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292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悬挂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导向轮、第一反绳轮、第二反绳轮、曳引机和曳引绳、对重导向轮、第三反绳轮和第四反绳轮,底座设置在井道的顶部,轿厢和对重分别位于底座的下方;第一导向轮设置在底座上,第一反绳轮和第二反绳轮分别设置在轿厢上;曳引机设置在底座上,曳引绳绕设在曳引机上;对重导向轮设置在底座上,第三反绳轮和第四反绳轮分别设置在对重上;第一反绳轮、第一导向轮、第二反绳轮、曳引机依次沿第一横向分布,第三反绳轮、对重导向轮和第四反绳轮依次沿第二横向分布,所述第一横向与所述第二横向相互垂直;使得上述各个轮系部件在井道内分布更加紧凑,不需要加深井道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特别是一种电梯悬挂装置


技术介绍

1、对于贯通开门的电梯,由于结构限制,对重只能布置在轿厢侧面,在不增加对重导向轮支架的情况下,若按常规绕绳方式(曳引机与对重导向轮以及对重侧的两个反绳轮依次沿竖直方向分布)布置,需要加深电梯井道深度,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贯通开门的电梯悬挂系统,通过对重导向轮支架的结构转换,对重侧的各个轮系部件在井道内分布更加紧凑,合理利用井道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在井道内分布更加紧凑、合理利用井道空间的电梯悬挂装置。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井道的顶部,轿厢和对重分别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第一导向轮、第一反绳轮和第二反绳轮,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反绳轮和所述第二反绳轮分别设置在轿厢上;曳引机和曳引绳,所述曳引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曳引绳绕设在所述曳引机上;对重导向轮、第三反绳轮和第四反绳轮,所述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反绳轮和所述第四反绳轮分别设置在对重上;所述第一反绳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反绳轮、所述曳引机依次沿第一横向分布,所述第三反绳轮、所述对重导向轮和所述第四反绳轮依次沿第二横向分布,所述第一横向与所述第二横向相互垂直;所述曳引绳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曳引绳依次绕设过所述第一反绳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反绳轮、所述曳引机、所述第三反绳轮、所述对重导向轮和所述第四反绳轮。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所述主承重梁和所述副承重梁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曳引机和所述对重导向轮依次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上,所述曳引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承重梁上,所述曳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承重梁上,结构简单,便于曳引绳端部的固定。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所述副承重梁与所述主承重梁垂直连接,使得底座更加稳固。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井道顶部设有预埋件,所述主承重梁的两端和所述副承重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件焊接,所述副承重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承重梁的中部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还包括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的下方,且所述曳引机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导向轮之间,所述曳引绳依次绕设过所述第一反绳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反绳轮、所述曳引机、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三反绳轮、所述对重导向轮和所述第四反绳,第二导向轮使得从曳引机的出绳口出来的曳引绳与竖直方向形成一定夹角以方便与下方的第三反绳轮绕设。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上的机架,所述曳引机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上的支架,所述对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所述对重导向轮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反绳轮的出绳口与所述第四反绳轮的入绳口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悬挂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导向轮、曳引机和对重导向轮依次沿第一横向设置在底座上,第三反绳轮、对重导向轮和第四反绳轮依次沿第二横向分布,且第一横向与第二横向垂直,因此使得上述各个轮系部件在井道内分布更加紧凑,不需要加深井道深度,节约了建筑成本,降低了贯通门电梯对井道的要求,提升了电梯产品对井道的适应能力。

1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承重梁(41)和副承重梁(42),所述主承重梁(41)和所述副承重梁(4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向轮(11)、所述曳引机(20)和所述对重导向轮(31)依次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41)上,所述曳引绳(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承重梁(41)上,所述曳引绳(2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承重梁(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承重梁(42)与所述主承重梁(41)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井道顶部设有预埋件,所述主承重梁(41)的两端和所述副承重梁(4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件焊接,所述副承重梁(4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承重梁(41)的中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轮(12),所述第二导向轮(12)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41)的下方,且所述曳引机(20)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11)和所述第二导向轮(12)之间,所述曳引绳(21)依次绕设过所述第一反绳轮(13)、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反绳轮(14)、所述曳引机(20)、所述第二导向轮(12)、所述第三反绳轮(33)、所述对重导向轮(31)和所述第四反绳轮(3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41)上的机架(22),所述曳引机(20)设置在所述机架(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41)上的支架(32),所述对重导向轮(31)设置在所述支架(3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向轮(3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三反绳轮(33)的出绳口与所述第四反绳轮(34)的入绳口之间的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承重梁(41)和副承重梁(42),所述主承重梁(41)和所述副承重梁(42)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向轮(11)、所述曳引机(20)和所述对重导向轮(31)依次设置在所述主承重梁(41)上,所述曳引绳(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承重梁(41)上,所述曳引绳(21)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副承重梁(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承重梁(42)与所述主承重梁(41)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井道顶部设有预埋件,所述主承重梁(41)的两端和所述副承重梁(4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预埋件焊接,所述副承重梁(4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承重梁(41)的中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玉晴龙会淼段称勇温卡特
申请(专利权)人:万连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