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886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05
本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属于生物学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将所述培养箱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位于所述第二培养室的上方,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第一培养室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加样管,所述第二培养室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加样管。该装置加样方便,通过在培养箱内设置连通管,为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提供了互通和共享的通道;同时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为细菌和细胞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培养空间,第一培养室用于培养细胞,第二培养室用于培养细菌,细菌代谢产生的气体成分可以通过连通管自由弥散到第一培养室,从而促进细胞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学,尤其涉及一种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1、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可通过细胞培养直接观察活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检验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传统的细胞培养瓶仅用于培养单一的细胞。如果将细胞和细菌在一个容器中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与细菌或其它病原体直接接触,会造成对细胞的污染,甚至导致细胞凋亡或死亡,就不能进行细胞与细菌两个群体稳定共存培养,可检测细胞与细菌相互作用和反应。

2、公开号为cn209890649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细菌与细胞共培养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以及过滤膜,可以将培养器分成多个培养室进行多种细菌或细胞的共培养。这种细菌与细胞共培养装置存在加样操作不方便的缺陷,而且过滤膜只能阻挡细胞和细菌,并不能阻挡营养液或小分子药物等,使细菌和细胞没有相对独立的培养空间,只能共享营养液或小分子药物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加样方便,通过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将所述培养箱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位于所述第二培养室的上方,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连通管沿着所述培养箱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横向隔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培养室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加样管,所述第二培养室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加样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室内设置有第一过滤膜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膜组件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将所述培养箱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培养室和第二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位于所述第二培养室的上方,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所述连通管沿着所述培养箱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横向隔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培养室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加样管,所述第二培养室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加样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室内设置有第一过滤膜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膜组件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膜组件沿所述连通管的周向等间距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出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室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膜组件,所述第二过滤膜组件位于所述连通管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胞和细菌共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凤屏郭义红张咏梅刘彦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