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育种方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选育水稻品种方法。
技术介绍
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和大面积推广,为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三系杂交水稻,由于受恢复基因的限制,组配杂交种的双亲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脆弱,杂种优势潜力有限,且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较复杂,以致新组合(品种)的选育周期长,种子成本高(孙宗修,程式华,1994)。两系杂交稻简化了制种程序,扩大了配组范围,在某些生态适宜区表现出超高产潜力,但许多两用不育系育性的遗传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廖伏明,袁隆平,1996),不管是三系杂交稻还是两系杂交稻,其育种周期长,且需要年年制种,非常烦琐。目前水稻育种中广泛采用的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品种的方法,杂交后代通常要经过多代选择才能稳定,从有性杂交、后代选择、品系鉴定、品系比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到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要经6-8年或更长时间(闵绍楷等1996)。利用无融合生殖来固定杂种优势的设想,由于水稻及其近缘种中缺乏这类资源,迄今尚未完全实现(Khush GS,Brar DS and Bennett J.)。中国农业科学院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早代稳定材料选育水稻品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具有早代稳定特性的水稻多倍体或单倍体材料作母本,以二倍体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产生F↓[1]代,收获F↓[1]代种子; (2)、种植F↓[1]代,选择二倍体植株,淘汰非整倍体植株,收获二倍体植株种子,得F↓[2]代种子; (3)、种植F↓[2]代,选择性状不分离者即为早代稳定株系,如果早代稳定株系农艺性状优良且符合育种目标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早代稳定材料选育水稻品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具有早代稳定特性的水稻多倍体或单倍体材料作母本,以二倍体材料作父本进行杂交,产生F1代,收获F1代种子;(2)、种植F1代,选择二倍体植株,淘汰非整倍体植株,收获二倍体植株种子,得F2代种子;(3)、种植F2代,选择性状不分离者即为早代稳定株系,如果早代稳定株系农艺性状优良且符合育种目标即为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早代稳定特性的多倍体材料可以为三倍体材料或四倍体材料。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先军,周开达,汪旭东,杨德清,邢少辰,周晓禾,杨文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