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08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凸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接触部以及焊接部,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如此设置,改善了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焊接部的排布,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差分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使用导电端子提供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连接。通常,导电端子间隔很接 近,使得在相邻导电端子之间出现“串扰”。混合的电场导致一个导电端子在相邻的导电端 子中感应电干扰时出现串扰,从而破坏信号的完整性。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速度,高 信号完整性的电通信变得更加普遍,该串扰的减小变为在连接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5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9828号 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 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凸 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 端子均设有用以连接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有焊接部排布成 一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接地端子及若干对差分信号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端子的两对 差分对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排布于第一端子的焊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端子的一对差分 对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设有一个第二端子的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如此,致使所述电连接 器的抗讯号串扰能力较弱以致影响了该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高频信号传输品质的电连接器。为达成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凹设有 用以收容对接插座的插接口,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 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向前凸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 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暴露于插接口内且用以连接 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接 触部位于舌板的同一侧且分别沿左右方向排布成前后不同的两排,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 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及第三对差 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均位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 的焊接部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其两侧的第 一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邻,所述第一 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相邻。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 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依次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电源端子的焊接 部、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 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其两侧的第 一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相邻,所述 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第 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 的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依 次的排列顺序为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电源端子的焊接部、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 的焊接部、第一接地端子的焊接部、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 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部 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相较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前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的相邻两焊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对应的两接 触部之间的间距以使该些焊接部聚中排布,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及第三对差分信号 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相对其对应的接触部向两侧偏移排布以预留空间收容第一端子的焊接 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为USB 2.0插头连接器端子,所述第一端子 及第二端子组合构成USB 3.0插头连接器端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改变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焊接部之间 的排布,提高了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中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中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为USB 3. OA型插头连接器,用 以安装于电路板上供USB 2. OA型对接插座(未图示)和USB3. OA型对接插座(未图示) 插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凹设有用以插接对接插座的插接口 101。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 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定位座2、设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及包覆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4。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本体部11以及自本体部11向前一 体延伸的舌板12。所述本体部11呈阶梯型,所述本体部11包括位于前端的且与舌板12相 连的位于较低平面内的第一本体部111、位于后端的且与第一本体部111相连的位于较高 平面内的第二本体部112以及位于第一本体部111与第二本体部112两侧的侧壁113。所 述第一本体部111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上表面1111及自第一上表面1111向上凸伸的若干 第一凸块1112,所述第一凸块1112沿对接插座插入方向上每两个排成一排,所述第一凸块 1112沿垂直对接插座插入方向上排布成四排,所述第一上表面1111在第一凸块1112的间 隔下形成五个用以定位第二端子32 (容后详述)的第一定位槽1113。所述侧壁113与第 一本体部111之间形成用以收容定位座2的收容腔1110。所述第二本体部112包括位于 前端且连接第一上表面1111的前阶梯面1120、位于上端的与前阶梯面1120垂直连接的第 二上表面1121以及自第二上表面1121向上凸伸的若干第二定位条1122,所述第二定位条 1122沿前后方向弯折延伸且排布成四排以方便第二端子32定位,所述第二上表面1121在 第二定位条1122的间隔下形成五个用以定位第二端子32的第二定位槽1123。所述前阶梯 面1120上凹设有五个与第一定位槽1113及第二定位槽1123相连通的用以定位第二端子 32的第三定位槽1124。所述舌板12为平板状,包括位于上端的上表面121、位于前端的自 上表面121向下凹设的四个第一安装槽122及位于第一安装槽122后端且向下凹设的五个 第二安装槽123,所述五个第二安装槽123的位置与第一定位槽1113相对应以方便定位第 二端子32。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所述定位座2收容于收容腔1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凹设有用以收容对接插座的插接口,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向前凸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均设有暴露于插接口内且用以连接对接插座的接触部以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舌板的同一侧且分别沿左右方向排布成前后不同的两排,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二端子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布成一排,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焊接部均位于第二接地端子的焊接部与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