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线圈及定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20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子线圈及定子组件,其中定子线圈包括由导体经多圈绕制形成空心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圈层和倒数第一圈层,所述第一圈层上设置有相对的两轭盘支撑边侧。该定子线圈及定子组件,在将定子线圈和定子铁芯装配后,在柱状结构轴线方向上高度相同的的两轭盘支撑边侧能够匹配定子铁芯的轭盘,进而消除定子线圈和和定子铁芯轭盘的间隙,在将槽楔和定子铁芯装配后,在柱状结构轴线方向上高度相同的两槽楔支撑边侧能够匹配槽楔,进而消除定子线圈和槽楔的间隙,电机内的导体填充率增高,使得电机散热性能提高,并且电机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使得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子线圈,尤其涉及一种定子线圈及定子组件


技术介绍

1、电机设计过程中,槽内空间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电机的功率密度,其中槽内是指电机的定子槽内,即定子铁芯上的凹槽内部,定子线圈作为定子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占据定子槽内的大部分空间,例如公开号为cn207910571u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永磁盘式电机硬绕组膜包线圈,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不足:

2、在对线圈、定子铁芯和槽楔装配后,线圈第一圈层中相对的第一齿间导体和第二齿间导体之间存在高度差,线圈最后一圈层的第一齿间导体和第二齿间导体之间存在高度差,进而导致线圈和槽楔之间,以及线圈和轭盘之间存在较大间隙,间隙的存在导致电机内的部分空间无法有效利用,降低了电机功率密度,并且较大的间隙,降低了电机散热性能,同样降低电机功率密度。

3、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能够消除线圈和定子铁芯轭盘之间间隙,以及线圈和轭盘之间间隙的定子线圈及定子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线圈在定子铁芯和槽楔装配后,线圈和定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线圈(100b)的每一圈层均包括第一齿间导体(104)、第二齿间导体(106)以及连接第一齿间导体(104)和第二齿间导体(106)的端部导体(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体(110)包括具有相对较长导体长度的外端部导体(1101)和相对较短导体长度的内端部导体(1102),其中内端部导体(1102)连接同圈层的第一齿间导体(104)和第二齿间导体(106),所述外端部导体(110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线圈(100b)的每一圈层均包括第一齿间导体(104)、第二齿间导体(106)以及连接第一齿间导体(104)和第二齿间导体(106)的端部导体(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体(110)包括具有相对较长导体长度的外端部导体(1101)和相对较短导体长度的内端部导体(1102),其中内端部导体(1102)连接同圈层的第一齿间导体(104)和第二齿间导体(106),所述外端部导体(1101)连接n层第一齿间导体(104)和n+1层第二齿间导体(10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导体(110)弯折,以使得所述两轭盘支撑边侧(1011)在柱状结构轴线方向上的高度相同,所述两槽楔支撑边侧(1021)在柱状结构轴线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子线圈(100b),其特征在于,每一圈层中的所述第一齿间导体(104)和所述第二齿间导体(106)在柱状结构轴线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豪杰于河波何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