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5123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1:14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和、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卡和阻尼减振组件,所述推动卡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驱动连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位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接触系统的动簧之间,所述阻尼减振组件设有让位所述推动卡的让位缺口,所述推动卡穿过所述让位缺口与所述动簧抵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在与所述让位缺口处于同一平面的另一侧的位置沿着所述动簧的摆动方向延伸出一侧壁;在所述接触机构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时,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与所述动簧接触,以吸收所述动簧的动能,进行减振。本技术有效解决继电器产品的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分断时摆动量大导致动触点与静触点二次接通出现电弧重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的,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的开关的一种电子控制器件,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控制和通信领域中。

2、电磁继电器,尤其是立式磁路电磁继电器,动静簧的臂长较长,在动静簧分断过程中,由于触点重量影响,导致动簧摆幅大,存在动静触点释放后再次接通,导致出现电弧重燃的风险。现有技术中,会通过增加止挡结构减小动簧摆幅,但由于产品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以及空间尺寸上的限制,很多继电器无法设置该结构或者止挡结构的的厚度设置较薄,局部宽度较窄,应力集中,减小摆幅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继电器,有效解决继电器产品的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分断时摆动量大导致动触点与静触点二次接通出现电弧重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基座和安装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通过所述磁路系统动作,以带动所述推动机构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触点间状态的切换;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卡和阻尼减振组件,所述推动卡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驱动连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位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接触系统的动簧之间,所述阻尼减振组件设有让位所述推动卡的让位缺口,所述推动卡穿过所述让位缺口与所述动簧抵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在与所述让位缺口处于同一平面的另一侧的位置沿着所述动簧的摆动方向延伸出一侧壁;在所述接触机构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时,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与所述动簧接触,以吸收所述动簧的动能,进行减振。

4、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一片状主体,所述让位缺口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侧壁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边沿位置,向着所述推动卡的方向延伸。

5、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与所述片状主体所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

6、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与所述片状主体一体成型,所述侧壁的顶部低于所述片状主体的顶部,以使所述片状主体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形成一台阶状缺口。

7、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一片状主体,所述让位缺口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侧壁距离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边沿还有一定距离。

8、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卡包括一端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触系统的动簧抵接的推杆,所述让位缺口以供所述推杆穿设。

9、进一步的,所述动簧设有动触点的端部向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倾斜,且所述阻尼减振组件抵于所述动簧背离设有所述动触点的另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减振组件竖向插设安装于所述基座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阻尼减振组件插设的安装孔,所述阻尼减振组件的下段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12、进一步的,所述动簧包括设有动触点的第一主体段和远离所述动触点的第一插接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段和第一插接段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主体段和第一插接段通过第一弯折部相连以呈大致平行;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与所述动簧相对应设置的大致平行的第二主体段和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二主体段和第二插接段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倾斜幅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部。

13、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首先;本技术通过在推动卡和动簧之间设置的阻尼减振组件,在动簧和静簧分断时,通过阻尼减振组件与动簧接触,吸收动簧的运动动能,形成缓冲,有效解决动簧摆幅过大,动静触点二次接通导致电弧重燃出现的风险;

15、此外,在阻尼减振组件与所述让位缺口处于同一平面的另一侧的位置向所述推动卡的方向延伸出一侧壁,以分散动簧的应力,改善让位缺口对应力分布的影响,即使得应力不会集中在让位缺口周侧的较窄的区域,部分应力会分散到侧壁区域;同时,侧壁与阻尼减振组件的片状主体形成的支撑结构增加了阻尼减振组件的整体刚度,以进一步有效减小阻尼减振组件承受撞击后的回弹量,实现在不增加阻尼减振组件的整体厚度及尺寸的基础上使得阻尼减振组件吸收动簧的运动动能的能力得到提升,有效提升产品电耐久性次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安装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通过所述磁路系统动作,以带动所述推动机构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触点间状态的切换;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卡和阻尼减振组件,所述推动卡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驱动连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位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接触系统的动簧之间,所述阻尼减振组件设有让位所述推动卡的让位缺口,所述推动卡穿过所述让位缺口与所述动簧抵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在与所述让位缺口处于同一平面的另一侧的位置沿着所述动簧的摆动方向延伸出一侧壁;在所述接触机构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时,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与所述动簧接触,以吸收所述动簧的动能,进行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一片状主体,所述让位缺口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侧壁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边沿位置,向着所述推动卡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片状主体所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片状主体一体成型,所述侧壁的顶部低于所述片状主体的顶部,以使所述片状主体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形成一台阶状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一片状主体,所述让位缺口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侧壁距离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边沿还有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包括一端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接触系统的动簧抵接的推杆,所述让位缺口以供所述推杆穿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设有动触点的端部向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倾斜,且所述阻尼减振组件抵于所述动簧背离设有所述动触点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组件竖向插设安装于所述基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阻尼减振组件插设的安装孔,所述阻尼减振组件的下段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包括设有动触点的第一主体段和远离所述动触点的第一插接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段和第一插接段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主体段和第一插接段通过第一弯折部相连以呈大致平行;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与所述动簧相对应设置的大致平行的第二主体段和第二插接段,所述第二主体段和第二插接段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倾斜幅度大于所述第一弯折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安装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磁路系统、接触系统以及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磁路系统和所述接触系统,通过所述磁路系统动作,以带动所述推动机构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接触系统的触点间状态的切换;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卡和阻尼减振组件,所述推动卡与所述磁路系统的衔铁驱动连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位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接触系统的动簧之间,所述阻尼减振组件设有让位所述推动卡的让位缺口,所述推动卡穿过所述让位缺口与所述动簧抵接;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在与所述让位缺口处于同一平面的另一侧的位置沿着所述动簧的摆动方向延伸出一侧壁;在所述接触机构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断开时,所述阻尼减振组件与所述动簧接触,以吸收所述动簧的动能,进行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减振组件包括一片状主体,所述让位缺口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侧壁开设于所述片状主体沿着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边沿位置,向着所述推动卡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片状主体所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片状主体一体成型,所述侧壁的顶部低于所述片状主体的顶部,以使所述片状主体的顶部与所述侧壁的顶部形成一台阶状缺口。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清清林正极洪钒钢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