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06086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属于植物油脂发酵技术领域。所述油脂发酵方法为利用宿主微生物中共表达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的菌株发酵得到;所述宿主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毕赤酵母;所述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的基因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油脂发酵方法能够将植物油脂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并进一步将长链的游离脂肪酸裂解成短链的游离脂肪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油脂发酵领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1、油脂作为基质原料在化妆品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面霜、护肤油、精华油等。油脂的使用可以减少皮肤水分流失,保护皮肤屏障,改善皮肤干燥状态,起到保湿、抗皱、提升皮肤弹性的功能。但由于油本身比较粘稠的特性,在使用过程中会给使用者不悦的肤感,更重要的是植物油脂分子量大,难以被皮肤吸收。

2、专利cn106619231a、cn109010140a、cn116286414a等公开了一些发酵植物油脂的制备方法,通过酵母、乳酸菌或者卷支毛霉菌等的发酵,将油脂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或者游离脂肪酸。但这些技术存在着共性的问题,首先,这些原始菌的催化性能较弱,因此经过发酵后绝大多数油脂未被分解。其次,这些发酵过程主要是将油脂分解成游离脂肪酸,虽然肤感有所提升,但是提升性能有限。基于此,亟需研发一种新的能够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将植物油脂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并进一步将长链的游离脂肪酸裂解成短链的游离脂肪酸。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采用在宿主微生物中共表达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而得到的菌株对待处理的植物油脂进行发酵,从而提升植物油脂的亲肤感。

4、优选的,所述宿主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毕赤酵母。

5、优选的,所述脂肪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黑曲霉、红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分枝杆菌。

6、优选的,所述油酸水合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

7、优选的,所述醇脱氢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黄色微球菌、棒状杆菌。

8、优选的,所述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9、进一步地,所述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的基因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4所示。

10、进一步地,所述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对应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如seq id no.5-seq id no.8所示。

11、进一步地,所述油脂发酵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2、s1、种子液培养:

13、接种所述在宿主微生物中共表达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以及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而得到的菌株至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液培养;

14、s2、发酵培养:

15、当s1所述种子液培养至发酵对数中后期时,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并使菌株表达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和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在发酵对数中期或后期,加入待处理的植物油脂,继续发酵培养;

16、s3、发酵后植物油脂分离:

17、采用离心、过滤或萃取的方法将s2发酵得到的样品进行水相和油相分离,得到提升了亲肤感的油脂。

18、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lb培养基、ypd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lb培养基、ypd培养基。

19、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20、1、本专利技术所述发酵方法能够实现植物油脂成分的改变,从而提升植物油脂的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该发酵方法对植物油脂发酵培养,能够提升植物油脂的亲肤感,并能够提升植物油脂的保湿型和渗透性。

21、2、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能够将植物油脂转化为短链脂肪酸,并进一步应用在植物油脂发酵中,从而提升植物油脂的亲肤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专利技术强调变成短链脂肪酸需要四个酶的串联作用,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脂肪酶能够将油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油酸水合酶能够在脂肪酸的双键部位发生水合反应,引入羟基;醇脱氢酶能够将羟基氧化成羰基;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能够在羰基部分氧化生成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发酵方法为采用在宿主微生物中共表达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以及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而得到的菌株对待处理的植物油脂进行发酵,从而提升植物油脂的亲肤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毕赤酵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黑曲霉、红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分枝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水合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脱氢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黄色微球菌、棒状杆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的基因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SEQ ID No.4所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对应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如SEQ IDNo.5-SEQ ID No.8所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LB培养基、YPD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但不限于LB培养基、YPD培养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植物油脂亲肤感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脂发酵方法为采用在宿主微生物中共表达脂肪酶、油酸水合酶、醇脱氢酶以及baeyer-villiger单氧化酶而得到的菌株对待处理的植物油脂进行发酵,从而提升植物油脂的亲肤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毕赤酵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黑曲霉、红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分枝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酸水合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脱氢酶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黄色微球菌、棒状杆菌。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松钱婷婷席飞薛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佳嘉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