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6474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属于羊踯躅杜鹃的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包括种子采集、种子的萌发、播种苗床构建、选苗、幼苗培育、二次移苗、肥水管理、病虫害管理、容器换盆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种植萌发方式,各阶段的基质选择,不同阶段移苗,水肥、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高效繁育羊踯躅杜鹃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促进羊踯躅幼苗快速、高质量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羊踯躅杜鹃的繁殖,特别涉及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杜鹃是杜鹃花科(ericaceae)中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全世界已知的杜鹃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而东亚和东南亚是杜鹃花属的2个分化中心。杜鹃花的两个分布中心都在亚洲,一个是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另一个是东南亚地区,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杜鹃花的多度中心,也是杜鹃花的多样化中心。

2、杜鹃花具有色彩鲜艳、姿态多彩、景观独特、品种繁多的特点,也是世界著名的花卉,因其株型矮小、树形紧密、花朵茂盛、色彩艳丽、品种繁多、花期长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又名闹羊花和八厘麻等,是中国羊踯躅亚属中仅有的一个原生种,春季开花,花鲜黄色,可用于观赏,是杜鹃花色品种改良的重要资源。此外,羊踯躅全株器官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花、根、果实等均可供药用,其提取物可治疗类风湿、温疟、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等,在医药工业上作为麻醉剂、镇痛剂,在农业上用作杀虫剂,对血吸虫和多种害虫均具有非常好的灭杀效果。

4、本专利技术拟通过调研羊踯躅在湖南省内的分布情况,观测不同区域羊踯躅花期及生长期特性,了解羊踯躅种子繁育、扦插繁育特性,并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羊踯躅幼苗培育及大苗管理技术,建立羊踯躅高效栽培技术,为湖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力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从种植萌发方式,各阶段的基质选择,不同阶段移苗,水肥、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高效繁育羊踯躅杜鹃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促进羊踯躅幼苗快速、高质量繁殖。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种子采集:每年10-11月连同果枝一起采摘蒴果,将其分散平铺于干燥通风处阴干放置于室内晾干,待蒴果自然开裂后抖出种子;

5、(2)种子的萌发:将步骤(1)采集的种子置于放有两层滤纸的培养容器中,并用稻壳炭与泥炭的复合浸提液润湿滤纸,于培养箱中培养;

6、(3)播种苗床构建:播种苗床南北走向,苗床长6-12m,宽0.75-1.5m,底土为过筛后的细黄心土,黄心土上在覆盖4-6cm厚由腐熟的松针土、腐熟的牛粪以及蛭石组成的混合物,将羊踯躅种子与锯木屑混合后,均匀播散在苗床上,不覆盖任何东西,播种后及时浇水,浇透;

7、(4)选苗:种子萌发后,当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轻轻夹出幼苗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培养基,再用百菌清溶液中浸泡3min-6min后进行移栽,移栽在阴天进行,苗穴盆为72孔穴盘,每个穴植苗1株,移栽后浇透定根水;

8、(5)幼苗培育:将托盘放置在温度控制在25±2℃,湿度控制在85±5%左右环境中,采用黑色荫纱遮阳网,遮阳率85%-95%,若日照强度过大,可以采用双层遮阳网遮荫;

9、(6)二次移苗:当播种苗长高至2-5cm时,进行第二次移苗,容器换为8*12cm黑色营养钵育苗袋;

10、(7)肥水管理:施肥采取“薄肥勤施”原则,半个月一次,肥料选用叶面肥;春季花期选择晴天浇水,1天浇1次,傍晚酌情补水,夏季每天宜上午10点前浇足水,秋冬季,视天气情况,盆干才浇水,浇水一次性浇透,浇水选用自来水时,宜晒水1天~2天使其挥发脱去氯气后再用,选用井水、河水、湖水、池塘水时,宜使水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相近时再用;

11、(8)病虫害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可以及时喷洒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300倍液;

12、(9)容器换盆:幼苗高度≥10cm,分枝≥5个,根系完整,株型饱满,可再次换盆,换盆选用13*16cm黑色营养钵育苗袋,基质同二次移苗基质,换盆后苗木管理方式相同。

13、优选的,所述稻壳炭与泥炭复合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为;按质量比2-3:1-2取稻壳炭与泥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8-10倍质量水,恒温浸提,然后振荡、过滤,滤液即为稻壳炭与泥炭复合浸提液。

14、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每日无光培养12h,温度为9-11℃;每日光照培养12h,温度为20-25℃。

15、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腐熟的松针土、腐熟的牛粪以及蛭石质量比为1-2:2-4:1-2。

16、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移栽基质为腐殖土、泥炭土、蛭石和玉米淀粉渣按质量比1:1:1-2:0.5-1组成。

17、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穴盘上口径40mm,底部15mm,外形530*270mm,深度40mm,单个容积40ml。

18、优选的,步骤(6)中二次移苗采用的基质由中药渣、锯木屑、牛羊粪、菌渣、草木灰、珍珠岩按质量比4:1:2:1:1:1制成。

19、优选的,所述二次移苗采用基质的制备方法为:将中药药渣脱水、切碎成药渣粒,控制水分50-60%,然后加入锯木屑、牛羊粪、菌渣、草木灰配制成堆肥原料,然后将堆肥原料采用条垛式堆肥方式将堆肥原料进行好氧堆置发酵,并记录堆内温度,堆置后每间隔24小时检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料堆温度达到60-70℃,进行翻堆,高温期2-4天翻堆一次,进入降温期后每间隔6~10天翻堆一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到环境温度并保持10-15天即完成发酵,之后将发酵产物与珍珠岩混合后即得所述二次移苗采用基质。

20、优选的,所述菌渣为食用菌菌渣。

21、优选的,步骤(7)中所述叶面肥为杜高氨基酸水溶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羊踯躅杜鹃幼苗的规范栽培方式,提高了羊踯躅种子的萌发率,规范了幼苗移植、幼苗培育、幼苗管理技术,减少了幼苗死亡率,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及幼苗生长势。

24、(2)本专利技术创造性采用稻壳炭与泥炭的复合浸提液来替代现有技术的稻壳炭浸提液,取得了明显效果,对种子萌发率、萌发势以及萌发时滞的综合提升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25、(3)本专利技术对羊踯躅杜鹃幼苗栽培的各步骤进行了改进,包括播种苗床基质、移栽基质以及二次移苗采用的基质,并不采用同一基质,而是根据幼苗的不同阶段来匹配不同的土壤基质,这样能明显改善羊踯躅杜鹃幼苗的培育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并且通过合适的水肥和病虫害管理来达到显著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壳炭与泥炭复合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为;按质量比2-3:1-2取稻壳炭与泥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8-10倍质量水,恒温浸提,然后振荡、过滤,滤液即为稻壳炭与泥炭复合浸提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每日无光培养12h,温度为9-11℃;每日光照培养12h,温度为2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腐熟的松针土、腐熟的牛粪以及蛭石质量比为1-2:2-4: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移栽基质为腐殖土、泥炭土、蛭石和玉米淀粉渣按质量比1:1:1-2:0.5-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穴盘上口径40mm,底部15mm,外形530*270mm,深度40mm,单个容积40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二次移苗采用的基质由中药渣、锯木屑、牛羊粪、菌渣、草木灰、珍珠岩按质量比4:1:2:1:1:1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移苗采用基质的制备方法为:将中药药渣脱水、切碎成药渣粒,控制水分50-60%,然后加入锯木屑、牛羊粪、菌渣、草木灰配制成堆肥原料,然后将堆肥原料采用条垛式堆肥方式将堆肥原料进行好氧堆置发酵,并记录堆内温度,堆置后每间隔24小时检测一次堆体的温度,当料堆温度达到60-70℃,进行翻堆,高温期2-4天翻堆一次,进入降温期后每间隔6~10天翻堆一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到环境温度并保持10-15天即完成发酵,之后将发酵产物与珍珠岩混合后即得所述二次移苗采用基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渣为食用菌菌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叶面肥为杜高氨基酸水溶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踯躅杜鹃的幼苗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壳炭与泥炭复合浸提液的制备方法为;按质量比2-3:1-2取稻壳炭与泥炭,混合均匀,然后加入8-10倍质量水,恒温浸提,然后振荡、过滤,滤液即为稻壳炭与泥炭复合浸提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培养条件为每日无光培养12h,温度为9-11℃;每日光照培养12h,温度为2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腐熟的松针土、腐熟的牛粪以及蛭石质量比为1-2:2-4: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移栽基质为腐殖土、泥炭土、蛭石和玉米淀粉渣按质量比1:1:1-2:0.5-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穴盘上口径40mm,底部15mm,外形530*270mm,深度4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菊阳刘艳吴林世李巧云王玲陈婵易心钰黄雅奇刘馨蕴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