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11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浮盘、隔离网片、浮框、固定杆、沉子、卡接座、种植孔、凹槽、支撑筒、安装槽,所述的浮盘上表面挖有凹槽、凹槽内部均匀排列开始有种植孔,种植孔外围开设有圆环状安装槽,所述的支撑筒与安装槽相匹配,支撑筒能嵌入安装于安装槽内,所述的浮框包括浮动杆和二通接头,浮动杆两端与二通接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方形浮框,所述的浮盘四个角设置有卡接座,卡接座一端卡紧浮盘的边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浮框外围设置隔离网片能够防止鱼类啃食植物根系,避免鱼类活动跳到泡沫浮盘或网盘上而死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产种植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产量的增加,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不仅影响了养殖效益,而且造成水质污染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鱼菜共生为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有机结合了池塘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鱼类、蔬菜、水生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生产的鱼类与蔬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是符合现代农渔业发展趋势的一种优良生产模式,更是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的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存在以下缺点,在蔬菜根系成熟以后,根系会进入水中,而水中的鱼类会啃食蔬菜根系造成蔬菜死亡减产。鱼类在活动过程中容易跃出水面调到蔬菜浮盘上造成鱼类死亡。在蔬菜苗床期移植到浮盘上时,蔬菜根部由于没有泥土固定,蔬菜容易发生倒苗,影响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设置隔离网片和支撑筒,能够有效的防治鱼啃食蔬菜根系,避免鱼类活动跳到泡沫浮盘或网盘上而死亡,防止蔬菜在幼苗期间倒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浮盘1、隔离网片2、浮框3、固定杆4、沉子5、卡接座6、种植孔7、凹槽8、支撑筒9、安装槽10,所述的浮盘1上表面挖有凹槽8,凹槽8内部均匀排列开始有种植孔7,种植孔7外围开设有圆环状安装槽10,所述的支撑筒9与安装槽10相匹配,支撑筒9能嵌入安装于安装槽10内,所述的浮框3包括浮动杆11和二通接头12,浮动杆11两端与二通接头12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方形浮框3,所述的浮盘1四个角设置有卡接座6,卡接座6一端卡紧浮盘1的边框,另外一端卡紧浮框3的浮动杆11,浮框3的四周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底部插入水底泥土,固定杆4上部高处水面以上,固定杆4之间设置有隔离网片2,隔离网片2上端高出水面,隔离网片2下端沉于水底,隔离网片2水底部分间隔均匀距离设置有沉子5。进一步的,所述的浮盘1为泡沫浮盘1,所述浮框3的浮动杆11为PVC管,泡沫浮盘1规格100㎝×60㎝,浮框3最佳规格200㎝×100㎝,二通接头12为直角90度的二通接头12。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离网片2为聚乙烯隔离网片2,隔离网片2网底每50厘米使用一个100克重量的沉子5固定在鱼池底,固定杆4采用螺纹钢。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治鱼啃食蔬菜根系,二是避免鱼类活动跳到泡沫浮盘或网盘上而死亡。很好地解决了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茅盾。三是通过设置支撑筒,能够有效的避免了蔬菜幼苗时期,因为各种因素发生的倒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水里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浮盘结构俯视图图;图4,为本技术种植孔与安装槽剖视图;图中,1-浮盘、2-隔离网片、3-浮框、4-固定杆、5-沉子、6-卡接座、7-种植孔、8-凹槽、9-支撑筒、10-安装槽、11-浮动杆、12-二通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4所示,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浮盘1、隔离网片2、浮框3、固定杆4、沉子5、卡接座6、种植孔7、凹槽8、支撑筒9、安装槽10,所述的浮盘1上表面挖有凹槽8,泡沫浮盘1规格100㎝×60㎝,浮盘1为泡沫浮盘1能够有良好的漂浮性能,能够为作物提供足够的浮力不至于让作物下层沉,凹槽8内部均匀排列开始有种植孔7,种植孔7上表面有圆形的小凹面,种植孔7横穿过整个浮盘1与水面相通。所示的种植孔7外围开设有圆环状安装槽10,所述的支撑筒9与安装槽10相匹配,安装槽10有一定的深度以能够固定住支撑筒9为最佳。支撑筒9能嵌入安装于安装槽10内。所述的浮框3包括浮动杆11和二通接头12,浮动杆11两端与二通接头12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方形浮框3,二通接头12为直角90度的二通接头12。所述浮框3的浮动杆11为PVC管,二通接头12的两端内分别插入一根PVC管用胶水固定,4根PVC管和4个二通接头12组合连接形成一个长方形浮框3,浮框3最佳规格200㎝×100㎝。所述的浮盘1四个角设置有卡接座6,卡接座6主要用来固定住浮盘1与浮框3,防止浮盘1在浮框3内移动,卡接座6一端卡紧浮盘1的边框,另外一端卡紧浮框3的浮动杆11。浮框3的四周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底部插入水底泥土,固定杆4上部高处水面以上,浮框3与固定杆4接触位置采用绳索固定。固定杆4之间设置有隔离网片2,隔离网片2与固定杆4连接位置采用绳索固定,隔离网片2上端高出水面,最佳距离为高处水面100cm左右,隔离网片2下端沉于水底,隔离网片2水底部分间隔均匀距离设置有沉子5。所述的隔离网片2为聚乙烯隔离网片2,隔离网片2网底每50厘米使用一个100克重量的沉子5固定在鱼池底,固定杆4采用螺纹钢沉子5能够为隔离网片2提供下沉的力量,保证隔离网片2不会随着水底暗流摆动,也不会被鱼类穿过隔离网片2进入蔬菜种植水域。本技术工作原理:把可以移栽的蔬菜根部套上支撑筒9,输出移栽到浮盘1的种植孔7内,支撑筒9嵌入相应种植孔7外的安装槽10能,保证输出幼苗不会倾斜。使用PVC管和二通接头12做好一个200cmx100cm的长方形浮框3,把浮框3放入水中,在浮框3四周向水面以下插入固定杆4,用绳索固定住浮框3与固定杆4,固定杆4下端插入水底泥土内,在固定杆4直接用绳索绑上隔离网片2,隔离网片2的底部每隔50cm绑一个沉子5,隔离网片2上部高处水面100cm左右。整个浮盘1内都种植好蔬菜后,把浮盘1放置在浮框3内部,使用浮盘1四角的卡接座6卡紧浮盘1的边框与浮框3的浮动杆11,确保浮盘1不会再浮框3中移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浮盘(1)、隔离网片(2)、浮框(3)、固定杆(4)、沉子(5)、卡接座(6)、种植孔(7)、凹槽(8)、支撑筒(9)、安装槽(10),所述的浮盘(1)上表面挖有凹槽(8),凹槽(8)内部均匀排列开始有种植孔(7),种植孔(7)外围开设有圆环状安装槽(10),所述的支撑筒(9)与安装槽(10)相匹配,支撑筒(9)能嵌入安装于安装槽(10)内,所述的浮框(3)包括浮动杆(11)和二通接头(12),浮动杆(11)两端与二通接头(12)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方形浮框(3),所述的浮盘(1)四个角设置有卡接座(6),卡接座(6)一端卡紧浮盘(1)的边框,另外一端卡紧浮框(3)的浮动杆(11),浮框(3)的四周设置有固定杆(4),固定杆(4)底部插入水底泥土,固定杆(4)上部高处水面以上,固定杆(4)之间设置有隔离网片(2),隔离网片(2)上端高出水面,隔离网片(2)下端沉于水底,隔离网片(2)水底部分间隔均匀距离设置有沉子(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浮盘(1)、隔离网片(2)、浮框(3)、固定杆(4)、沉子(5)、卡接座(6)、种植孔(7)、凹槽(8)、支撑筒(9)、安装槽(10),所述的浮盘(1)上表面挖有凹槽(8),凹槽(8)内部均匀排列开始有种植孔(7),种植孔(7)外围开设有圆环状安装槽(10),所述的支撑筒(9)与安装槽(10)相匹配,支撑筒(9)能嵌入安装于安装槽(10)内,所述的浮框(3)包括浮动杆(11)和二通接头(12),浮动杆(11)两端与二通接头(12)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方形浮框(3),所述的浮盘(1)四个角设置有卡接座(6),卡接座(6)一端卡紧浮盘(1)的边框,另外一端卡紧浮框(3)的浮动杆(11),浮框(3)的四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辉明杨其琴龙斌田树魁潘文良王建伟高云兰郑水娥张爱莉周永兴唐月香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开远市渔业管理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