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197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普通千斤顶[1]、固定千斤顶的底座架[2]、与起重顶杆相连接的提升架[3]装置;千斤顶[1]固定在底座架[2]上,提升架[3]与起重顶杆相连接并通过导套[7]套入底座架[2]的导杆[5]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普通千斤顶的救援范围大大拓宽,可允许最小起重尺寸趋近零的缝隙;装置结构简单,能够与普通千斤顶巧妙结合,便于拆卸和携带,操作方便,起重力大,造价低廉,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狭窄的超低空间中工作的便携式千斤顶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机械维修和各种救灾中常见的重要机械装置 ,一般有机械式千斤顶和油 压式千斤顶等。两者由于自身基本尺寸的限制,回缩时的最小外形长度在200mm以上,使得 起重时物体的空间高度不小于该千斤顶的最小外形尺寸。很多场合,我们会看到在遇到野外突发事件中紧急需求救援的人或物处于很重的 障碍物下,并且位于很低或者很极端的位置,甚至处在十分狭窄的缝隙之间,用人力根本无 法达到预期救援目的。目前,常用的几种能够在较小的空间高度起重的方式分别是一、用起重气囊; 二、用硬质撬杠;三、用起重机起重。其中,第一种的起重气囊成本较高;第二种只能将缝隙 宽度撬动的很小,起升重量和高度都较小,并且安全性和稳定性差;第三种需要大型的起重 设备,由于设备过于庞大笨重(如大型吊车、气割设备),无法快速及时达到救援现场,错过 许多救援最佳时机,尤其在面对石板下受压的被救人员时,起重机更容易造成次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在狭隘空间内起重的便携式超低空间救灾千斤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普通千斤顶、固定千斤顶的底座架、与起重顶杆相连接的提升 架装置。千斤顶固定在底座架上,提升架与起重顶杆相连接并通过导套套入底座架的导杆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千斤顶为常见的油压千斤顶或机械式千斤顶,包括千斤顶上顶杆、 千斤顶底座和千斤顶摆臂等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座架上设固定普通千斤顶机身的凹槽,普通千斤顶置入凹槽内, 通过凹槽外侧的螺旋紧固手柄使两者固定;底座架一端为导杆结构,用于提升架的 导向作用;另一端设计成尖嘴状结构,且表面具有防滑作用的三角形锯齿,便于底座插入狭 隘空间,也起到平衡作用;底座架上再设两根提高导杆刚度的加强杆,一端固定在 底座架上,一端与导杆的顶端斜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提升架利用其凹形套筒置于普通千斤顶上顶杆之上,并通过螺旋紧 固手柄与千斤顶顶杆固定,使之随千斤顶顶杆同步起升;左侧设有一导套结构,可插入 底座架上的导杆,保证提升架的垂直直线移动;提升架的作用力部分呈尖端状,当千斤 顶在收缩状态或半收缩状态时,能够保证提升架的起重尖端与底座架上的尖端吻合,便于 在超低空间内作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杆、导套可以是矩形的,也可以是圆形或其它形状的,两者形状配对。本专利技术使普通千斤顶的救援范围大大拓宽,可允许最小起重尺寸趋近零的缝隙。 装置结构简单,能够与普通千斤顶巧妙结合,便于拆卸和携带,操作方便,起重力大,造价低 廉,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所利用的普通千斤顶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架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装配6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普通千斤顶;2为底座架主体;3为提升架主体;4为紧固手柄;5为 导杆;6为加强杆;7为导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本专利技术中所利用的普通千斤顶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底座架主视图、图3本 专利技术的底座架俯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提升架主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装配图、图6本专利技术 的立体示意图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间救灾千斤顶,包 括普通千斤顶1、固定千斤顶的底座架2、提升重物的提升架3和用于紧固作用的紧固手柄 4、矩形导杆5、加强杆6、矩形导套7。普通千斤顶1可为油压式、螺旋式。本专利技术以油压式为例。普通油压式千斤顶1使用时,通过千斤顶摆臂的摆动,使得液压油进入压缩缸,使 千斤顶顶杆相对升高,顶起汽车或其它重物。由于千斤顶收缩时最小尺寸较大,在面对狭窄 的缝隙时无法实施救援,或者无法撬开石板等压在伤员身上的建筑废墟,给营救工作带来 十分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及相应的具体实施例方式所述的底座架2上设半环形固定槽,在固定槽上设有紧固螺纹孔,将普通千斤顶1 的底座放入固定槽后,旋紧紧固手柄4。由于设有两个夹角90度的紧固手柄,可将千斤顶1 的底座与底座架2紧固在一起。底座架2前端为叉形尖端,叉形中间的空间与提升架3的尖 端相吻合,并且底座架2尖端与提升架3尖端表面呈三角形锯齿,具有起重时的防滑作用。 底座架主体2另一侧固连着矩形导杆5,此滑动杆主要目的是保证提升架3的上下线性移 动。矩形导杆5与加强杆6固连,满足矩形导杆5的刚度,增加了起重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提升架3上设有凹形套筒,将千斤顶顶杆 插入套筒,并固定提升架3和千斤顶顶 杆。当处于超低空间救灾时,通过控制千斤顶顶杆高度,使底座架2尖端与提升架3尖 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缝隙的距离,然后将尖端插入到缝隙之间,通过千斤顶1摆臂,使千斤顶 上顶杆带动提升架3 —起向上升起,进而将底座架2的尖端与提升架3尖端距离增大,将上面物体抬起。对于缝隙很小的状况下,可用铁锤或其它重物敲打该装置,使尖端 强力插入缝 隙中,其它操作同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造,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 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普通千斤顶、固定千斤顶的底座架、与起重顶杆相连接的提升架装置;千斤顶固定在底座架上,提升架与起重顶杆相连接并通过导套套入底座架的导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其特征是底座架上设固定普通千斤 顶机身的凹槽,普通千斤顶置入凹槽内,通过凹槽外侧的螺旋紧固手柄使两者固定,底 座架一端为导杆,另一端为尖嘴状结构,底座架上再设置两根加强杆,一端固定在 底座架上,一端与导杆的顶端斜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其特征是提升架的凹形套筒固定于 普通千斤顶上顶杆之上,左侧设有一导套结构,可插入底座架上的导杆,提升架的 作用力部分呈尖端状,且表面具有防滑作用的三角形锯齿。全文摘要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普通千斤顶、固定千斤顶的底座架、与起重顶杆相连接的提升架装置;千斤顶固定在底座架上,提升架与起重顶杆相连接并通过导套套入底座架的导杆上。本专利技术使普通千斤顶的救援范围大大拓宽,可允许最小起重尺寸趋近零的缝隙;装置结构简单,能够与普通千斤顶巧妙结合,便于拆卸和携带,操作方便,起重力大,造价低廉,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66F3/00GK101830410SQ20101018031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孙剑萍, 汤兆平, 王军强, 肖媛青 申请人:华东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超低空间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普通千斤顶[1]、固定千斤顶的底座架[2]、与起重顶杆相连接的提升架[3]装置;千斤顶[1]固定在底座架[2]上,提升架[3]与起重顶杆相连接并通过导套[7]套入底座架[2]的导杆[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兆平孙剑萍王军强肖媛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