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276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7:4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包括定位件、压紧件和密封件,定位件和压紧件转动连接,定位件具有定位腔,定位腔适于容纳玻片;密封件设置在压紧件上,密封件具有与玻片的玻片透化区一一对应的密封部,受外力的作用,压紧件适于带动密封件转动至定位腔内,以使密封件与玻片抵接的压紧状态,以及受外力的作用,压紧件适于带动密封件退出定位腔,以使密封件与玻片分离的分离状态;其中,在压紧状态下,玻片透化区在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落入到密封部在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内。上述结构的夹具,方便了工作人员快速地对玻片透化区进行夹持密封,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效率,且能够满足大批量的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基因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1、空间转录组是在组织原位检测基因表达的一种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将新鲜冷冻的组织切片,置于文库制备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透化、rna捕获、测序后分析基因在组织内部的空间位置信息。

2、现有技术中,组织透化预实验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作用是在正式实验前摸索某个组织类型的最佳透化时间。一般需要在一张载玻片上设置六个透化区,进行透化时间梯度实验,要求每个透化区独立加样且透化区相互之间保持密封隔离,而实验室目前基本是将硅胶垫置于玻片和上盖板之间,再用燕尾夹夹紧等方式实现夹紧密封隔离。

3、但是,使用燕尾夹夹紧等方式实现玻片和上盖板之间的夹紧密封隔离,存在对位精度较差,操作不方便等情况,无法满足大批量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使用燕尾夹夹紧等方式实现玻片和上盖板之间的夹紧密封隔离,存在对位精度较差,操作不方便等情况,无法满足大批量实验需求的缺陷。

2、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夹具,包括:

3、转动连接的定位件和压紧件,其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定位腔,所述定位腔适于容纳所述玻片;

4、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压紧件上,所述密封件具有与所述玻片的玻片透化区一一对应的密封部,受外力的作用,所述压紧件适于带动所述密封件转动至所述定位腔内,以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玻片抵接的压紧状态,以及受外力的作用,所述压紧件适于带动所述密封件退出所述定位腔,以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玻片分离的分离状态;

5、其中,在所述压紧状态下,所述玻片透化区在所述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落入到所述密封部在所述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内。

6、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定位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压紧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嵌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以使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压紧件转动连接。

7、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错位成型在所述定位件上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形成开口;

8、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安装至所述开口内。

9、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成型在所述压紧件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径与所述弧形面的内径相适配。

10、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转轴的直径大于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且不大于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11、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压紧件上还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压紧件和所述转轴之间。

12、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压紧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件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13、可选地,上述的夹具,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14、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设置在所述压紧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

15、阻挡件,所述阻挡件设置在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卡扣件适于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阻挡件扣合,以连接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压紧件。

16、可选地,上述的夹具,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17、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压紧件上;

18、定位台,所述定位台设置在所述定位件上,所述定位台适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插入所述定位槽内,以定位所述压紧件和所述定位件。

19、可选地,上述的夹具,所述密封件为硅胶垫、橡胶垫和石棉硅胶垫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0、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技术提供的夹具,包括定位件、压紧件和密封件,定位件和压紧件转动连接,定位件具有定位腔,定位腔适于容纳玻片;密封件设置在压紧件上,密封件具有与玻片的玻片透化区一一对应的密封部,受外力的作用,压紧件适于带动密封件转动至定位腔内,以使密封件与玻片抵接的压紧状态,以及受外力的作用,压紧件适于带动密封件退出定位腔,以使密封件与玻片分离的分离状态;其中,在压紧状态下,玻片透化区在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落入到密封部在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内。

22、此结构的夹具,通过相互之间转动连接的定位件和压紧件以及设置在压紧件上的密封件,定位件具有定位腔,从而能够容纳玻片,玻片具有若干玻片透化区,密封件则设置在压紧件上,且压紧件具有与玻片透化区一一对应的密封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压紧件能够带动密封件转动至定位腔内,并使密封件与玻片进行抵接,且在抵接时,玻片透化区在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能够落入到密封部在定位腔上的正向投影内,从而确保玻片上的每个玻片透化区能够独立加样且相互之间保持密封隔离;当加样完成后,压紧件也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密封件退出定位腔,从而使得密封件与玻片相互分离,进而能够将玻片从定位腔内取出,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快速地对玻片透化区进行夹持密封,有利于提高实验的效率,且能够满足大批量的实验需求。

23、2.本技术提供的夹具,定位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压紧件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第二连接部适于嵌入至第一连接部内,以使定位件与压紧件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错位成型在定位件上的弧形面,两个弧形面之间形成开口;第二连接部适于安装至开口内。第二连接部为成型在压紧件上的转轴,转轴的外径与弧形面的内径相适配。转轴的直径大于两个弧形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且不大于两个弧形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24、此结构的夹具,通过设置在定位件上的第一连接部和设置在压紧件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在定位件上位置和第二连接部在压紧件上的位置一一对应,且第二连接部能够嵌入到第二连接部内,从而使得定位件和压紧件之间能够相互转动,进而完成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为错位成型在定位件上的两个弧形面,相互错位的两个弧形面之间形成开口,使得第二连接部能够安装至开口内,进而使得定位件和压紧件转动连接,当第二连接部在开口内转动时,第二连接部相对于两个弧形面转动。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为成型在压紧件上的转轴,转轴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嵌入至开口内,从而完成定位件和压紧件转动连接,同时,转轴的外径与弧形面的内径相适配,使得转轴嵌入至开口内时,转轴的外壁面与弧形面抵接,避免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在开口内跳动。通过设置转轴的直径大于两个弧形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在将转轴嵌入到开口内后时,转轴不会从开口内掉落出来,进而提高了定位件和压紧件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转轴的直径不大于两个弧形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从而使得转轴能够被嵌入至开口,避免了转轴的直径过大,而无法嵌入至开口内,进而无法完成定位件和压紧件的连接。

25、3.本技术提供的夹具,压紧件上还设置有加强件,加强件设置在压紧件和转轴之间。压紧件上开设有安装槽,密封件适于安装在安装槽内。还包括卡扣结构,卡扣结构包括卡扣件和阻挡件,卡扣件设置在压紧件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阻挡件设置在定位件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卡扣件适于在外力作用下与阻挡件扣合,以连接定位件和压紧件。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适于夹持玻片(4),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1),所述压紧件(2)包括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适于嵌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1)内,以使所述定位件(1)与所述压紧件(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两个错位成型在所述定位件(1)上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形成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成型在所述压紧件(2)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径与所述弧形面的内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直径大于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且不大于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2)上还设置有加强件(22),所述加强件(22)设置在所述压紧件(2)和所述转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2)上开设有安装槽(23),所述密封件(3)适于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为硅胶垫、橡胶垫和石棉硅胶垫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适于夹持玻片(4),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1),所述压紧件(2)包括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21)适于嵌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1)内,以使所述定位件(1)与所述压紧件(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包括两个错位成型在所述定位件(1)上的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之间形成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为成型在所述压紧件(2)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径与所述弧形面的内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思奇方星陈跃东王丽丽沈洪飞宋安琦郑思寒郭剑王春明顾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运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