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硅油离合器以及水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硅油离合器以及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00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油离合器,包括主动板、从动板、皮带轮、电磁线圈,皮带轮与主动板固定连接,在皮带轮与主动板之间形成一个工作腔用于容纳从动板,从动板将该工作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注有硅油;从动板的中心轴孔内设有一个套筒,该套筒的下端部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上安装多个轴向的销轴,每个销轴上均套有弹簧,从动板对应每个销轴的位置均设有通孔以供销轴穿出;电磁线圈安装在皮带轮中,在电磁线圈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从动板可克服弹簧的弹力沿套筒和销轴向下移动;通过改变从动板与主动板的间距来控制上腔体内硅油量的多与少,从而实现对从动板的转速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采用上述硅油离合器的水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型属于硅油离合器,具体涉及一种硅油离合器以及采用了硅油离合器的水泵。


技术介绍

1、传统汽车动力装置主要是指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双碳”的大目标下,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小型汽车的电动化趋势发展迅猛,但在商用车领域,目前依然是以传统动力为主,一时难以实现电动化的量产。因此,商用车面临更为紧急的节能减排任务,针对发动机如何做到节能便是一些主机厂与发动机厂追求的目标。

2、传统的发动机冷却水泵多与发动机轮系直接相连,发动机转速变化较快,会造成冷却水泵的叶轮转速随之快速变化,进而水泵流量快速变化,这就容易造成发动机忽冷忽热,发动机过冷容易积碳,对发动机造成一定的损伤。

3、而现有的硅油离合器水泵又无法实现区间内全流量控制,实际效果多为通或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转速的硅油离合器以及采用了该种硅油离合器的水泵。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关于离合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油离合器,包括主动板、从动板、皮带轮、销轴、弹簧、电磁线圈,皮带轮通过连接螺栓与主动板固定连接,在皮带轮与主动板之间形成一个工作腔,所述从动板位于该工作腔内且将该工作腔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注有硅油,主动板的下表面和从动板的上表面均设有供硅油流动的迷宫槽;所述从动板的中心轴孔内设有一个套筒,该套筒的下端部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上安装多个轴向的销轴,每个销轴上均套有弹簧,所述从动板对应每个销轴的位置均设有通孔以供销轴穿出,在从动板的上部设有上盖板用于将多个销轴的上部进行固定;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皮带轮中,在电磁线圈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从动板可克服弹簧的弹力沿套筒和销轴向下移动;皮带轮在外部动力作用下带动主动板旋转,主动板通过上腔体内的硅油带动从动板转动,从动板进而通过销轴带动套筒转动,所述套筒用于安装转轴;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磁通量的变化,就能改变对从动板的磁吸力,使从动板在电磁线圈的磁吸力及弹簧弹力相互作用下依托销轴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从动板与主动板的间距来控制上腔体内硅油量的多与少,从而实现对从动板的转速调节。

3、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硅油离合器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巧妙的优点,且能根据需要对转速进行调节,因为从动板在电磁线圈的磁吸力及弹簧弹力相互作用下能够依托销轴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从动板与主动板的间距就能控制上腔体内硅油量的多与少,从而实现对从动板的转速调节。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板包括中间部分和外围部分,外围部分为通磁材料,中间部分为隔磁材料,中间部分和外围部分通过多次浇铸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轮上部设有环形的通磁区,该通磁区与从动板外围部分相对应,除通磁区之外,皮带轮的其它部位均由隔磁材料制成。

6、进一步地,从动板设有贯通上下端面的通气孔,用于调节从动板上下移动时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的压力平衡。

7、再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板上设有储油槽和单向阀安装孔,该单向阀安装孔内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皮带轮上设有回油孔用于连通下腔体与单向阀,当皮带轮和主动板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会迫使下腔体内的硅油通过回油孔及单向阀回流至主动板的储油槽中。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板下表面还设有回油槽,该回油槽用于使储油槽内的硅油回流至主动板和从动板的迷宫槽内。

9、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板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迷宫槽相交的上缓压槽,从动板上表面设有多个与迷宫槽相交的下缓压槽,用于使硅油在从动板上下运动时能迅速流动,缓解硅油流动压力。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板的外周面设有密封圈。

11、本专利技术关于水泵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硅油离合器水泵,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硅油离合器,所述水泵包括泵体、叶轮、轴连轴承、水封、泵盖,所述轴连轴承由中心轴、中间轴和外圈轴组合而成,所述轴连轴承的中心轴上端固定安装在硅油离合器的套筒内。

12、进一步地,所述水泵还包括信号轮和转速传感器,所述轴连轴承的中间轴与皮带轮过盈配合,轴连轴承的外圈轴与泵盖过盈配合,轴连轴承的中心轴下端穿过泵盖的轴孔深入至泵体内与叶轮过盈配合,在中心轴与泵盖轴孔之间安装有水封,所述信号轮安装在轴连轴承的中心轴下端,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泵盖上且与信号轮的位置相对应,转速传感器通过对信号轮的监测实现对叶轮转速的检测,实时监控叶轮转速,实现闭环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板(3)、从动板(6)、皮带轮(12)、电磁线圈(11),皮带轮(12)通过连接螺栓(1)与主动板(3)固定连接,在皮带轮(12)与主动板(3)之间形成一个工作腔,所述从动板(6)位于该工作腔内且将该工作腔分隔为上腔体(12d)和下腔体(12b),上腔体(12d)内注有硅油,主动板(3)的下表面和从动板(6)的上表面均设有供硅油流动的迷宫槽;所述从动板(6)的中心轴孔内设有一个套筒(9),该套筒(9)的下端部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上安装多个轴向的销轴(8),每个销轴(8)上均套有弹簧(10),所述从动板(6)对应每个销轴(8)的位置均设有通孔以供销轴(8)穿出,在从动板(6)的上部设有上盖板(4)用于将多个销轴(8)的上部进行固定;所述电磁线圈(11)安装在皮带轮(12)中,在电磁线圈(11)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从动板(6)可克服弹簧(10)的弹力沿套筒(9)和销轴(8)向下移动;皮带轮(12)在外部动力作用下带动主动板(3)旋转,主动板(3)通过上腔体(12d)内的硅油带动从动板(6)转动,从动板(6)进而通过销轴(8)带动套筒(9)转动,所述套筒(9)用于安装转轴;通过控制电磁线圈(11)磁通量的变化,就能改变对从动板(6)的磁吸力,使从动板(6)在电磁线圈(11)的磁吸力及弹簧(10)弹力相互作用下依托销轴(8)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从动板(6)与主动板(3)的间距来控制上腔体(12d)内硅油量的多与少,从而实现对从动板(6)的转速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板(6)包括中间部分(6d)和外围部分(6c),外围部分(6c)为通磁材料,中间部分(6d)为隔磁材料,中间部分(6d)和外围部分(6c)通过多次浇铸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12)上部设有环形的通磁区(12a),该通磁区(12a)与从动板外围部分(6c)相对应,除通磁区(12a)之外,皮带轮(12)的其它部位均由隔磁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从动板(6)设有贯通上下端面的通气孔(6b),用于调节从动板(6)上下移动时上腔体(12d)和下腔体(12b)之间的压力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板(3)上设有储油槽(3a)和单向阀安装孔,该单向阀安装孔内安装有单向阀(5),所述皮带轮(12)上设有回油孔(12c)用于连通下腔体(12b)与单向阀(5),当皮带轮(12)和主动板(3)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会迫使下腔体(12b)内的硅油通过回油孔(12c)及单向阀(5)回流至主动板的储油槽(3a)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板(3)下表面还设有回油槽(3b),该回油槽(3b)用于使储油槽(3a)内的硅油回流至主动板(3)和从动板(6)的迷宫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主动板(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与迷宫槽相交的上缓压槽(3c),从动板(6)上表面设有多个与迷宫槽相交的下缓压槽(6a)。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板(6)的外周面设有密封圈(7)。

9.一种硅油离合器水泵,所述水泵包括泵体(18)、叶轮(14)、轴连轴承(13)、水封(19)、泵盖(15),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离合器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硅油离合器,所述轴连轴承(13)由中心轴(13a)、中间轴(13b)和外圈轴(13c)组合而成,所述轴连轴承的中心轴(13a)上端固定安装在硅油离合器的套筒(9)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硅油离合器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还包括信号轮(16)和转速传感器(17),所述轴连轴承的中间轴(13b)与皮带轮(12)过盈配合,轴连轴承的外圈轴(13c)与泵盖(15)过盈配合,轴连轴承的中心轴(13a)下端穿过泵盖(15)的轴孔深入至泵体(18)内与叶轮(14)过盈配合,在中心轴(13a)与泵盖轴孔之间安装有水封(19),所述信号轮(16)安装在轴连轴承的中心轴(13a)下端,所述转速传感器(17)安装在泵盖(153a)上且与信号轮(16)的位置相对应,转速传感器(17)通过对信号轮(16)的监测实现对叶轮(14)转速的检测,实时监控叶轮(14)转速,实现闭环控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板(3)、从动板(6)、皮带轮(12)、电磁线圈(11),皮带轮(12)通过连接螺栓(1)与主动板(3)固定连接,在皮带轮(12)与主动板(3)之间形成一个工作腔,所述从动板(6)位于该工作腔内且将该工作腔分隔为上腔体(12d)和下腔体(12b),上腔体(12d)内注有硅油,主动板(3)的下表面和从动板(6)的上表面均设有供硅油流动的迷宫槽;所述从动板(6)的中心轴孔内设有一个套筒(9),该套筒(9)的下端部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上安装多个轴向的销轴(8),每个销轴(8)上均套有弹簧(10),所述从动板(6)对应每个销轴(8)的位置均设有通孔以供销轴(8)穿出,在从动板(6)的上部设有上盖板(4)用于将多个销轴(8)的上部进行固定;所述电磁线圈(11)安装在皮带轮(12)中,在电磁线圈(11)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从动板(6)可克服弹簧(10)的弹力沿套筒(9)和销轴(8)向下移动;皮带轮(12)在外部动力作用下带动主动板(3)旋转,主动板(3)通过上腔体(12d)内的硅油带动从动板(6)转动,从动板(6)进而通过销轴(8)带动套筒(9)转动,所述套筒(9)用于安装转轴;通过控制电磁线圈(11)磁通量的变化,就能改变对从动板(6)的磁吸力,使从动板(6)在电磁线圈(11)的磁吸力及弹簧(10)弹力相互作用下依托销轴(8)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从动板(6)与主动板(3)的间距来控制上腔体(12d)内硅油量的多与少,从而实现对从动板(6)的转速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板(6)包括中间部分(6d)和外围部分(6c),外围部分(6c)为通磁材料,中间部分(6d)为隔磁材料,中间部分(6d)和外围部分(6c)通过多次浇铸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12)上部设有环形的通磁区(12a),该通磁区(12a)与从动板外围部分(6c)相对应,除通磁区(12a)之外,皮带轮(12)的其它部位均由隔磁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油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从动板(6)设有贯通上下端面的通气孔(6b),用于调节从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亮董仁泽刘行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腾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