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8984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砌设于地面开口朝上的圆柱形缸体,以及与缸体壁面底部漏口相连的低于缸体底面的取卵坑,其中缸体壁面呈环形分布嵌设有至少三个灌水口,该些灌水口的出水方向与缸体切向相背,并通过同一管道连接到水泵排口,且缸体中央设有一高度低于缸体外缘且高于任意灌水口的柱体,柱体中央贯通缸体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而缸体的内侧壁面、底面、柱体外侧面均为光滑结构。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模拟并营造长江水流的自然环境,大大提高了鱼卵孵化的效率。此外,由于缸体内侧壁面、底面及柱体外侧面均为光滑结构,有效防止了鱼卵在边角的堆积,更好地保护了鱼卵不被意外撞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养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淡水鱼类自产养殖工艺中 鱼卵人工孵化的设备,属于农业中的渔业养殖

技术介绍
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 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四大家鱼都属于鲤形目,鲤科。由于这四类鱼生长迅速,抗病力强 的共同特点,适于作为大众食用鱼。而且四大家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均比其性成熟年龄大2-3 龄,性成熟后仍会继续生长。从鱼类的养殖技术来看,除却平时规律化的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等成鱼养殖,鱼体 的繁殖也是渔业养殖的一个重点。鱼体的整个繁殖过程简单来看,便是受精、产卵、孵化后 再幼鱼放养。这其中每一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损耗,而且越是靠前的步骤,对鱼体繁殖 效率的整体影响就越大。传统家鱼的人工养殖,产卵往往需要2 4人挤压鱼体方能完成。采用这种非自 然的手段,势必对成鱼的鱼体本身造成一定的伤害,严重影响其健康。因此,如何为人工养 殖鱼类找到一条符合自然机理的养殖技巧或接近自然状态的养殖设备,是当前渔业从业人 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 以营造出一种自然环境,使鱼类实现工业生产的自然化养殖。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砌设于地面开口朝上的圆柱形缸体, 以及与缸体壁面底部漏口相连的低于缸体底面的取卵坑,其中所述缸体壁面呈环形分布嵌 设有至少三个灌水口,所述该些灌水口的出水方向与缸体切向相背,并通过同一管道连接 到水泵排口,且所述缸体中央设有一高度低于缸体外缘且高于任意灌水口的柱体,柱体中 央贯通缸体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而所述缸体的内侧壁面、底面、柱体外侧面均为光 滑结构。进一步地,前述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中该圆柱形缸体的壁面内嵌设有等 分缸体圆周的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灌水口,各灌水口位于缸体的同一径向平面内, 或一个以上径向平面内。进一步地,前述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中该柱体中央开设的排水孔为两个, 离散地分布设于柱体径向平面内。进一步地,前述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中该漏口在朝向缸体内侧的位置设 有具有密封性的挡板。进一步地,前述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中该取卵坑开设于地面以下,在其远离缸体的一角设有用于供步行向下的阶梯板,并在阶梯板旁侧设有贯通至外接鱼塘的投放管。应用本技术的鱼卵孵化设备,其显著效果为该孵化设备由于缸体壁面环形分布嵌设有多个灌水口,通过该些灌水口朝缸体内 时时注水,并由柱体所设排水孔排出过水位的雨水,可见该孵化设备通过控制水泵的输出, 调节各灌水口的流量,进而调节缸体(即孵化池)内的水流,模拟并营造长江水流的自然环 境,从而大大提高了鱼卵孵化的效率。此外,由于缸体内侧壁面、底面及柱体外侧面均为光 滑结构,有效防止了鱼卵在边角的堆积,更好地保护了鱼卵不被意外撞破。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 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孵化设备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孵化设备的中轴线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针对目前人工养殖鱼苗工艺中挤压式产卵对成熟鱼体的压迫性伤害, 设计并营造一种模拟的自然环境,使鱼体实现工业生产的自然化养殖。为达成这一目的,本 技术设计的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砌设于地面A开口朝上的圆柱 形缸体11 (内径为a、壁厚为c),以及与缸体壁面底部漏口 21相连的低于缸体底面12的取 卵坑2,其中该缸体11壁面呈环形分布嵌设有三个以上灌水口,该些灌水口的出水方向与 缸体11切向相背,并通过同一管道3连接到水泵排口(未图示),且该缸体11中央设有一 高度低于缸体外缘且高于任意灌水口的柱体13 (外径为b),柱体13中央贯通缸体底面开设 有排水孔131、132,离散地分布设于柱体径向平面内;而缸体11的内侧壁面、底面12、柱体 13外侧面均为光滑结构。该取卵坑2开设于地面以下,在其远离缸体11的一角设有用于供步行向下的阶梯 板22,并在阶梯板旁侧设有贯通至外接鱼塘的投放管23。且前述漏口 21在朝向缸体11内 侧的位置设有具密封性的挡板34。当在利用孵化设备进行产卵、孵化的过程中,该挡板34 处于关闭状态,缸体11与取卵坑2完全隔绝;而当孵化完毕后,该挡板34处于开启状态,孵 化出的幼鱼可通过漏口 21排放到取卵坑2,现场作业人员在取卵坑2中手动收集未孵化的 卵,转移并继续孵化,而最后将滤清未孵化卵的幼鱼池水通过投放管23投放到场外池塘中 出苗生长。作为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该缸体11壁面环形分布嵌设多个灌水口,以使在 向缸体灌水的过程中引起其中水体的逆向旋转,在缸体11与柱体13之间形成类似河流状 的水流,并且当缸体11中的水位超过柱体13的高度时,将漫出的水通过排水孔131和或 132排出。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和中心轴剖示意 图。从附图可以看到,本实施例的家鱼鱼卵孵化设备包含有嵌设于缸体壁面内等分缸体圆 周的六个灌水口 31 36,各灌水口位于与缸体中心轴垂直的的同一径向平面内。如此,通过细微调控水泵排口的流量,即可显著增大孵化缸体11内的水流速度。此外,如果对缸体 内的液体流量要求相对较低的话,该所设的灌水口数量也可适当减少为五个、四个或三个, 如果要求更高的液体流量,则将需要设置更多数量的灌水口。而且,除上述同一径向平面的 情况,该内嵌设有等分缸体圆周的多个灌水口,还可分别位于缸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径 向平面内,以使液流更紊流多变,提高模拟长江水流的逼真度。权利要求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砌设于地面开口朝上的圆柱形缸体,以及与缸体壁面底部漏口相连的低于缸体底面的取卵坑,其中所述缸体壁面呈环形分布嵌设有至少三个灌水口,所述该些灌水口的出水方向与缸体切向相背,并通过同一管道连接到水泵排口,且所述缸体中央设有一高度低于缸体外缘且高于任意灌水口的柱体,柱体中央贯通缸体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而所述缸体的内侧壁面、底面、柱体外侧面均为光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缸体的 壁面内嵌设有等分缸体圆周的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灌水口,各灌水口位于缸体的同 一径向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缸体的 壁面内嵌设有等分缸体圆周的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灌水口,各灌水口分别位于缸体 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径向平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中央开设 的排水孔为两个,离散地分布设于柱体径向平面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漏口在朝向缸 体内侧的位置设有具有密封性的挡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卵坑开设于 地面以下,在其远离缸体的一角设有用于供步行向下的阶梯板,并在阶梯板旁侧设有贯通 至外接鱼塘的投放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砌设于地面开口朝上的圆柱形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鱼鱼卵的孵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砌设于地面开口朝上的圆柱形缸体,以及与缸体壁面底部漏口相连的低于缸体底面的取卵坑,其中所述缸体壁面呈环形分布嵌设有至少三个灌水口,所述该些灌水口的出水方向与缸体切向相背,并通过同一管道连接到水泵排口,且所述缸体中央设有一高度低于缸体外缘且高于任意灌水口的柱体,柱体中央贯通缸体底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孔,而所述缸体的内侧壁面、底面、柱体外侧面均为光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德吴福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未来水产养殖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