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孔碳复合材料、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其理论比容量和理论比能量分别可以达到1675mah/g和2600wh/kg。然而锂多硫化物易溶解于电解液,以及硫单质和硫化锂在充放电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效应等问题,使得锂硫电池难以达到其理论能量密度。
2、目前,增加电极的厚度是提升锂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对锂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过程中发现,随着电极厚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电极内部的空隙减少,使得电解液的浸润性更差,而且还会增加曲折度,使得电极内部的离子传输途径增大,从而导致锂硫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较差。
3、相较于其他碳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维纳米材料,不仅具备比较大的纵横比,还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高导电性以及微观结构的粗糙表面,能够在3d空间中形成网络结构,将其与硫单质相结合后有利于提高硫的负载量,从而降低厚电极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4、例如,现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复合碳材料与磷酸盐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硫脲与磷氧掺杂材料的质量比为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聚丙烯腈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0.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碳化处理的温度为1000~1200℃,碳化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复合碳材料与磷酸盐的质量比为1:(1~10);所述硫脲与磷氧掺杂材料的质量比为1:(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聚丙烯腈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0.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碳化处理的温度为1000~1200℃,碳化处理的时间为2~4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兵,冯惠妍,蔡慧,陈振宇,张成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