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1565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包括用于作为空心菜生长床基的浮架和用于水生动物养殖的网箱,浮架的上方设有支撑辅架,网箱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网箱的PVC框架,浮架的上口处与网箱的顶口用绳索绑扎连接,浮架包括用PVC管制作的密闭主框架,主框架上表面设有网片,主框架网片的网目为3cm,网箱是由底部及四周由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的顶部敞口的箱状体,网箱底部及四周箱壁网目为0.5cm,网箱顶部开口的大小与浮架的大小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池塘“鱼‑菜‑鳅”综合种养模式,加深了上网片与下网片间的距离,有效利用空间,开展泥鳅养殖,泥鳅经济价值高,投饲、管理和起捕方便,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

A Comprehensive Farming Device for Fish, Vegetable and Lo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种养装置,具体是指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养鱼种菜原本是两项分离的农业技术,但采用鱼菜共生方法实现了两者间的互作组合,形成了共同促进与效益叠加的效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项综合效益最高的纯有机耕作模式,种菜不需再施肥,养鱼不需常换水,是一种资源节省型的可循环有机耕作模式。鱼排泄产生的废弃营养物及饲料残渣是蔬菜生长的最好养料,而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群落又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生物过滤系统,三者所建立的植物——微生物——鱼生态关系实现了养鱼种菜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农业中一种完美的结合;现有技术中的鱼菜共生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只有浮架,并没有结构;经济效益低,增加了劳动量,推广应用困难。我省池塘多数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全省仍有老旧养殖池塘面积37万多亩,占全省池塘面积的75%,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池塘建设不标准,配套设施不完善,另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与改造,历经几十年养殖使用,池埂垮塌、底泥淤积、进排水不通畅等现象严重,配套设施老化陈旧,不适应健康养殖的需要。此外,池塘养殖技术一直沿用上世纪80—90年代推广的精养高产技术,片面追求高产,大量饲料投入及鱼药使用,导致养殖水体环境恶化,鱼病频发,养殖风险不断增高,效益相对较低;另外,当前农业生产资源日渐匮乏,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可利用无污染的农业资源也越来越少。农业生产面临着生态与资源的危机,如水污染让很多水体养殖对象安全受到危险,不能进行生产性的规模化养殖。而田地种菜也因化肥、农药的大量运用导致蔬菜的不安全。针对目前全省池塘养殖以及农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为有效改善老旧池塘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产品品质差、养殖收益少等问题,2016-2018年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广科省级渔业经费项目《水产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主要工作是开展“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型可持续发展渔农结合的新技术,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在不改变池塘主要功能,保障水产品生产的同时,增加了蔬菜产品,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同时通过绿色作物吸收水体富营养物质,改善水质,降低鱼病发生的机率,减少了鱼药的使用,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我站委托通海县开展池塘“鱼-菜-鳅”综合种养模式,把蔬菜种植浮盘进行改装,加深了上网片与下网片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空间,开展泥鳅养殖,泥鳅经济价值高,投饲、管理和起捕方便,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一种性能优良的鱼菜综合种养装置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源日渐匮乏、土地资源、淡水资源可利用无污染的农业资源越来越少,养殖和农业生产分开进行占用了大量的空间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包括用于作为空心菜生长床基的浮架和用于水生动物养殖的,所述浮架的上方设有支撑辅架,所述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网箱的PVC框架,所述浮架的上口处与的顶口用绳索绑扎连接,所述浮架包括用PVC管制作的密闭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表面设有网片,所述主框架网片的网目为3cm,所述是由底部及四周由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的顶部敞口的箱状体,所述底部及四周箱壁网目为0.5cm,所述顶部开口的大小与浮架的大小相适配;本技术采用池塘“鱼-菜-鳅”综合种养模式,把蔬菜种植浮盘进行改装,加深了上网片与下网片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空间,开展泥鳅养殖,泥鳅经济价值高,投饲、管理和起捕方便,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采用外径7.5cm的PVC管粘结而成。进一步地,所述上各网片之间通过纲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呈长方形结构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是用聚乙烯材质编制的渔用。进一步地,所述浮架设置在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网片采用聚乙烯材质制作。进一步地,所述浮架上方设有防逃拦网实际上是侧壁向上伸出水面部分。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实现了养鱼种菜的可持续发展;本技术将养鱼和种植结合起来,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开展池塘“鱼-菜-鳅”综合种养模式,把蔬菜种植浮盘进行改装,加深了上网片与下网片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空间,开展泥鳅养殖,泥鳅经济价值高,投饲、管理和起捕方便,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2、可以将蔬菜种植和水生经济动物养殖在一个装置中有机结合起来,种植水生蔬菜净化水质与利用环境空间养殖两不误,实现环保目的同时又取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3、本装置安装简单,设置灵活,实用性强,不受水位高低变化影响,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迁移到水域适宜区域,不影响拉网、施药等生产管理操作。本技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大小,灵活方便;本技术的制作成本经济合理,性能优良,适宜在社会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网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虚线位置为水平线位置。如图所示:1、浮架,2、网箱,3、主框架,4、网片,5、绳索,6、PVC框架,7、纲绳,8、支撑辅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提供了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包括用于作为空心菜生长床基的浮架1和用于水生动物养殖的网箱2,所述浮架1的上方设有支撑辅架8,所述2网箱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网箱的PVC框架6,所述浮架1的上口处与网箱2的顶口用绳索5绑扎连接,所述浮架1包括用PVC管制作的密闭主框架3,所述主框架3上表面设有网片4,所述主框架网片4的网目为3cm,所述网箱2是由底部及四周由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的顶部敞口的箱状体,所述网箱2底部及四周箱壁网目为0.5cm,所述网箱2顶部开口的大小与浮架1的大小相适配。所述主框架3采用外径7.5cm的PVC管粘结而成。所述2上各网片之间通过纲绳7连接。所述主框架3呈长方形结构设置。所述网箱2是用聚乙烯材质编制的渔用。所述浮架1设置在网箱2的内部。所述网片4采用聚乙烯材质制作。本技术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本技术在使用时,PVC框架6采用PVC管直径为25mm,,稍小于网箱2底面,管内封入适量水、沙土、沉入网箱2底部,采用浮架1来扦插空心菜幼苗,使浮架1主框成为空心菜固定生长的床基,用2来养殖黄鳝、泥鳅等水生植物,通过开展池塘“鱼-菜-鳅”综合种养模式,把蔬菜种植浮盘进行改装,加深了上网片与下网片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空间,开展泥鳅养殖,泥鳅经济价值高,投饲、管理和起捕方便,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作为空心菜生长床基的浮架(1)和用于水生动物养殖的网箱(2),所述浮架(1)的上方设有支撑辅架(8),所述网箱(2)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网箱的PVC框架(6),所述浮架(1)的上口处与网箱(2)的顶口用绳索(5)绑扎连接,所述浮架(1)包括用PVC管制作的密闭主框架(3),所述主框架(3)上表面设有网片(4),所述主框架网片(4)的网目为3cm,所述网箱(2)是由底部及四周由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的顶部敞口的箱状体,所述网箱(2)底部及四周箱壁网目为0.5cm,所述网箱(2)顶部开口的大小与浮架(1)的大小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鳅综合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作为空心菜生长床基的浮架(1)和用于水生动物养殖的网箱(2),所述浮架(1)的上方设有支撑辅架(8),所述网箱(2)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网箱的PVC框架(6),所述浮架(1)的上口处与网箱(2)的顶口用绳索(5)绑扎连接,所述浮架(1)包括用PVC管制作的密闭主框架(3),所述主框架(3)上表面设有网片(4),所述主框架网片(4)的网目为3cm,所述网箱(2)是由底部及四周由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的顶部敞口的箱状体,所述网箱(2)底部及四周箱壁网目为0.5cm,所述网箱(2)顶部开口的大小与浮架(1)的大小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其琴王春勇杨辉明石永伦刘开润王翠莲龙斌柴汝龙吴家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通海县水产工作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