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座椅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座椅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0169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6: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座椅及汽车,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座椅的底部;第一连接部,铰接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左侧;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于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右侧;第一微调装置,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并可带动固定板的一端做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微调装置的底部固定于座椅滑轨上;第二微调装置,固定在第二连接部上,可带动固定板的另一端做上下移动,并相对于固定板的一端左右滑动;所述第二微调装置的底部固定于座椅滑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座椅上下、左右两侧的高度调节,降低乘客产生晕车的风险,并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1、目前汽车座椅与汽车均为刚性固定连接,乘员在车内进行读书或者观影等娱乐活动时,由于汽车出现突然的启动、颠簸、紧急刹车等工况,人体处于“被摆动”状态,这些工况会使人体内的前庭器官感受到摇晃,并不断发出杂乱的信号给大脑,使得内耳的调节功能跟不上,尤其在坐车时低头看手机、报纸或者玩游戏时,视觉感知与前庭平衡系统产生冲突,造成晕车现象产生。

2、cn209921122u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包括底板、伸缩支架和支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立板、下支块和下卡块,所述立板位于所述下支块的左侧,所述下卡块位于所述下支块的右侧,所述支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上支块和上卡块,所述上卡块位于所述上支块的右侧,所述下支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下滑块,所述下滑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伸缩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所述上支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上滑块;该现有技术虽然能够调节高度方向,但是无法根据对车辆姿态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乘客坐在上面十分生硬,易造成晕车现象,缺少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座椅及汽车,能够实现座椅上下、左右两侧的高度调节,降低乘客产生晕车的风险,并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具体方案如下:

2、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包括:

3、固定板,设置在座椅底部;

4、第一连接部,铰接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左侧;

5、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右侧;

6、第一微调装置,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上,并可带动固定板的一端做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微调装置的底部固定于座椅滑轨上;

7、第二微调装置,固定在第二连接部上,可带动固定板的另一端做上下移动,并相对于固定板的一端左右滑动;所述第二微调装置的底部固定于座椅滑轨上。

8、可选的,所述第一微调装置和所述第二微调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

9、升降调节支架,支撑于所述座椅和座椅滑轨之间,可调节座椅的升降位移;

10、驱动装置,固定在升降调节支架上,用于驱动升降调节支架进行上下移动。

11、可选的,所述升降调节支架包括:

12、上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

13、前上支架,铰接于所述上支架的一端;

14、后上支架,铰接于所述上支架的另一端;

15、前下支架,一端铰接于所述前上支架,另一端铰接于前固定架;

16、后下支架,一端铰接于所述后上支架,另一端铰接于后固定架;

17、所述前固定架和所述后固定架均固定在座椅滑轨上;

18、前保持架,设置在前上支架与前下支架的连接处,并与前上支架和前下支架铰接,用于调整前上支架和前下支架的连接角度;

19、后保持架,设置在后上支架与后下支架连接处的后端,并与后上支架和后下支架铰接;所述后保持架在前保持架的带动下调整后上支架和后下支架的连接角度;

20、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后保持架上,且前端与前保持架驱动连接。

21、可选的,所述上支架、所述前保持架、所述后保持架、所述前上支架、所述前下支架、所述后上支架和所述后下支架均为u型钢,且所述前上支架和所述后上支架的尺寸相同,所述前下支架和所述后下支架的尺寸相同。

22、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23、驱动马达,固定在后保持架上;

24、焊接螺母,固定设置在前保持架的内部;

25、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26、所述输出轴依次穿过后保持架以及前保持架与焊接螺母螺纹连接;

27、所述驱动马达通过输出轴与焊接螺母螺纹配合,带动前保持架沿着输出轴移动,从而调整升降调节支架的升降高度。

28、可选的,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设置有限位块。

29、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方固定设置有陀螺仪;

30、所述陀螺仪,用于检测座椅的姿态,判断座椅是否在初始位置。

31、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方还固定设置有控制器;

32、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陀螺仪、所述第一微调装置的驱动马达以及所述第二微调装置的驱动马达;所述控制器根据陀螺仪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微调装置和第二微调装置进行升降,从而实现对车身运动姿态的补偿。

3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所述座椅的底部安装有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

3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座椅。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6、本专利技术通过识别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姿态变化,通过第一微调装置和第二微调装置对车辆姿态变化进行抵消,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第一微调装置和第二微调装置整体带动座椅进行高度调整,当车辆转弯时,通过第一微调装置和第二微调装置,调整座椅左侧或者右侧的高度,从而实现为乘员提供稳定的乘坐姿态,减少乘员在车内的摆动,降低产生晕车的风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调装置(4)和所述第二微调装置(5)结构相同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支架(6)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底部安装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调装置(4)和所述第二微调装置(5)结构相同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支架(6)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晕车平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建朱一男温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