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97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03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包括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进液通道,所述口琴管包括冷却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管口边沿与所述口琴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其中,所述口琴管于所述冷却通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集流体对应所述连接槽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卡合于所述连接槽中并与所述连接槽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能有效降低窜液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升对电池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作为动力源的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是电池的安全性,电池的安全性与电池热管理息息相关,不少电池的安全事故与电池过热有关,因此电池散热是保障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2、当前,电池热管理结构主要包括集流管与口琴管,冷却介质由集流管流入口琴管,流入口琴管后,冷却介质可以通过口琴管与电池进行换热,冷却介质待换热结束后经由集流管流出。

3、目前,常规技术方案中,主要通过焊接将集流管与口琴管固定连接,具体地,焊接方案包括:将集流管与口琴管并排设置后,对集流管与口琴管相接触的外部边沿进行焊接。但由于集流管的内部结构无法与口琴管的内部结构相焊接,导致焊接后的电池热管理结构容易出现内部流道相互窜液的现象,甚至出现漏液的问题。可见,当前的电池热管理结构存在气密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结构气密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包括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进液通道,所述口琴管包括冷却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管口边沿与所述口琴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4、其中,所述口琴管于所述冷却通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一集流体对应所述连接槽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卡合于所述连接槽中并与所述连接槽固定连接。

5、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通道间隔设置;

6、所述连接槽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通道之间。

7、可选地,所述连接槽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通道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槽。

8、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贯穿所述口琴管,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体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流体;

9、所述第一集流体或者所述第二集流体中还设置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连通。

10、可选地,所述出液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上;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回流通道;

11、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于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回流通道之间,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于所述回流通道与出液通道之间。

12、可选地,所述进液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上的进液孔,所述进液通道还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连通于所述进液孔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所述第四通道连通于所述进液孔与所述第一通道之间。

13、可选地,所述出液通道包括第五通道和开设于所述第一集流体上的出液孔,所述第五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出液孔之间。

14、可选地,所述第五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之间。

15、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冷却组件,所述电芯与所述口琴管贴合。

16、可选地,所述电芯冷却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冷却组件依次连通,且所述电芯冷却组件与所述电芯交替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技术提供的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其将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连接后,使得进液通道与冷却通道连通,此时可以通过向第一集流体注液,使得冷却介质于冷却通道中流动,以完成对电芯的冷却;对于该电芯冷却结构而言,其通过进液通道的管口边沿与口琴管的连接,完成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的外侧密封;同时,将连接块卡入连接槽中并与连接槽固定连接,相当于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的内侧密封,提高了密封性;并且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槽的设置,使得第一集流体与口琴管之间的相对精度提高,使得进液通道更加准确地匹配冷却通道,减少了窜液的风险。因此,本电芯冷却组件及电池具备气密封性高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10)与口琴管(20),所述第一集流体(10)包括进液通道(11),所述口琴管(20)包括冷却通道(21);所述进液通道(11)的管口边沿与所述口琴管(20)固定连接,所述进液通道(11)与所述冷却通道(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通道(21)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2)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通道(21)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1)贯穿所述口琴管(20),所述冷却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体(10)连通,所述冷却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流体(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13)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所述第二集流体(30)包括回流通道(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11)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的进液孔(111),所述进液通道(11)还包括相互分隔的第三通道(112)与第四通道(113),所述第三通道(112)连通于所述进液孔(111)与所述第一通道(211)之间,所述第四通道(113)连通于所述进液孔(111)与所述第一通道(2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13)包括第五通道(132)和开设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的出液孔(131),所述第五通道(132)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212)与所述出液孔(13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通道(132)设置于所述第三通道(112)与所述第四通道(113)之间。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冷却组件,所述电芯与所述口琴管(20)绝缘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冷却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冷却组件依次连通,且所述电芯冷却组件与所述电芯交替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10)与口琴管(20),所述第一集流体(10)包括进液通道(11),所述口琴管(20)包括冷却通道(21);所述进液通道(11)的管口边沿与所述口琴管(20)固定连接,所述进液通道(11)与所述冷却通道(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冷却通道(21)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2)的数量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通道(21)之间仅设置有一个所述连接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1)贯穿所述口琴管(20),所述冷却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体(10)连通,所述冷却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集流体(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芯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13)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体(10)上;所述第二集流体(30)包括回流通道(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芯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艳峰彭虹荃刘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