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作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842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20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面作业设备,其中,水面作业设备包括:船体;至少两个水翼,位于船体的尾部,至少两个水翼中的一部分水翼设置于船体的一侧,至少两个水翼中的另一部分水翼设置于船体的另一侧;至少两个导流鳍,每个导流鳍的一侧设置于船体上,每个导流鳍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一个水翼,导流鳍呈沿由船体的头部向船体的尾部的方向延伸的流线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面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水面作业设备的滑水板由船体的底板向外延伸得到,滑水板结构单薄,尺寸较小,与船体的连接强度低,导致水面作业设备的航行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水面作业设备。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水面作业设备包括:船体;至少两个水翼,位于船体的船尾处,至少两个水翼中的一部分水翼设置于船体的一侧,至少两个水翼中的另一部分水翼设置于船体的另一侧;至少两个导流鳍,每个导流鳍的一侧设置于船体上,每个导流鳍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一个水翼,导流鳍呈沿由船体的船头向船体的船尾的方向延伸的流线型。

3、本技术所提出的水面作业设备包括船体,船体为水面作业设备的主体结构件,其可浮于水面之上,船体背离水面的一侧可承载操作人员,以支撑操作人员在水面进行作业。

4、水面作业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水翼,在设置位置上,至少两个水翼位于船体的船尾处,而在连接结构上,至少两个水翼中的一部分水翼设置于船体的一侧,至少两个水翼中的另一部分水翼设置于船体的另一侧,即在船体的船尾处,本技术所提出的水面作业设备的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水翼。

5、船体在水中航行时,水翼被船体带动从而可与船体同步运动,水翼在水中运动时能够产生举力,通过水翼的这种功能特性,可使船体的船尾受到升力,船体更容易的浮于水面之上,船体运动时所受水流的阻力较小。水翼位于船体的两侧,使得船体两侧所受升力保持平衡,进而使船体在水面航行时的稳定性更高。

6、水面作业设备还包括至少两个导流鳍,在连接设置上,每个导流鳍的一侧设置于船体上,每个导流鳍的另一侧分别连接一个水翼,即本申请在水翼与船体连接的基础上,又设置了导流鳍分别连接船体与水翼,水翼存在两部分与船体相连接的结构,进而使得水翼与船体的连接稳定性更高,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船体的航行稳定性更高。

7、此外,通过设置导流鳍分别连接船体和水翼,在提高水翼与船体的连接强度的基础上,水翼所受到的重量限制和尺寸限制降低,进而本技术所提出的水面作业设备,相比于现有的水面作业设备通过船体的船尾延伸出水翼,水翼与船体之间只存在一部分连接结构的方案,本申请可在船体的两侧去选择更大尺寸的水翼进行设置,而更大尺寸的水翼可进一步提高船体在水中航行时的升力,提高船体在水中航行时的稳定性。

8、具体地,导流鳍呈沿由船体的船头向船体的船尾的方向延伸的流线型,流线型的导流鳍形状设置使得在船体在水中滑行时导流鳍所受到的水的阻力较小,提高水面作业设备航行时的稳定性。导流鳍可以与水翼整体作用,两者配合构成船尾升力结构,提高船体在水中航行时的升力和稳定性。

9、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出的水面作业设备,在船体的船尾位置,于船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水翼,且还通过导流鳍连接船体与水翼,进而提高了水翼与船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船体的航行稳定性。并且,可支撑更大尺寸的水翼在船体上进行安装,提高船体在水中航行时的升力。

10、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水面作业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导流鳍包括迎水端和疏水端,迎水端呈向船体的船头凸起的圆弧状;由迎水端至疏水端,导流鳍的宽度逐渐减小。

12、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鳍包括迎水端和疏水端,具体地,迎水端和疏水端为导流鳍相背的两端,迎水端呈向船体的船头凸起的圆弧状。由迎水端至疏水端,导流鳍的宽度逐渐减小,即导流鳍的左右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导流鳍呈前圆后尖的形状。

13、前圆后尖的导流鳍形状设置使得在船体在水中航行时导流鳍所受到的水的阻力较小,从而提高水面作业设备航行时的稳定性,并且,导流鳍可以与水翼整体作用,两者配合构成船尾升力结构,提高船体在水中航行运动时的升力。

14、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水翼沿由船体的船头向船体的船尾的方向延伸;水翼的前翼端相较于水翼的后翼端靠近于船体的船头;水翼的下翼面为平面,由水翼的前翼端至水翼的上翼面的顶点,水翼的上翼面与水翼的下翼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由水翼的上翼面的顶点至水翼的后翼端,水翼的上翼面与水翼的下翼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5、在该技术方案中,水翼沿由船体的船头向船体的船尾的方向延伸,水翼的前翼端相较于水翼的后翼端靠近于船体的船头,水翼的下翼面为平面,即沿重力方向水翼位于底部的平面为平面。

16、由水翼的前翼端至水翼的上翼面的顶点,水翼的上翼面与水翼的下翼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由水翼的上翼面的顶点至所水翼的后侧,水翼的上翼面与水翼的下翼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即水翼沿由船体的船头向船体的船尾的方向,由前翼端至后翼端的方向,其是一个先逐渐鼓起,后高度平缓降低的机翼状,机翼状的水翼形状设置可提高水翼为船体所带来升力。

1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船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轮体安装部;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轮体安装部,水翼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两侧;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三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壳体相连接。

18、在该技术方案中,船体具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其中,第一壳体构成了船体的船头,第二壳体构成了船体的船尾,第一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轮体安装部,第一轮体安装部可用于安装车轮。第二壳体构成了船体的船尾,第二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轮体安装部,第二轮体安装部可用于安装车轮,水翼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两侧。

19、通过上述第一轮体安装部和第二轮体安装部的存在,使得船体上可设置多个车轮,进而使得本技术所提出的水面作业设备可具备在陆地上进行移动的能力,具备两栖功能。

20、船体的第三壳体的一端连接第一壳体,船体的第三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即船体的第三壳体是一个起到连接过渡作用的壳体部分,通过第三壳体的设置,使得船体的整体长度更长,从而船体可具有较大的承载空间,可支撑更多的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2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三壳体的两侧均包括有向远离第三壳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段,沿垂直于第三壳体的侧面的方向,第一轮体安装部和第二轮体安装部均不凸出于第一导流段;第一导流段包括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第一端相较于第二端靠近于第一轮体安装部;沿重力方向,第一端的下沿的高度高于第二端的下沿的高度,第二端的下沿与部分第一轮体安装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一端的下沿与第二端的下沿之间圆弧过渡。

2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壳体的两侧均包括有向远离第三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段,即第三壳体的左侧面上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段,与左侧面相对的右侧面上也同样具有向远离第三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段。

23、第一轮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作业设备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面作业设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云海刘祥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地面无人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