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链张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594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20:2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偿链张紧结构,包括支架和环形轮组,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主导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支架能够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调整位置,所述支架上设有加强筋,所述环形轮组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补偿链穿过所述环形轮组且与所述环形轮组抵接,有效防止补偿链摆动幅度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特别是一种补偿链张紧结构


技术介绍

1、对于楼层较高的电梯,当对重与轿厢在井道内运行时,由于楼层高度的原因,需要增加补偿链满足曳引条件。井道内设有主导轨,轿厢沿主导轨上下移动,补偿链的一端与轿厢连接,另一端与对重连接,在电梯运行过程中,由于补偿链的水平摆动,容易与相邻部件产生碰撞,严重的甚至引起安全事故,需要将补偿链的水平摆动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补偿链的水平摆动幅度的补偿链张紧结构。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包括支架和环形轮组,所述支架的一端与主导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支架能够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调整位置,所述环形轮组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补偿链穿过所述环形轮组且与所述环形轮组抵接。

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架和中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与主导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底部支架能够沿主导轨的竖直方向调整位置,所述中部支架呈z字型,所述中部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环形轮组连接,所述中部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支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中部支架能够沿所述底部支架的水平方向调整位置,在安装该补偿链张紧结构时,可先将底部支架安装在主导轨上并且沿竖直方向调整到合适位置,然后再将中部支架的下端与底部支架连接且沿水平方向调整中部支架的位置,最后安装环形轮组到中部支架的上端,补偿链穿过环形轮组;可以再次调整底部支架沿竖直方向的位置或中部支架沿水平方向的位置使补偿链张紧,z字型的中部支架便于沿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部支架或主导轨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长孔,相应的,主导轨或所述底部支架上设有第一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底部支架和主导轨可拆卸连接,第一长孔便于底部支架沿竖直方向调整位置。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部支架或所述中部支架的下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第二长孔,相应的,所述中部支架的下端或所述底部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底部支架与所述中部支架可拆卸连接,第二长孔便于中部支架沿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部支架呈u型,结构简单,便于将第一长孔、第二长孔设置到底部支架上。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还包括顶部支架,所述环形轮组与所述顶部支架连接,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中部支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部支架能够沿所述中部支架的水平方向调整位置,便于沿水平方向对该补偿那链张紧结构进行二次距离调节,以优化补偿链的张紧程度,方便现场安装。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部支架或所述中部支架的上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三长孔,相应的,所述中部支架的上端或所述顶部支架上设有第三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三长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使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中部支架可拆卸连接,第三长孔便于顶部支架沿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轮组包括多个弹性轮、多个折弯件以及多个螺杆轴,相邻两个所述折弯件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弹性轮,所述螺杆轴穿过所述弹性轮,所述螺杆轴的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折弯件连接,使多个所述弹性轮依次首尾连接闭环,其中一个所述折弯件与所述顶部支架连接,结构简单,且弹性轮与补偿链抵接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摩擦。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之间的夹角与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轮之间的夹角相同,形状规整。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轮的截面呈马鞍形,补偿链在与弹性轮表面接触时,滑动至马鞍形底部,滚动时形成点与点接触,避免因补偿链运行对弹性轮摩擦产生太大的拉力。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补偿链张紧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支架的一端与主导轨可拆卸连接且支架能够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调整位置,因此在安装该补偿链张紧结构时通过调整支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置使补偿链与环形轮组紧密抵接,从而调节补偿链的张紧程度,有利于控制补偿链在井道的各个高度的水平摆动幅度;并且由于环形轮组呈环形,补偿链在不规则摆动时,可以确保补偿链在环形轮组的环形范围内摆动,并且补偿链与环形轮组表面接触时环形轮组中的滚轮滚动,减小摩擦。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架(11)和中部支架(12),所述底部支架(11)与主导轨(1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底部支架(11)能够沿主导轨(10)的竖直方向调整位置,所述中部支架(12)呈Z字型,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上端与所述环形轮组连接,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支架(1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中部支架(12)能够沿所述底部支架(11)的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1)或主导轨(1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长孔,相应的,主导轨(10)或所述底部支架(11)上设有第一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底部支架(11)和主导轨(10)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1)或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下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二长孔,相应的,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下端或所述底部支架(11)上设有第二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底部支架(11)与所述中部支架(1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1)呈U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顶部支架(13),所述环形轮组与所述顶部支架(13)连接,所述顶部支架(13)与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部支架(13)能够沿所述中部支架(12)的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架(13)或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上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三长孔(131),相应的,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上端或所述顶部支架(13)上设有第三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三长孔(131)和所述第三通孔使所述顶部支架(13)与所述中部支架(12)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轮组包括多个弹性轮(21)、多个折弯件(22)以及多个螺杆轴(23),相邻两个所述折弯件(22)之间设有一个所述弹性轮(21),所述螺杆轴(23)穿过所述弹性轮(21),所述螺杆轴(23)的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折弯件(22)连接,使多个所述弹性轮(21)依次首尾连接闭环,其中一个所述折弯件(22)与所述顶部支架(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之间的夹角与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轮(21)之间的夹角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轮(21)的截面呈马鞍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架(11)和中部支架(12),所述底部支架(11)与主导轨(1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底部支架(11)能够沿主导轨(10)的竖直方向调整位置,所述中部支架(12)呈z字型,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上端与所述环形轮组连接,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下端与所述底部支架(1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中部支架(12)能够沿所述底部支架(11)的水平方向调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1)或主导轨(1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长孔,相应的,主导轨(10)或所述底部支架(11)上设有第一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长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使所述底部支架(11)和主导轨(10)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1)或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下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二长孔,相应的,所述中部支架(12)的下端或所述底部支架(11)上设有第二通孔,外部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底部支架(11)与所述中部支架(1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11)呈u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链张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阳段黎明宁刚俞新平
申请(专利权)人:万连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