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滇池金线鈀苗种的培育方法,属于鱼类养殖
技术介绍
滇池金线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 Regan)又名滇池金线鱼、波萝鱼、小洞鱼,分布于滇池及其流域所在河流、容洞、暗河之中。滇池金线鈀肉质鲜美,系云南“四大名 鱼”之首,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但滇池金线鈀系小型冷水鱼类,个体生长发育 较慢,人工催产繁殖鱼苗出膜后,鱼苗还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平游、摄食、自然生长,其间鱼 苗病害较多,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严重,鱼苗成活率不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引起许多 科研人员的关注。经过文件检索,在国内未发现有关滇池金线鈀苗种培育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滇池金线鈀苗种的培育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研究滇池 金线鈀这一珍稀品种的生活习性,保护滇池金线鈀的种质资源。本专利技术的苗种培育是将行内源性营养的自然吸收状态转变成人为可控制的摄食 和生长过程,有目的地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人为干预,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本专利技术的滇池金线鈀苗种的培育方法包括鱼苗开口的肥水培育、鱼苗的人工培 育、中后期鱼苗的饲养及鱼病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滇池金线鲃苗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滇池金线鲃苗种的培育方法包括鱼苗开口的肥水培育、鱼苗的人工培育、中后期鱼苗的饲养及鱼病害防治步骤;具体如下:鱼苗开口的肥水培育:a、暂养池混泥土结构的暂养池建造在大棚内,进水口为长条形管道,位于暂养池上方,喷淋水入池,出水口前设有60目的不锈钢网片制成的防逃栏栅,每个暂养池的进出水量和水位独立调控;池底置入供鱼苗躲藏栖息的干净的石棉瓦和海绵,每池铺设隐蔽物占暂养池底面积的1/3;出膜鱼苗从孵化池转移到暂养池中,水温控制在13-17℃,每日温差不能超过2℃,水位为0.5m,鱼苗密度为0.5万尾/m↑[2];每天记录水温和检查鱼体发育情况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树魁,石永伦,华泽祥,万虎,郑泽芳,杨辉明,龙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