侧,高压电池箱与燃油箱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底盘的布置合理性,有效利用了混动宽体自卸车的底盘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动宽体自卸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及其模块化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动宽体自卸车是一种混合动力的自卸车,它采用柴油和电力混合驱动系统,具有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与传统自卸车相比,混动宽体自卸车在启动、加速和低速巡航时使用电力驱动,能够显著降低油耗和排放。

2、混动宽体自卸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它在结构上增加了多个关键系统,如增程器系统、驱动电机系统、高压电池箱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机冷却系统。其中,增程器系统的引入是为了在电池电量不足时,通过燃油发电机为驱动电机提供额外的能量,以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驱动电机系统是混动宽体自卸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为车辆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高压电池箱系统作为混动宽体自卸车的动力来源,电池热管理系统需要在保证电池性能的同时,避免电池过热,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这些系统的加入使得混动宽体自卸车的整体结构更为复杂,布局难度加大。如何合理、安全地布置这些系统,确保整车性能的稳定,成为了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及其模块化布置方法。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包括动力总成模块及动力源模块,动力总成模块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的内侧,动力源模块固定于动力总成模块后方的车架纵梁上;动力源模块包括高压电池箱及燃油箱,高压电池箱、燃油箱均位于车架纵梁的两侧,高压电池箱与燃油箱间隔设置。

3、由于高压电池箱和燃油箱都位于车架纵梁的两侧,这可以确保整车的配重保持平衡,从而提高了底盘的布置合理性,有效利用了混动宽体自卸车的底盘空间。同时,高压电池箱和燃油箱之间的间隔设置可以有效隔离动力热源,以及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解决了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各各系统之间存在热辐射、电磁、谐波振荡激振等干扰、布置空间有限的技术问题。

4、进一步的,车架纵梁两侧的高压电池箱与燃油箱之间分别设置有蓄电池模块、发电机控制模块,所述蓄电池模块、发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位于车架纵梁两侧的对称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隔断高压电池箱和燃油箱的动力热源。并且提高了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的利用空间,及整车的模块化集成度。

5、进一步的,动力总成模块包括增程系统及驱动电机系统,增程系统与车架纵梁固定,驱动电机系统位于增程系统的后方;由此,车辆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增程系统来补充能量,从而实现更远的行驶距离。不仅提高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同时也降低了车辆的重量和成本,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6、进一步的,动力源模块中的高压电池箱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箱体i,两个箱体i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的两侧并能够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及副车架连接在一起。

7、进一步的,高压电池箱的两个箱体i之间采用钢管支撑梁加强固定;通过使用钢管支撑梁,可以让两个箱体i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确保电池箱在各种路况和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8、进一步的,高压电池箱与车架纵梁及车架固定后,位于车辆挡泥板的后方。

9、进一步的,动力源模块中的燃油箱包括两个箱体ii,两个箱体ii分别位于车架纵梁两侧的对称位置,并分别位于蓄电池模块、发电机控制模块的后方。

10、进一步的,车辆的驾驶室采用单边窄体驾驶室,冷却模块安装于动力总成模块的右侧,冷却模块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机冷却系统。

11、进一步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的模块化布置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安装动力总成模块,采用螺栓螺母将动力总成模块安装在纵梁内侧;

13、步骤二、安装冷却模块,将冷却模块安装在右平台即动力总成模块的右侧;

14、步骤三、安装动力源模块,将动力源模块与车架纵梁及副车架固定;

15、步骤四、安装蓄电池模块及发电机模块。

16、进一步的,所述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的模块化布置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五、确定步骤一至四中各模块的质量及质心坐标,并将所述质量及质心坐标带入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8、由于高压电池箱和燃油箱都位于车架纵梁的两侧,这可以确保整车的配重保持平衡,从而提高了底盘的布置合理性,有效利用了混动宽体自卸车的底盘空间。同时,高压电池箱和燃油箱之间的间隔设置可以有效隔离动力热源,以及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解决了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各各系统之间存在热辐射、电磁、谐波振荡激振等干扰、布置空间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包括动力总成模块(1)及动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动力总成模块(1)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的内侧,动力源模块固定于动力总成模块(1)后方的车架纵梁上;动力源模块包括高压电池箱(3)及燃油箱(5),高压电池箱(3)、燃油箱(5)均位于车架纵梁的两侧,高压电池箱(3)与燃油箱(5)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车架纵梁两侧的高压电池箱(3)与燃油箱(5)之间分别设置有蓄电池模块(4)、发电机控制模块(6),所述蓄电池模块(4)、发电机控制模块(6)分别位于车架纵梁两侧的对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动力总成模块(1)包括增程系统及驱动电机系统,增程系统与车架纵梁固定,驱动电机系统位于增程系统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动力源模块中的高压电池箱(3)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箱体I,两个箱体I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的两侧并能够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及副车架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高压电池箱(3)的两个箱体I之间采用钢管支撑梁加强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高压电池箱(3)与车架纵梁及车架固定后,位于车辆挡泥板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动力源模块中的燃油箱(5)包括两个箱体II,两个箱体II分别位于车架纵梁两侧的对称位置,并分别位于蓄电池模块(4)、发电机控制模块(6)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车辆的驾驶室采用单边窄体驾驶室,冷却模块(2)安装于动力总成模块(1)的右侧,冷却模块(2)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机冷却系统。

9.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的模块化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的模块化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五、确定步骤一至四中各模块的质量及质心坐标,并将所述质量及质心坐标带入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包括动力总成模块(1)及动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动力总成模块(1)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的内侧,动力源模块固定于动力总成模块(1)后方的车架纵梁上;动力源模块包括高压电池箱(3)及燃油箱(5),高压电池箱(3)、燃油箱(5)均位于车架纵梁的两侧,高压电池箱(3)与燃油箱(5)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车架纵梁两侧的高压电池箱(3)与燃油箱(5)之间分别设置有蓄电池模块(4)、发电机控制模块(6),所述蓄电池模块(4)、发电机控制模块(6)分别位于车架纵梁两侧的对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动力总成模块(1)包括增程系统及驱动电机系统,增程系统与车架纵梁固定,驱动电机系统位于增程系统的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混动宽体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动力源模块中的高压电池箱(3)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箱体i,两个箱体i对称设置于车架纵梁的两侧并能够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及副车架连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亮苏达栾会磊王锟赖延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