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888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机油泵与真空泵共用一个壳体,发动机通过棘轮或皮带轮等驱动机油泵主动轴;主动轴与转子过盈连接,带动机油泵转子旋转,进而驱动机油泵运转;机油泵主动轴通过联轴器驱动真空泵转子旋转,从而实现了机油泵真空泵两泵同时工作。真空泵与机油泵集成在一起,对发动机的紧凑性和轻量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再加上真空泵转子的内部设有空腔,外部设置平面,能够在保证强度足够和运转顺畅的前提下,使转子轻量化。机油泵主动轴与真空泵转子通过联轴器联接,起到了传递扭矩和解耦弯矩的作用。起到了传递扭矩和解耦弯矩的作用。起到了传递扭矩和解耦弯矩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和刹车制动相关,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发动机而言,充分润滑是发动机良好运行的先决条件,机油泵是润滑系统的动力元件,提供一定压力的流量,通过压力输送和(或)飞溅等方式运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使金属表面之间间隔一层薄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损耗、减轻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而制动则涉及到行车安全,真空泵则为刹车助力制动时重要的真空来源,帮助人们实现轻松制动。
[0003]当前技术,机油泵位于发动机内部而真空泵是在发动机表面,中间通有油路,充满机油泵提供润滑真空泵的机油。机油泵和真空泵分开布置于发动机不同区域,所占空间较多,不符合车辆集成化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泵真空泵集成,能同时满足机油泵和真空泵的功能,占用空间少,结构紧凑,符合车辆轻量化和集成化的设计理念。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包括共用壳体、机油泵泵盖、真空泵泵盖;所述共用壳体与机油泵泵盖封闭构成机油泵腔体,所述机油泵腔体及其内部的内转子、外转子、驱动轴与共用壳体、机油泵泵盖构成机油泵,所述驱动轴由发动机通过棘轮或皮带轮驱动旋转;所述共用壳体与真空泵泵盖封闭构成真空泵腔体,所述真空泵腔体及其内部的转子、叶片与共用壳体、真空泵泵盖构成真空泵;所述驱动轴通过联轴器驱动真空泵转子旋转,进而带动叶片同步旋转;所述转子中部开槽,在真空泵腔体内壁的限制下,叶片在旋转的同时也在转子槽内往复滑动;所述转子内部设有空腔,转子外表面设有与叶片滑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所述真空泵转子和叶片把真空泵腔体分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三部分,所述共用壳体上设有配气槽,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配气槽串通,并与进气口连通,形成低压腔,而第三腔体与排气口连通,形成高压腔;所述真空泵腔体侧壁和转子间设有一侧隙,侧隙内充满润滑油。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能同时满足机油泵和真空泵的功能,且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布局合理等优点,转子的内部设有空腔,外部设置平面,能够在保证强度足够和运转顺畅的前提下,使转子轻量化,侧隙内充满润滑油,一来可以保持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组成的低压腔与设为高压腔第三腔体的气密性;二来可以防止转子高速旋转时真空泵腔体侧壁和转子接触区域烧结失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两端均设有叶片头,所述叶片头外部设有外接触曲面,在真空泵工作时,外接触曲面与真空泵腔体侧壁摩擦接触,其接触点方向与叶片轴线的夹角a最大不超过18
°
;叶片头与真空泵腔体侧壁接触点在叶片头外接触曲面的1/4~3/4之间来回切
换。
[0008]再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头两侧均设有侧翼,保证叶片和叶片头在运行工况不脱离;所述叶片和叶片头之间设有一间隙,中间充满润滑油,一来可以配合侧隙保持低压腔与高压腔之间的气密性,二来可以防止真空泵在运行工况叶片和叶片头由于润滑不足烧结失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共用壳体上设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及节流孔,所述第一油道连通发动机主油道,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从发动机与机油泵真空泵集成的结合面流进第一油道,经由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流入节流孔,所述节流孔有节流降压作用,按设计调节好润滑油流量和压力流入联轴器和转子小端结合处,防止两者高速运转时烧结。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小端与联轴器配合区域的底部设有第一配油槽、内侧壁上设有半圆形的第二配油槽和第三配油槽,润滑油通过节流孔经由第二配油槽充满第一配油槽,之后润滑油随转子高速运转被带到转子小端与联轴器配合区域,用于润滑转子与联轴器、以及联轴器与驱动轴接触区域;所述第二配油槽和第三配油槽通过第一配油槽连通,润滑油经由第二配油槽和第三配油槽流入真空泵腔体,用于润滑真空泵内所有零部件的接触区域。
[0011]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泵的进气管内设有一单向阀组件,该单向阀组件包括单向阀阀体、单向阀阀芯、单向阀弹簧及单向阀阀座;所述单向阀阀体内部设有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单向阀阀芯、单向阀弹簧及单向阀阀座均处于下腔体内,所述单向阀弹簧置于单向阀阀芯和单向阀阀座之间,所述单向阀阀体设有一环形尖端,当单向阀阀芯置于单向阀阀体内后,把环形尖端向内折弯90
°
,就能防止单向阀阀座松脱;在单向阀弹簧的预压缩力作用下,单向阀阀芯的环形上端与单向阀阀体下腔体上壁紧密贴合,使上腔体和下腔体完全隔开,保持密封性;所述单向阀阀芯上设有一圆平面,当上腔体中的气体和下腔体的气体压差足够大时,气压推动单向阀阀芯带动单向阀弹簧向下移动,使上腔体和下腔体导通;所述单向阀阀芯上设有头部,对单向阀弹簧移动有导向作用,所述单向阀阀芯上的凸台和阀座的上端面一起对单向阀弹簧位移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真空泵去除泵盖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的叶片头区域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的润滑油路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子与联轴器结合区域润滑油路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进气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为:
[0019]1——共用壳体
ꢀꢀꢀꢀꢀ
2——机油泵泵盖
ꢀꢀꢀꢀꢀ
3——真空泵泵盖
[0020]4——驱动轴
ꢀꢀꢀꢀꢀꢀꢀ
5——联轴器
ꢀꢀꢀꢀꢀꢀꢀꢀꢀ
6——内转子
[0021]7——外转子
ꢀꢀꢀꢀꢀꢀꢀ
8——机油泵腔体
ꢀꢀꢀꢀꢀꢀ
9——转子
[0022]10——叶片
ꢀꢀꢀꢀꢀꢀꢀꢀ
11——真空泵腔体
ꢀꢀꢀꢀꢀ
12——叶片头
[0023]101——配气槽
ꢀꢀꢀꢀꢀ
901——空腔
ꢀꢀꢀꢀꢀꢀꢀꢀꢀꢀ
1101——第一腔体
[0024]1102——第二腔体
ꢀꢀ
1103——第三腔体
ꢀꢀꢀꢀꢀ
1104——侧隙
[0025]1105——间隙
ꢀꢀꢀꢀꢀꢀ
1201——外接触曲面
ꢀꢀꢀ
1202——侧翼
[0026]a——第一油道
ꢀꢀꢀꢀꢀ
b——第二油道
ꢀꢀꢀꢀꢀꢀꢀꢀ
c——第三油道
[0027]e——节流孔
ꢀꢀꢀꢀꢀꢀꢀ
f——第一配油槽
ꢀꢀꢀꢀꢀꢀ
g——第二配油槽
[0028]13——单向阀阀体
ꢀꢀ
14——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包括共用壳体(1)、机油泵泵盖、真空泵泵盖;所述共用壳体(1)与机油泵泵盖(2)封闭构成机油泵腔体(8),所述机油泵腔体(8)及其内部的转子组件、驱动轴(4)与共用壳体(1)、机油泵泵盖(2)构成机油泵,所述驱动轴(4)由发动机通过棘轮或皮带轮驱动旋转;所述共用壳体(1)与真空泵泵盖(3)封闭构成真空泵腔体(11),所述真空泵腔体(11)及其内部的转子(9)、叶片(10)与共用壳体(1)、真空泵泵盖(3)构成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通过联轴器(5)驱动真空泵转子(9)旋转,进而带动叶片(10)同步旋转;所述转子(9)中部开槽,在真空泵腔体(11)内壁的限制下,叶片(10)在旋转的同时也在转子(9)槽内往复滑动;所述转子(9)内部设有空腔(901),转子(9)外表面设有与叶片(10)滑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所述真空泵转子(9)和叶片(10)把真空泵腔体(11)分为第一腔体(1101)、第二腔体(1102)和第三腔体(1103)三部分,所述共用壳体(1)上设有配气槽(101),第一腔体(1101)和第二腔体(1102)通过配气槽(101)串通,并与进气口连通,形成低压腔,而第三腔体(1103)与排气口连通,形成高压腔;所述真空泵腔体(11)侧壁和转子(9)间设有一侧隙(1104),侧隙(1104)内充满润滑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0)两端均设有叶片头(12),所述叶片头(12)外部设有外接触曲面(1201),在真空泵工作时,外接触曲面(1201)与真空泵腔体(11)侧壁摩擦接触,其接触点方向与叶片(10)轴线的夹角a最大不超过18
°
;叶片头(12)与真空泵腔体(11)侧壁接触点在叶片头(12)外接触曲面(1201)的1/4~3/4之间来回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头(12)两侧均设有侧翼(1202),保证叶片(10)和叶片头(12)在运行工况不脱离;所述叶片(10)和叶片头(12)之间设有一间隙(1105),中间充满润滑油。4.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发动机机油泵与真空泵集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壳体(1)上设有第一油道(a)、第二油道(b)、第三油道(c)及节流孔(e),所述第一油道(a)连通发动机主油道,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从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董仁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腾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